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开展油料产地化低残油压榨技术装备研究,以紫苏籽、花生仁为原料,研究2种油料的物性(包括原料成分及硬度和脆性)。采用小型榨油机(该机为榨螺和榨轴一体的单螺杆榨油机,测量并计算其理论压缩比为11)压榨,以压榨饼残油率为指标,考察油料入榨含水量,入榨温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2种油料压榨饼残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压榨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为4%,入榨温度为65℃,环境温度为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苏籽压榨饼残油率为9.82%;花生仁压榨饼残油率为8.21%。由于出饼温度小于80℃,随着紫苏籽压榨饼和花生仁压榨饼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其氮溶指数与原料相比也有所增加,说明蛋白质尚未变性。另外,利用透射电镜对2种油料种子子叶细胞及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压榨饼进行微观结构观察。证实了油料种籽子叶细胞中油脂以脂类体形式储存在细胞的内质网状结构以及蛋白体和糊粉粒的间隙中,压榨时在外力挤压作用下油料细胞结构严重变形并被破坏,油被压榨出并同时实现与饼的液-固分离。  相似文献   

2.
以棉仁低温压榨饼为原料,采用己烷浸出脱脂,然后用甲醇浸出脱除棉酚,制备棉籽蛋白粉.以粕中残油率、游离棉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己烷脱脂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55 ℃,原料粒度0.75 cm,水分9%以下,料液比1∶1.2,浸出次数8次(每次15 min);甲醇脱酚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60 ℃,粒度0.75 cm,料液比1∶1.3,浸出次数6次(每次15 min).在最佳脱脂脱酚工艺条件下,制得棉籽蛋白粉,其残油率为0.52%,游离棉酚含量为250 mg/kg,粗蛋白含量达到52.10%(N×6.25,干基).  相似文献   

3.
以95%乙醇为溶剂对麻疯树籽压榨饼进行浸出,同时脱除饼中所含佛波醇酯。研究了原料粒度、料液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次数等因素对粕中佛波醇酯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浸出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10 mm,料液比1∶3(m/V),浸出温度60℃,浸出次数5次(每次30 min)。在此条件下,麻疯树籽粕残油率为0.2%,佛波醇酯含量为0.011 mg/g,粗蛋白含量为57.0%(N×6.25,干基)。  相似文献   

4.
以95%的乙醇为溶剂对棉仁低温压榨饼进行浸出,同时浸出饼中油脂和脱除所含游离棉酚.探讨了原料粒度、原料水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粕中残油率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7.5 mm,原料水分小于9%,浸出温度78 ℃,浸出次数12次(每次15 min),固液比1∶ 3.在此条件下,浸出棉粕中残油率为0.91%,游离棉酚含量为0.012 9%,粗蛋白含量为51.81%(N×6.25,干基).  相似文献   

5.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南眉籽油的低温压榨工艺,并检测南眉籽油的色泽、水分及挥发物、酸价、过氧化值、氧化诱导时间及脂肪酸组成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压榨压力和压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预热温度、预热时间及压榨时间对南眉籽出油率的影响显著。南眉籽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压榨压力41MPa、压榨温度50℃、预热温度73℃、预热时间3.0h和压榨时间1.7h,该工艺条件下出油率达20.33%。且制得的南眉籽油色泽较好,水分及挥发物、过氧化值、酸价均符合中国植物油标准,其脂肪酸组成与亚麻籽油相近,品质和稳定性更好,未来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油脂。  相似文献   

6.
刘文生 《粮油加工》2006,(9):50-51,55
通过对异丙醇浸出大豆的研究,考察了异丙醇浓度、浸出温度、漫出时间、料溶比对大豆粕质量指标残油率、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分散指数(PDI)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选择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78℃、异丙醇浓度95%(wc%)、浸出时间45min、料溶比1:1。  相似文献   

7.
紫苏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中试生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紫苏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采用紫苏籽脱皮、低温压榨制油、紫苏叶提取天然色素、黄酮类化合物及类胡萝卜素等新技术,在湖北、天津等地实施中试转化生产研究,生产脱皮低温压榨紫苏油、紫苏籽仁、低温压榨紫苏饼粕、苏叶汁保健饮料、苏叶类胡萝卜素紫苏油软胶囊等高附加值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异丙醇浸出棉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异丙醇为浸出溶剂,模拟实际生产的罐组式浸出工艺,通过测定粕残油研究棉仁直接浸出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棉籽油的基本指标与正己烷制得的棉籽油的基本指标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75℃,浸出时间2h,浸出次数4次,料溶比1:2.5,异丙醇体积分数95%,料坯水分8.0%。在此条件下粕残油0.39%,所制备的棉籽油热氧化稳定性远高于正己烷制备的棉籽油。  相似文献   

