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回热再热汽轮机热力系统参数综合优化方法。在热平衡计算法的基础上,应用一种较为完善的汽轮机热力过程线方程,建立回热再热汽轮机热力系统参数综合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一种新的直接优化方法—正多面体法进行求解,具有收敛速度快,程序简单的特点。用此法以200MW汽轮机为例,计算的结果表明,综合优化可以同时求得包括给水温度和再热压力在内的最佳回热参数。因而综合优化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的回热焓升最佳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2.
彭勇 《广东电力》2006,19(7):4-8
提出了一种火电厂热力系统通用矩阵模型,该模型基于热力系统的组态结构矩阵,全面考虑了回热加热器换热效率以及各种辅助汽水等因素,以矩阵论为基础,对回热加热器的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关系进行了分析,通用性很强。该模型适用于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不同热力系统的大型火电机组的热经济性分析,为热力系统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常规热平衡法为基础,导出了通用性强,适用于计算机计算的电厂热力系统计算新方法——矩阵法;建立了反映热力系统不同结构特点和各种实际因素的适合于回热参数优化的数学模型。并以超临界压力60万kW机组为例,作了详细的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确定回热系统最佳参数,机组循环热效率可从原设计值47.496%提高到48.035%。  相似文献   

4.
压水堆核电机组再热系统采用汽汽换热,与回热系统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因此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热力计算较为复杂。根据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热力系统的特点,考虑高压系统汽水损失及辅助汽水流量,建立较为全面的汽水分布矩阵方程,并用于实例计算,计算结果准确。该矩阵方程适用性强,不仅适用该机组的辅助汽水系统改造,对汽水分离再热器疏水去向稍加修正后也适用于其它形式的压水堆机组。  相似文献   

5.
回热系统热力计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回热系统热力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容易出现错误。而用新的矩阵方程法进行回热系统的热力计算则简单方便 ,计算结果与传统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汽轮机热力试验计算的电算化包括输数和计算两大部分。用模块可构成任一热力系统,在热力系统图中,指定模块输入热力试验计算所需的数据。采用“回热系统炬阵求解法’。实现适用任何类型机组的热力试验通用计算.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回热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王霞  张淑侠  黄兴 《发电设备》2006,20(1):71-75
火电厂回热系统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核心,回热系统故障已成为影响机组稳发满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火电厂回热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实现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回热系统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自学习能力和知识库的建立与推理机的实现。重点阐述了利用知识库中知识推理,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目前凝汽武汽轮机组加热器的基本类型及回热系统主要布置方式,分析了其优缺点.以某300MW机组为例,拟定了采用不同布置及疏水方式的机组的回热系统方案.基于常规热平衡法,建立了最理想的全混合式布置方式及几种实际的回热系统布置方式,并计算了不同布置方式下机组的热经济性,定量分析了布置方式对机组运行参数及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为火电机组节能降耗以及热力系统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发电机组蒸汽参数不断提高的趋势下,为更准确预测未来超超临界机组热经济性及其主蒸汽参数选择方案,提出了含有九级、十级回热加热器的回热系统设计方案。根据热平衡原理,仿照热力系统设计过程,参考当前1 000MW机组,建立了热力系统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析热力系统热经济性,采用了图形化的LabVIEW程序开发语言,对上述热力系统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更为具体的蒸汽参数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变化关系,预测了未来机组可能选择的蒸汽参数,并对比了几种不同的回热系统设计方案的热经济性,得出未来机组在25~35MPa,600~680℃蒸汽参数范围内应该采用九热级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高温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中,经过二次再热削弱了热力系统回热的效果,同时增大了汽轮机抽汽过热度。本文采用回热汽轮机优化高温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系统。以外置串联式蒸汽冷却器作对比,分别建立了外置串联式蒸汽冷却器和回热汽轮机的计算模型,实例计算了二者对常规超超临界机组及高温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回热汽轮机后汽轮机效率大于原热力系统的汽轮机效率;按照目前小汽轮机内效率90%为参考,当作为高温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第5、6级加热器汽源时,可使发电厂标准煤耗降低0.633 g/(k W·h),当作为常规超超临界再热机组除氧器汽源时,可使汽轮机效率提高约0.25%,标准煤耗降低约0.689 g/(k W·h);相比于设置蒸汽冷却器,利用回热汽轮机能够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抽汽过热度,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回热系统热经济性,节能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热力系统动态优化模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提出了火电厂热力系统动态优化模型,用于实时分析热力系统的能损分布,确定动态优化方案。对凝汽式汽轮机绝对内效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以适应实时机组性能分析的需要。将热力系统的优化问题和辅助循环能损分析分开处理。热力系统结构矩阵的逆矩阵本质上是热力系统流量分布矩阵。文中给出了主循环流量分布的计算方法,并以热力系统主循环作为优化分析和能损分析的基础,用虚变化来研究主循环参数变化对主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给出了主循环热效率随主循环参数变化的计算公式。选择能够使主循环效率增加的参数组合,能使主循环效率在机组变工况条件下不断地逼近最优工况,实现最优运行。能损分析可动态地确定辅助循环的损失分布。  相似文献   

