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冰箱内藏式蒸发器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直冷式电冰箱的冷冻室蒸发器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管板式蒸发器,其蒸发盘管直接盘绕在铝质蒸发板上,且由铝质蒸发板构成冷冻室的内腔。杭州友谊电冰箱总厂在设计 BCD—150、BCD—200型三门电冰箱中,对蒸发器结构作了大胆的改进,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内藏式蒸发器,其特点是蒸发  相似文献   

2.
邵雪  杨春光  张宁  高霞 《节能》2010,29(1):4-7
在理论上对制冷系统中降膜蒸发器进行基本分析,介绍降膜蒸发器的发展背景、发展进程以及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降膜蒸发器的蒸发管上方制冷剂分布器的分配效果和结构、液膜流动特性、制冷剂流量、蒸发器内部的管阵布置方式、蒸发管的表面特性、管束规格和几何排列、气流扰动情况和润滑油等影响因素对降膜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影响,比较降膜蒸发器与其他蒸发器的特点,介绍降膜蒸发的某些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工业废水处理量,采用低温蒸发技术,设计一套以金属丝网波纹规整填料为蒸发器芯体、以空气为萃取剂的热泵低温蒸发系统,对其进行工业废水蒸发浓缩性能实验,分析空气质量流量、废水质量流量及废水入口温度3个可控参数对该系统浓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浓缩率、浓缩效率、传质系数及传热系数最大值分别为9.23 g/kg、94.25%、9.56 g/(m~2·s)和1.62 W/(m~2·℃)。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填料蒸发器内废水浓缩效率实验关联式,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在±20%以内,平均偏差为2.04%。  相似文献   

4.
叉流高效降膜蒸发器传热传质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描述叉流式和膜蒸发过程的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在分析和探讨蒸发器传热传质规律过程中,发现根据入口水温的不同,蒸发器可分别用于蒸发冷却和海水淡化,从蒸发冷却和加热蒸发两个角度讨论了气流,水流及蒸发器结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蒸发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浓缩蒸发设备冷凝水回收系统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在化工医药行业中,浓缩蒸发操作常用于提高母液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以回收价格昂贵的物料。浓缩蒸发设备需耗用大量的蒸汽,约占产品总耗汽量的30%~60%。此类蒸发设备通常都在加热段的下方装一套流水器具,以达到汽水分离和阻汽排水的目的。但目前所使用的疏水器受质量及工况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用寿命短,完好率低(一般只有20%左右),致使蒸汽大量泄漏,既浪费能源,又增加生产成本,影响操作环境。为此,改造疏水系统是节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厂有两台结晶磺胺浓缩蒸发器,从热量平衡测试数据表明,约有20%的热量从冷…  相似文献   

6.
选取以R245fa为工质的地热有机朗肯循环(ORC)为对象,研究了蒸发器压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蒸发温度下,随着蒸发器压降的提高,系统热效率和效率下降,压损功率增大,蒸发器成本先快速降低后降幅变小,存在最佳压降区间,使得系统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蒸发器成本;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蒸发器压降下降,而蒸发器成本提高,存在最佳蒸发温度区间,使得系统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效率与较低的蒸发器成本;当热源温度升高时,蒸发器压降提高,且增幅逐渐增大;蒸发器成本随着板片面积的减小而降低,且降幅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对于给定结构的蒸发器,其换热效率是由蒸发器的再循环量决定的,再循环量则与制冷剂种类、蒸发温度、供液压头以及制冷剂管传入热量(热虹吸动力)等有关。根据数学模型设计出一种翅片管蒸发器,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在不同工况温度及其相应循环倍率下,蒸发器内管路流程布置方式对制冷系统各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流程重新布置后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比原蒸发器提高15.57%~22.77%,比原蒸发器在直接膨胀供液系统中的传热系数提高了86.59%~138.22%,制冷量和COP分别最高提高了21.24%和55.49%。  相似文献   

8.
自动循环蒸发器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报道不多见 ,笔者根据影响自动循环的推动力因素 ,找出了影响自动循环推动力的主要因素为动力温度δt0 ,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在对沸腾汽化室的蒸发过程的不平衡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汽化温度影响系数K1,和开始汽化深度影响系数K2 ,以及沸腾汽化室出口动能影响系数K3 的修正模型。考虑蒸发过程的非线性影响 ,导出了蒸发器自动循环推动力的综合影响系数K的计算模型 ,并给出了设计计算式。  相似文献   

