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机保护装置的交流回路接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保护装置的工作。介绍11型保护装置的交流电压及电流回路与一次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实际接线方式,以及各种适应一次系统接线方式的二次接线法,并用试验和实际工作交流变量2种方法来验证二次接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变电站主变压器更换后,主变压器绕组接线组别发生变化的情况.介绍原主变压器微机差动保护装置TA二次接线原理。分析更换主变压器后的接线方式.通过微机差动保护装置二次接线的正确性测试和差动保护相位校正情况,提出判断主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回路接线正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机保护双重化配置是指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均双重配置分别组柜,每个保护柜均按单重配置并有独立完整的接线,当双重化配置时只增加1面保护柜。利用断路器本身的防跳和采用2个跳闸线圈的二次接线,是与实现保护双重化配置相适应的配套接线。在同一个保护柜内主、后微机一体保护或主、后微机分体保护,用1组电压互感器和1组电流互感器。在连城发电公司设计中,保护装置双重化配置选型应一致。  相似文献   

4.
陈盼 《电工技术》2017,(11):49-51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是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预制舱内设备标准化接线对于提升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质量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预制舱内接线混乱、配合工作量大、现场返工频繁等问题提出预制舱标准化接线方案,对设备接口的定义和型式进行标准化设计,使设备接口简化、布置集中、功能明确,实现预制舱内设备"即插即用"式对接,减少了厂商与设计院间配合工作量,提升了预制舱内接线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赵利权  蔡振 《吉林电力》2008,36(3):47-49
针对MTPR-310 Hb-3(2)型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跳闸出口回路不能满足实际运行需要的问题,通过对该台低压厂用变压器保护装置4种二次接线方式的分析、比较和实际传动,在该台保护装置中增加一保护跳闸出口回路,保证了保护装置性能的实现。该保护已投入运行1年,一、二次设备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6.
付勇 《电力建设》2006,27(6):62-0
微机保护双重化配置是指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均双重配置分别组柜,每个保护柜均按单重配置并有独立完整的接线,当双重化配置时只增加1面保护柜。利用断路器本身的防跳和采用2个跳闸线圈的二次接线,是与实现保护双重化配置相适应的配套接线。在同一个保护柜内主、后微机一体保护或主、后微机分体保护,用1组电压互感器和1组电流互感器。在发电厂或变电所设计中,保护装置双重化配置选型应一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起因500 kV罐式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错误而产生的重大隐患,当500 kV罐式断路器本体发生故障时,由于线路保护与母线保护使用的电流互感器绕组接线未实现交叉,使得两者的保护范围没有交叉,存在保护死区,从而会导致主保护拒动。通过对全站500 kV系统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绕组接线的检查和分析,发现造成保护死区主要是设计和安装两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两方面原因,提出了加强规范管理,在设计施工阶段加强一二次施工人员的配合以及施工、验收和日常维护时注重对该部分的检查等一系列具体的反事故措施,为今后罐式断路器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绕组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现场验收及维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理念,针对现在变电站建设的问题,提出了预制式二级组合设备的方案。根据二次设备功能和间隔将二次设备模块化,优化了舱内屏柜尺寸,规范了舱内接线以及利用预制光/电缆的即插即用特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研究结果表明: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模块化方案解决了传统建设模式存在的现场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二次接线工作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微机型保护装置中,广泛采用计算软件实现主变压器纵差保护中某侧电流的移相,由此带来了差动TA二次接线极性的问题。简述了RCS-985主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对保护调试方法以及差动TA二次接线方式作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流互感器在10~35 kV开关柜设备中应用广泛,但实际工程设计中存在互感器极性朝向多样、绕组定义不清、二次接地不规范、用户要求不同等问题,导致二次接线错误从而引发现场保护误动作,另外选型设计时互感器容量要求过大,对互感器制作和柜体安装造成不便。基于此,从柜子结构形式来论述互感器的安装方式,归纳总结互感器极性朝向、二次绕组排序以及接线注意事项,并根据标准给出了测量、保护绕组常用容量及具体算法,以供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机场35kV中心变电所的二次接线系统设计,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闭锁、特殊操作系统等项目的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说明建立完备的变电所二次接线系统是保障变电所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作为终端变电站的220kV内桥接线变电站进线开关、桥开关失灵可能带来的危害,得出了必须配置开关失灵保护的建议。提出了包括失灵保护配置、二次接线在内的解决方案,给出了失灵逻辑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二次设备状态,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状态的监测越发重要.基于采集保护装置自身各类信号形成的站端和主站状态监测系统已经全面推广,但由于监测规模和信号数量的不断膨胀,对保护装置的状态监测呈现复杂化、无序化的趋势,运维人员也难以高效排查处置保护装置异常.文中首先多角度分析了现有站端保护装置监测系...  相似文献   