9.
以双低菜籽脱皮低温压榨饼为原料,亚临界丁烷为萃取剂,考察了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原料粒径对其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亚临界萃取工艺,获得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8,萃取次数3次,原料粒径60目。在最佳萃取工艺参数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到95.07%。  相似文献   

10.
在异丙醇-环己烷混合溶剂浸出菜籽饼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浸出菜籽饼的浸出条件、混合油中多糖类杂质的脱除、混合溶剂的分离回收、湿粕的脱溶、混合油的脱溶等进行研究.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菜籽饼水分含量小于10%,浸出温度62℃,液料比3∶1,浸出溶剂95%异丙醇-环己烷(3∶1);混合油水洗温度60℃,热水加入量0.8~1倍95%异丙醇;异丙醇水溶液蒸发温度100℃,盐效萃取中碳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50%,50%碳酸钾溶液与95%异丙醇体积比2∶1;碳酸钾溶液的蒸发温度59℃,真空度0.095 MPa.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异丙醇溶剂对其进行浸出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影响因素,选择最优工艺条件;同时对异丙醇浸出的大豆粗脂肪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己烷浸出的粗脂肪做比较。结合实际生产要求得到异丙醇浸出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75℃,浸出时间3 h,浸出次数3次,原料水分含量11.02%,此时粕中残油率为1.06%。用异丙醇浸出的粗脂肪色泽Y70、R4.0,酸值3.3 mgKOH/g,皂化值192.3 mgKOH/g,碘值130.7 gI/100 g。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油茶籽浆液提取鲜榨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条件。选择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提油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鲜榨油茶籽油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40∶1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50 min。在最佳条件下,鲜榨油茶籽提油率为95.9%,且鲜榨油茶籽油提取工艺对鲜榨油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冷榨花生饼为原料,采用乙醇和超声波技术提取饼粕中的油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以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时间42min,超声波功率89W,乙醇浓度90%,料液比1∶30(m∶V),提取温度80℃,油脂提取得率为6.20%。  相似文献   

14.
苏子油抗氧化性试验和苏子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了鄂皖大别山区野生紫苏子和种植白苏子的成份,及以此为原料制得精炼苏子油的各项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苏子油进行了抗氧化试验。另外还对苏子浓缩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蛋白提取率与pH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机溶剂丙酮溶液浸提紫苏饼中的多酚,从浸提溶剂体积分数、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个方面对多酚得率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溶液体积分数60%,浸提固液比1∶15,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1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紫苏籽粕蛋白的闪提工艺进行了优化,将所获蛋白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酶解物依次通过超滤和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多肽进行液质分析。结果表明,紫苏籽粕蛋白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g/mL)、闪提pH 10、闪提时间30 s和闪提转速3000 rpm。蛋白酶解物经超滤分离后,其分子量小于3kDa的组分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该组分经DEAE-32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后, 得到D1、D2、D3共3个组分,其中D1的抗氧化活性最好,D1经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富集得到G1和G2两个组分,组分G1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肽G1对DPPH、ABTS、O2-、.OH 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依次为98.97%、85.11%、91.83%、93.40%、0.477;通过LC-MS-MS鉴定,抗氧化活性肽G1组分主要由15个氨基酸组成,荷质比m/z为672.39,分子质量为1718.82 Da,其氨基酸序列为Glu-Met-Pro-Tur-lle-Ala-Ser-Met-Gly-lle-Tyr-Val-Val-Ser-Lys。  相似文献   

17.
油茶籽低温冷榨制油工艺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油茶籽的组织结构及茶籽油的特点,阐述了油茶籽低温冷榨制油新工艺,并对各工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低温萃取葡萄籽油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号溶剂低温浸出葡萄籽油的方法及其工艺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将4号溶剂浸出粕和毛油与6号溶剂浸出粕和毛油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号溶剂低温萃取葡萄籽油,其浸出产品残溶低,产品质量好,而且可节约大量溶剂和蒸汽,降低了油脂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油茶粕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运用优化的分离纯化方法对油茶粕中黄酮进行粗提和HZ816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然后再经硅胶柱对其黄酮化合物层析,得到2种黄酮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随后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和紫外光谱对上述分离得到的2种黄酮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这2种物质分别为山奈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Ⅰ)和山奈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Ⅱ)。对分离的黄酮化合物采用1,1-二苯基-3-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在体外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总黄酮、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清除DPPH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4、1.88、2.41 mg/m L,清除超氧阴离子IC50分别为1.38、1.13、1.29 m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