9.
雒芳艺  高虹  田瑞 《节能》2012,31(11)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制冷、食品和海水淡化领域,其传热传质过程直接影响到整个蒸发器的性能,因而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介绍了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传热传质过程及影响因素,通过对传热温差、蒸发温度、热通量、喷淋密度、管束布置方式等对液膜厚度、液膜流动状态、热阻、液体黏度、表面张力等的影响分析进而得出其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补充相变蒸发界面传热传质热力学关系式,构建了回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圆盘式蒸发器的流动与传热多区域耦合分析三维数学物理模型,并基于FLUENT软件对某种甲醇-不锈钢平板型蒸发器内的流动与传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求解。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器内的传热与流动受几何结构影响明显,表现出较强的方向差异;不同热负荷条件下,补偿腔内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呈现出较大差别,受到回流液速度和温度、毛细芯界面蒸发质量流量、毛细芯反向导热和侧壁漏热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计算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为平板型蒸发器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蒸发浓缩过程的节能降耗工作显得非常重要。MVR技术节能潜力巨大,将成为蒸发浓缩技术发展的方向。利用传热学及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在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降膜蒸发器竖管内蒸发过程的传热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重力和二次蒸汽剪切力的影响。利用VB语言开发了用于计算蒸发器降膜蒸发管流动状态、传热特性的应用软件。利用所开发的软件定量分析了液膜厚度、传热系数等参数沿蒸发管流动方向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两种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位于青浦的上海远跃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WZER型热能压缩式二效蒸发器”被列入2009年青浦区专利新产品计划项目,该设备是低温加热和低温蒸发,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可大量节省能源,降低运行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测试,在保持蒸发量不变的情况下,较普通双效浓缩器和单效浓缩器节省蒸汽分别为45%和67%,节省水分别为48%和65%,具有显著的节蒸汽、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2016,(1)
采用新技术方案制造了分离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分离热管的蒸发器结构新颖实用,为降膜蒸发蒸发器,分离热管采用R134a工质自然循环。通过试验表明:满液式蒸发时,分离热管中的不等温现象特别明显;有降膜蒸发时,不等温现象有明显改善。该产品与高层建筑完美结合,各用户自成体系,安装简便,无水泵、无太阳能工作站、无膨胀罐,也适合无电场合;产品加工容易、便于批量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优化经济准则来进行蒸发器经济性分析,以每年总偿付费用COST最低作为目标函数,以蒸发温度Te作为自变量,其它参数(如传热系数,进出风温度等)作为给定值,从而把COST视为Te的单值函数,建立一维最优点的蒸发器优化模型,为空调器的计算机优化设计建立了理论基础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蒸发器作为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传热性能影响着整个系统的传热效率。本文以新型全焊式板式换热器为模型,通过加载蒸发相变UDF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的热水流量、热水进口温度、R245fa流量下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并通过计算不同工况下j因子和f因子定量评估了蒸发器的综合换热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提高热水进口流量和R245fa流量对ORC系统蒸发器的传热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随着热水进口流量、热水进口温度以及R245fa入口流量的增加,热水侧压降和工质侧压降随之增大,热水侧压降整体大于工质侧压降,且热水侧j/f分别提高了71.6%,-18.1%,73.3%,工质侧j/f分别提高了29.7%,-13.5%,35.9%。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用降膜蒸发器的螺杆压缩机冷水机组的技术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用中的降膜蒸发器螺杆冷水机组的关键技术:平面多级射流配液技术、蒸发气体防扰动技术、冷冻油浓缩提纯技术、排气过热度与蒸发温度联动冷媒流量控制技术,通过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机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在旋转蒸发器内进行的单效蒸发的能耗,设计了一套闭式压缩式热泵系统与旋转蒸发器配合使用。闭式压缩式热泵系统取代正常旋转蒸发器所需的加热器和冷肼,为旋转蒸发器同时提供热源和冷源。在不同操作温度和处理不同原料时,热泵将蒸发蒸气带走的热能进行了回收再利用,因此基于热泵的旋蒸系统可以节能17%以上,在60℃时蒸发节能最显著。闭式压缩式热泵系统特别适用于实验室用旋转蒸发器的节能。  相似文献   

18.
蒸发器的自循环推动力至今尚无设计计算方法。作者在关系复杂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抓住动力温度δt0这个本质作为计算模型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深入分析沸腾室内汽化蒸发过程的不平衡影响后,提出了包含不平衡过程的汽化温度影响系数K1和开始汽化深度影响系数K2的修正模型。经过沸腾室出口速度动能的试验测量和计算分析表明,出口动能消耗对推动力的值有明显影响,其幅度为10%左右,对此提出便于循环流路计算的有效推动力概念及其相应的计算模型。为了更全面地考虑过程非线性等其它影响因素,使计算结果有较高的可靠性,又使试验研究工作量不致过大和设计计算的简便性,推出采用综合影响系数K处理模式的工程计算式。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将有益于蒸发器自循环推动力问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太阳能-空气能双源集热蒸发器及由其组成的新型直膨式热泵系统,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实验测试平板热管在制冷剂低温取热条件下的均温性与导热性能,热泵运行工况下集热蒸发器表面温度分布、光电光热性能,以及在不同天气条件不同运行模式下热泵系统性能。结果表明,平板热管在低温取热条件下当量导热系数可达6.8×105W/(m·℃),集热蒸发器运行时纵向最大温差为3.9℃;在夏季晴朗天气条件下运行太阳能模式制热水时热泵平均COP为3.62;在低辐照阴天下运行太阳能-空气能双源模式与太阳能模式相比,单位面积集热功率提高18.8%,系统平均COP提高5.7%;在无辐照的夜晚,运行空气源模式系统COP为2.54。  相似文献   

20.
张宁  邵雪 《节能》2012,31(5):19-24
应用Fluent两相流VOF模型,数值模拟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内部流场流动的过程。提出3种不同结构的布液器,分别对蒸发器内部流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气液两相图、速度云图、XY图等。模拟结果表明:中间开孔布液器使两部分蒸发管阵产生的蒸汽通过中间蒸汽排气口疏导出去,换热面大,使液体分配较均匀,更为合理,有利于蒸发器内部整体流场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可为降膜蒸发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