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远 《中国水利》2000,(11):21-23,20
淮河是中国一条古老的大河,淮河流域曾产生过璀璨的文明。12世纪黄河夺淮后,淮河流域逐渐沦为举世闻名的重灾区,“十年倒有九年荒”成为淮河流域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持续了700多年,淮河人民饱尝了水患的痛苦。 新中国刚刚成立,党中央就作出了解决淮河问题的英明决策,1950年8月政务院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治淮原则和治淮工程实施计划。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并成立了治淮专职机构——治淮委员会,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  相似文献   

2.
信息与文摘     
《治淮》1991,(11)
淮河研究会、《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我为治淮献一策”征文活动今年淮河流域遭受到严重的洪涝灾害,重新唤起了社会对治淮工作的重视。治理好淮河,是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研究进一步加快淮河的治理,许多关心淮河的专家、学者纷纷为治淮献计献策。为了交流各界人士对淮河流域治理规划及建设管理的建议和意见,深化对淮河的研究工作,并使其应用到治淮工作中去,中国水利学会淮河研究会与《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我为治淮献一策”为主题的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1、文章形式、角度不限,题目自拟,但要求主题突出,文理通顺。  相似文献   

3.
刘玉年 《中国水利》2009,(12):10-11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人口众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和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且受黄河长期夺淮影响,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水事复杂,治理困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工作,1950年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并多次召开治淮会议,研究部署治淮工作。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了以防洪为主要内容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4.
1950年,淮河大水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为加强治淮的统一领导,贯彻治淮方针,中央决定在原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的基础上成立治淮委员会。11月,治淮委员会在安徽蚌埠市正式宣布成立。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治淮高潮在淮河流域迅速掀起。1958年7月,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治淮委员会被撤销,治淮工作交由流域四省各自办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方针和赵总理1984年视察淮河时提出的“近期治淮的重点是除害,兼顾兴利”的指示,“七五”时期的治淮建设以恢复、巩固、发挥现有治淮工程效益为主。特别是防洪方面,淮河流域主要河道的防洪标准还不高,由于阻水影响,泄洪能力又在逐年下降,恢复和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实为当务之急。淮河流域的清障问题,早在1972年国务院批转水电部进一步处理淮河河道阻水情况的报告中就严肃指出:“淮河河道阻水情况这样严重,是不能允许  相似文献   

6.
马东平  王后明 《治淮》2020,(2):29-30
为响应“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经过70年的治淮建设,淮河流域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水污染问题,成为新一代治淮人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钱敏 《中国水利》2009,(12):7-9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1950年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次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大规模的治淮拉开了新中国水利事业大发展的序幕。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治淮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淮河流域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观。今天的淮河流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能源和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治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七月十七日国务院批转了水利电力部《关于“七五”期间治淮问题的报告》,向淮河流域四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了通知。通知要求抓紧落实“七五”期间治淮具体实施计划(项目和投资规模已在计划会议上安排),原则确定修建淮河干流的临淮岗控制工程;指出淮河治理和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治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较大  相似文献   

9.
1991年淮河儿女在全国人民以及海外侨胞的支援下与严重洪涝灾害奋力抗争的壮烈场面还历历在目,1992年淮河流域又遭受了全流域性大干旱侵袭,这一涝一旱的损失,既暴露出过去淮河流域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提醒各级行政领导治理淮河必须全面综合考虑才行。1991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治理淮河的会议,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治淮建设的方略大计,并扩大落实了“八五”期间数十亿元的基建投资,这表明建国以来的第二次治淮高潮已经到来,淮河流域豫、皖、苏、鲁四省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淮委全体职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水利》2003,(7):5-5
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通水,结束了淮河600多年来无独立排洪入海通道的历史,预示着淮河流域“蓄泄兼筹”防洪体系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淮河问题,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1991年至1997年,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了工作会议,部署治淮工作。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沿淮各省的努力下,目前,入江水道加固、  相似文献   

