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些词语之间原本没有具体的意义联系,但在网络流行语中就联系在一起了,如"发呆"与"深沉"。可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个方面对这组词进行对比分析:"深沉"的语义义项多于"发呆"一词,两者在语法上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在语用方面都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海安方言连续变调中的“变上”现象,重点是两字组词的后字变读。略述了三字组结构的变调情形。  相似文献   

3.
<正> 《统计学》难学原因 (一)、同一词或组词在《统计学》中与其他学科中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如“指数”一词,在数学中是指某一个数自乘的数字记在右上角的数;而在《统计学》中,则一般是指同类现象不同时间数量对比的相对数或动态相对数。由于同一词或组词在不同学科中表示的概念不同,从而容易引起理解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为"字与现代汉语"搞"字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处,可比性极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是必要和可行的。语义方面,二者均为泛义动词,但各有侧重;语法方面,都主要作动词,但在造句功能和相对位次上存有差异;语用方面,在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5.
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存在方式和阅读模式,一方面受到西方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动态性、衍生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不同的社会历史特点以及翻译家、文评家、作家和读者不同的个人喜好,赋予了康拉德不同的形象特征.基于达姆罗什提出的"世界文学"理论,康拉德在中国的形象变迁,正好反映了他处于译入语文化与译出语文化两个焦点构建起的椭圆形世界文学场域中,不断生成、"赋形"、"变形"和"正形"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新流行词“话语权”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话语权”一词近几年来在中文媒体上出现后被广泛沿用的过程中,在文辞表达上普遍存在着概念模糊、文理不通和逻辑混乱的现象。对此,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该词并不具有可被确切把握和让人们达成共识的真实涵义。进一步从语言学和术语学的角度分别进行深入探索,其结果表明:“话语权”作为普通词语不符合组词规则;对于相关学科(如“传播学”)来说,它也不能成为可以表达某个特定概念的名实相符的专业术语。文章最后还分析指出了该词近几年间之所以能成为”新流行词”的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具体分析陕西方言中几个与"麻"有关的词:"麻搭"、"麻缠"、"麻迷"的词义,来探讨方言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这三个词中,"麻搭"多用来形容事或物,较少说人."没麻搭"反映了陕西人直率豪爽的性格;"麻缠"既可以形容人,也可以说事情,多用来说人,体现了陕西人性格中的执拗倔强;"麻迷"则只能用来形容人,多指女人,是一个带有性别歧视烙印的方言词.这些词的写法虽然都有不同变体,但是究其义项,都有"麻烦"的意思,而且多为贬义.这与他们的中心语素"麻"字有关,体现了词义的引申和关联.  相似文献   

8.
运用"対照研究·误用分析·验证調査"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对日语汉语程度副词"もっと"和"更"的习得状况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もっと"和"更"的差异.两者存在①句中位置的不同,②与语气成分搭配使用的不同,③与动词搭配使用的不同,④语义的不同⑤使用文体的不同等5点差异.然后分析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本汉语学习者使用的偏误例子中与日语和汉语差异相关的语料,并提出了两个可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而产生偏误的假说.假说1:中国日语学习者在"もっと"的习得中,与口语相比在书面语中更容易出现偏误"假说2:日本汉语学习者在"更"的习得中,当"更"修饰a动词短语,b"有"字句,c能愿动词,d"无界限变化动词"时,容易产生偏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88例"农民工"的工作应激状况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和社会关爱农民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应激个人测验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不同年龄和学历的"农民工"的平均应激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的"农民工"在总体水平上各因子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人际关系上的显著性差异特别明显;不同学历水平的"农民工"只有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克思曾致力于研究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探索他的新变化、新特点,揭示社会和人的全面异化的原因,探寻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及实现途径.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其道路的探索最终倒向了美学、文艺及宗教等唯心主义,甚至出现了对社会出路无望的感叹;马克思在其思想中却明确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道路.文中通过比较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指出了他们各自遵循的理论逻辑起点的不同,分析了两者间的理论维度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甜"和"sweet"在英汉语中词源、语义的辨析,加深对两词的理解程度,澄清两词在翻译时存在的问题,为两词的互译奠定一定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与"不能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对副词,由于二者均表示双重否定,且形式相仿,意义相近,所以存在着很多混用、误用的现象。文中结合在高中所作的问卷调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对这两个词进行同义的研究和描述分析。搞清二者的关系,不但对于辨析同义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数量正在激增的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虚词"也"在《论语》中共出现519次(依张玲、康风琴合编的《论语》统计而得)。就词类而言,主要分为语气词、助词(具体而言为语气助词)两种;就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而言,主要分为句中、句尾两种;就具体的句子而言,主要用于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等各类句子中。"窥一斑而见全身"——仅此一个"也"字就可以让我们领略《论语》高深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4.
「こたゎり」和「こたゎる」,原本只是两个并不常用的贬义词,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已成为当今流行语。原来颇为生僻的名词「こたゎり」的使用频率甚至超过了动词「こたゎる」。本文认为这些都与其新词义产生有直接关系。新词义的产生与流行与日本美食文化的兴盛和媒体商家的广为宣传有关,同时也折射了日本社会对工匠气质的认可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学习领域课程及实施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以工作过程结构理论为基础,是与建立在传统学科结构理论基础上的学科课程相对的一种课程模式。与学科课程相比,前者更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具体职业相结合这一特征,提出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从职业活动形态向职业学校课程形态转化,一个是从职业学校课程形态向职业活动形态转化。认为课程开发的质量取决于对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把握。要推动优秀课程的开发,就要从提高影响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和实训设施入手。  相似文献   

16.
循环赛的赛程安排存在多种编排方法。但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每次轮转一个位置的方法,能够满足合理赛程的需求;另一类是每次轮转多个位置的方法,能够满足"先后交替"的需求。"贝格尔编排法"是目前唯一在循环赛正式比赛中使用的可实现"先后交替平衡"的一种编排方法,同时,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直接套用。当然",贝格尔编排法"还需要改进。希望通过文章的描述,能为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语法书上都有"v_ing"式和"to_v"式的用法区分,但只从一些语言现象上作出论述,未能从语义实质上揭示其运作规律。文章以当代语法大师Quirk和Leech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使用释例对比的方法,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两种形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揭示其含义及规律,力求清楚地区分两种形式的不同语义,以利于深入、系统地研究英语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相似文献   

18.
汉英感叹标记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叹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通常由一定的形式标记来体现。汉英感叹标记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特殊词类,其二是特殊句式。汉语中标示感叹语气的特殊词类主要有表程度的副词、指示代词、语气助词和叹词。而英语中标示感叹语气的词语较少,属正式语法范畴的感叹标记是how,what和感叹词。汉英标示感叹语气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倒装、重复等。除此以外,英语中还有不少的非规则句也可以表达感叹的功能。对汉英感叹标记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汉英感叹句及两种语言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同比、环比”都有基本义和特指义两个义项,比较的时段都是相对的,也都可以是连续的,而且,比较的参照点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因而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交叉和歧义。“同比”由介词悬空介动凝固而成,“环比”则是类推“同比”而来,追求表达的简洁是两词形成的基础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