14.
15.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互换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互换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互换性需要具备的技术条件,并总结了同厂家同型号产品更换、不同厂商功能同类产品的互换、基于通用软硬件平台的装置功能互换三种互换模式的可行性、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针对目前关心的不同厂商功能同类产品互换问题,分别从过程层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站控层设备角度提出了设备互换性的实施方案,为推进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互换性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运维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继电保护装置态势感知及辅助决策的智能运维系统。该系统部署于主站,通过分析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上送信息,按照综合逻辑推理机制给出保护功能判别结果;构建自主巡检、信息互校机制,迅速发现并定位设备及回路异常。建立保护告警信息处理和知识数据库,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检修辅助决策。依托保护运行信息采集平台及知识数据库实现区域内所有保护装置历史异常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为提高二次保护设备运行可靠性提供决策依据。建立了基于虚拟链路的远程运维方式,实现调度端对站内装置的直接访问。设备厂商技术专家可远程协助快速处理现场问题,显著提高了现场消缺速度。  相似文献   

17.
500 kV变电站35 kV侧接线方式有多种,投运较早的500 kV变电站35 kV电抗器间隔常采用断路器后置式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但同时造成了二次上的一些问题。结合华东地区500 kV某变电站一起35 kV电抗器故障实例,分析了由于断路器后置式接线方式所引起的二次问题,包括故障相判别错误、相邻电抗器间隔低电流保护误动、保护持续动作不返回。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智能变电站中引进智能电子设备和虚端子连接,促使在二次系统风险评估时需对智能电子设备间交互关系和智能站二次系统风险扩散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结合二次系统信息流和继电保护逻辑,建立基于功能关联的装置间依赖网络模型,以及保护进程-装置依赖网络模型;并根据部分装置发生故障风险后引发的风险扩散过程,建立二次系统风险扩散模型。最后基于保护系统算例,运用MATLAB仿真分析得到二次系统风险扩散的特征,并从保护系统规模、风险恢复参数和误操作角度对二次系统进行了风险评估,验证了文中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继电保护大修技改后,均需对保护用CT极性及二次回路接线进行检验,其传统的检验方法为一次通流法,但其存在以下问题:工作在稳态模式下,只能校验多个CT之间的极性的相互关系,无法判断单个CT的极性的正确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极性检测方案设计,对500kV变电站内500kV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极性进行分析,将一次侧的激励电源与二次侧的手持终端分离开,从而使极性的检测效果免受检测距离因素的影响,并对二次侧手持终端上的信号采集系统进行了调整,使其能够在现场众多的复杂环境下顺利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极大地缩减了设备检修时间并有效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在现场开展极性测试分析试验,验证了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反映极性错误,且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针对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保护失效带来的后果的问题,提出了计及保护失效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综合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利用Markov过程,计算各二次设备的稳态概率。按照IEC61850的功能分解,采用可靠性框图法,计算各保护系统的稳态可用度、稳态误动率、稳态拒动率。针对各保护系统的各失效情景,分析各保护失效事件的发生概率、受到影响的一次设备。采用"删去留下"法,获得保护失效情景下主接线的最小路集,获得主接线的可靠性指标。综合考虑保护系统失效带来的主接线可靠性指标变化与失负荷量,采用保护系统失效情景的发生概率、失负荷量、主接线故障频率相对值三个指标,构造保护系统的异常失效风险指标。以异常失效风险、停运失效风险及其在全站综合风险的占比,定量分析某保护系统失效对全站保护系统综合风险的影响程度。典型变电站的多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