12.
循环函数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火电机组性能监测和优化正在成为电厂节能改造,信息管理和优化运行的重要方面。热力系统分析理论是热力系统性能监测和热经济性诊断的有效工具,笔者试图用演绎方法来建立热力系统的分析理论,追求在 广泛意义上将等效热降法,循环函数法和矩阵法统一起来的理论,文中利用矩阵理论通过演绎方法从热力系统的广义数学模型出发,导出了循环函数法的主要流量关系,使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和诊断更加通用,简捷,有效,提出了逆向加热单元和加热单元重叠概念。指出加热单元可以看作是混合式加热器的推广,将热力系统节能分析理论成功地统一起来,对机组性能监测和运行优化有重要意义,对于所述方法,通过例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反压力抽汽式汽轮机(BEST)热力系统与常规热力系统的区别,基于某超超临界1 000MW二次再热机组的设计计算,采用EBSILON软件建立其热力系统模型;分别采用遗传算法和枚举法对焓升分配和再热蒸汽压力进行优化计算,并对2种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EST热力系统大幅度降低了抽汽过热度,降低了再热蒸汽的高过热度对回热系统的影响,使回热焓升的分配更加均匀;由于系统循环特性的变化,BEST系统中一部分蒸汽不进入再热器,从而使最佳再热蒸汽压力高于常规系统。  相似文献   

14.
再热机组热力循环效果的评价及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循环复合的概念,针对末级加热器疏水排入凝汽器造成的附加的附加冷源损失的情况,修改了传统回热作功与回热作功比的定义,从而保证了回热作功比与再热机组效率之间确定的对应关系;文中区别再热与非再热机组不同的蒸汽动力循环特征,分别提出了新的回热作功比和汽机内效率的计算模型,使回热作功比成为独立衡量热力系统回热效果的一个新的指标;热力系统中,抽汽压降、加热器的端差以及疏水温度的变大,均造成抽汽热量不能充分用于本级给水的加热,降低了回热效果,这种影响可以用回热作功比的变化来描述,算例表明新模型可以用于再热机组热力系统节能改造的方案论证,而回热作功比亦可用来定量评价热力系统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火电机组辅助汽水系统热经济性矩阵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机组回热抽汽量变化对机组作功量和吸热量影响的基础上,得出回热抽汽效率矩阵和再热吸热系数矩阵,然后推导出计算辅助汽水系统对机组作功量和吸热量影响的矩阵增量方程,并建立了煤耗率微增量方程。该方程可以直接计算各辅助汽水流量引起的机组煤耗率的变化值,提出了一种从机组作功量和吸热量变化的角度对热力系统辅助汽水系统热经济性进行深入分析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电热联合系统发展迅速,电热联合优化可取得更大经济效益。在分析实际热网结构特点基础上,结合热力系统的水力模型、热力模型,提出了计及热网回水管网热损失的热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建立了热力系统和热电机组、电锅炉等电热耦合设备的运行约束条件以及含多分支辐射状热网的电热联合系统最优潮流模型。研究了跟踪中心轨迹法求解该模型的计算方法与计算过程。算例计算以及与普通潮流对比分析表明,最优潮流可在热源参数上下限范围内优化选择热网运行控制参数,并优化发电机出力,故热电联合系统最优潮流运行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有机朗肯循环(ORC)的热效率,提出了再热、抽汽回热和内回热3种方式相结合的新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新型系统),以有机工质R245f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型系统热效率和火用损失与循环再热蒸汽压力和汽轮机抽汽压力的关系,并将新型系统在最佳再热蒸汽压力条件下的热力性能分别与单一再热ORC、内回热ORC、抽汽回热ORC、抽汽-内回热ORC系统进行计算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汽轮机抽汽压力的提高,新型系统热效率逐渐增大,但增大趋势趋于平缓,其最佳再热蒸汽压力为1.4 MPa;新型系统为最优系统,其热效率达到18.86%,远高于同参数单一再热ORC和内回热ORC,分别比抽汽回热ORC和抽汽-内回热ORC的系统热效率高2.63%和1.51%。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百万二次再热机组回热抽汽过热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机回热系统,可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使用Ebsilon软件搭建模型,对双机回热系统中高压加热器的回热级数进行了优化比选,以机组经济性最佳为目标,确定了高压加热器最优配置级数。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目前国内典型的300 MW机组的热力系统特点,全面阐述了原则性热力系统简捷计算过程,并应用通用矩阵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得到了标称工况下的各项热经济性指标,验证了矩阵法的简单性、准确性,可为正确运用简捷计算法和矩阵法分析热力系统经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基于熵分析法的回热系统损分布矩阵方程及汽水分布矩阵方程为基础,结合某台300MW汽轮机组回热系统,进行了数学推导与归纳,获得了加热器端差变化对回热系统损分布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该模型只需要通过加热器出口水参数及上级加热器疏水参数的偏差值,即可准确快捷地计算出回热系统的损分布变化,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通用性,同时也便于在线定量分析端差变化对回热系统损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