11.
回顾治淮的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曾进行过几次大的治淮活动,但每次都未能一鼓作气地坚持下去。几经波折,延误了治淮进程,教训是深刻的。 1950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政务院遵照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确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治淮方针,并做出治理淮河的决定。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淮战役打响了。经过7年奋战,在山区修建了佛子岭等9座大型水库。在淮河干流上中  相似文献   

12.
1950年,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主席又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在决定和号召的鼓舞下,举国上下水利专家云集珠城,共商治理淮河大牢,根据“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展示了淮河流域第一张治理宏图,亿万人民群众奔赴淮河两岸投身于伟大的治淮事业,为新中国治淮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刘冬青 《治淮》1997,(10):46-47
在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淮委于“八五”期间,安排了十二项治淮专题研究及基础工作,推动了治淮科技进步,提高了治淮决策的科学水平。这十二项是淮河干流设计洪水、淮河干流淮滨~正阳关段河工模型试验、淮河淮滨~蚌埠段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淮河蚌埠~洪泽湖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淮河中游河床演变与整治研究、东风湖行洪堤自溃闸门试验、茨淮新河工程后评价研究、菏泽地区刘庄灌区淤积试验研究专题,以及洪泽湖地区测量、淮河流域水准网改造、济南至威海各流域三等水准网改造、淮河流域地图集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宋继峰 《治淮》2004,(1):13-14
治理淮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治淮工作历来高度重视.近期,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国家将继续增大对水利的投入,把淮河治理和南水北调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进一步解决淮河治理问题.会议的召开为山东省治淮事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山东省将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各项治淮建设,进一步提高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淮河安澜谱华章——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新 《治淮》2010,(10):15-17
<正>今年,是新中国治淮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江苏全省上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淮建设,治淮事业赢得了丰硕成果,谱写了精彩华章,淮河流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淮河大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经过40余年的治理,已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相结合的工程体系。截止1990年,治淮经济效益累积达1900余亿元,为同期治淮投资476亿元的4倍。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目前已实现了“八五”治淮初见成效的目标。长期的治淮实践表明,加强科技进步和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丰碑     
《治淮》2000,(10)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新中国治淮走过了50年艰苦而辉煌的历程。 今年10月14日是治淮50周年纪念日,在此,我闪愿和淮河流域人民一起欢庆治淮事业取得的伟大胜利,祝愿淮河两岸水更清,山更美,人民更加富裕幸福。 忆往昔,岁月峥嵘。回首50多年前的旧中国,淮河流域或“庐舍为墟,人畜漂流”,或“赤地千里,饿殍载道”。兴利除害,驾驭苍龙,成为世世代代淮河儿女的梦寐追求。从传说中的大禹劈开荆、涂二山导淮东去,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灌溉工程和邗沟、鸿沟运河,到隋唐的汴渠、元明清三代修建的京杭  相似文献   

18.
十月中旬,淮河流域水利职工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报告会和庆祝大会,淮委租江苏省水利厅还赶印了一批回忆和介绍宣传治淮成就的小册子,纪念政务院发布治理淮河决定三十五周年。 10月14日,水电部治淮委员会召开了全委职工大会。蔡敬荀主任说:1950年10月14日,正当新中国面临抗美援朝和国家经济异常困难之际,为了使淮河人民摆脱水旱灾害的苦难,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目的”的治淮方针;不久毛主席又向全国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于是,“治淮”成为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大事,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和大批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汇聚  相似文献   

19.
《治淮》2006,(12)
——要文——2.3加快建设步伐加强流域管理努力做好“十一五”治淮工作钱敏3.3加强水政工作推进依法行肖幼5.3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任务矫勇5.7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努力开创治淮工作新局面………刘宁5.11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加快治淮建设目标……………钱敏6.3加强领导团结协作全力做好淮河防汛抗旱工作……………鄂竟平6.5认清形势明确职责认真做好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王金山6.6强化责任扎实准备努力做好2006年淮河防汛工作………钱敏7.3加快淮河流域低洼易涝地区治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汪安南11.3临…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使淮河流域成为举世闻名的重灾区。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党和政府治淮历经46个春秋,淮河流域现已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工程体系。特别是“八五”治淮已初见成效,流域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