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供冷系统日益普及。受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短缺问题影响,供冷系统能耗控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科学表征供冷系统能源消耗状况,将供冷系统划分为六个子系统,从总能系统层次上给出了适合于各类供冷系统的广义化的能耗评价一般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单耗分析方法,提出了供冷系统能耗的定量计算方法。采用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对供冷过程的热力学本质、冷量?、供冷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系统阐述了供冷系统的理论节能极限及理论最低能耗,并立足总能系统对供冷过程的理论极限-可逆供冷作出了说明。在北京市目前设计标准下,供冷系统理论最低燃料单耗为0.82kg/GJ,当前供冷系统能耗水平(25.27 kg/GJ)与之相比,节能潜力甚大。为验证所构建的供冷系统能耗评价一般化模型,结合北京市通州区供冷系统的实施方案,对分散电制冷、集中电制冷、分散热制冷、集中热制冷四个基本类型的供冷模式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并与四种模式的?分析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所提能耗模型与?分析结果一致,电制冷燃料单耗低于热制冷,分散制冷燃料单耗低于集中制冷,集中热制冷能耗较高,应慎重发展。所提出的能耗分析评估模型为各种类型供冷系统的一般化对比评估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同时可为城市供冷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供热系统_单耗分析_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介绍了提出了理论和方法的梗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现代供热系统的一般化模型,针对这一模型,计算了锅炉供热、电热供热;热泵供热和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燃料的理论单耗、附加单耗和在用户终端处供热的燃料单耗。给出了供热成本的计算公式,该计算方法适于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太阳能引入对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从单耗分析理论出发,建立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单耗模型,对单纯燃煤机组和不同集成方式下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替代1段抽汽的辅助发电系统的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均最低,分别为284.27 g/k Wh和0.38$/k Wh。在此基础上,以单耗性能最优的集成方案为例,对太阳直射辐射强度(DNI)、集热面积、油水换热温差、煤炭价格、集热器价格等关键因素对辅助发电系统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某在建660MW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加热系统为对象,采用损分布矩阵方程和单耗理论分析了不同负荷下各加热器效率、损和附加煤耗的分布特征,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讨论了附加煤耗引起的污染物排放状况。研究表明:该二次再热机组高加侧总损和总附加煤耗均高于低加侧,3号高加引起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大,2号和4号高加外置蒸汽冷却器效果明显使其经济性显著。总体上,二次再热机组高加侧的效率高于一次再热机组,而低加侧恰相反。受蒸汽参数不同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同负荷下两种机组的损和附加煤耗分布的差异较大。100%负荷下,二次再热机组回热系统的附加煤耗及其引起的CO2、SO2、NOx和碳粉尘排放量分别为3.35g/(k W·h)、38 041.35t/a、1 045.03t/a、579.89t/a、10 515.50t/a。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炯)和(炯)经济学基础上提出的单耗分析理论,对引进型300MW火电机组各级加热器进行能损计算分析,得出各加热器附加单耗时空分布规律,以期为节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高压加热器的附加单耗高于低压加热器,其中3号高加是回热系统最为薄弱环节,其附加单耗为0.575g/(kW·h),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其次是1号、2号高加以及除氧器.  相似文献   

6.
《动力工程》2012,32(1)
根据单耗分析理论,将锅炉各受热面的工质吸热量视为不同的热产品,分析生产这些热产品所经过的从燃料到理论燃烧温度下的烟气热流,再到实际燃烧放热温度下的烟气热流,最后到热产品具有的工质热流共3个不可逆热力学过程及其附加燃料单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厂锅炉单耗分析模型;并针对某超临界机组系统及其热力参数,在热力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锅炉单耗分析.结果表明:工质在省煤器吸热获得热流是最小的,其效率最低;从理论上证明了锅炉省煤器的概念名不副实,它的存在成为燃煤火电机组发电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了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统一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热力系统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与研究,建立了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统一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统一物理模型的形式规范简明,由此导出的数学模型形式简单统一,物理意义明确,是核电机组进行热经济分析和能耗分析的重要工具,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王攀  王泳涛  王宝玉 《太阳能学报》2015,36(9):2217-2224
基于热力学定律与单耗分析理论,推导利用热泵回收低温余热的热电厂能耗分析方法,并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效率和附加单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热泵供热子系统、抽汽供热子系统、电能生产子系统;在热泵+抽汽供热工况时,热电厂总热效率最大,为66.73%,远高于纯凝工况,总效率为30.57%,仅比纯凝工况低2.76%,此时,热电厂的整体能耗水平最好;机组背压变化会引起各子系统的效率和附加单耗发生变化;从发电与供热两方面分析,利用热泵增加供热面积的效果优于增加发电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耗分析法对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进行热力计算,得到整个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能耗分布,反映了能耗分布状况及其比例。对某一实际运行工况进行节能潜力分析,找到影响机组能耗的主要部位和具体节能潜力的大小,对指导火电机组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耗分析理论,研究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热力系统,得到了不同负荷下火电机组的能耗分布和回热加热器的降耗效应。研究发现8#低压加热器给水温升过大,回热系统设计不合理,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冉  段立强  杨勇平 《节能》2012,31(9):26-30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降低火力发电机组的煤耗已成为电力企业节能工作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以其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典型超超临界机组的能耗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机组能耗分布的规律,对机组节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依据单耗分析理论,通过对某2×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设计工况进行热力计算,得到整个机组的能耗分布,反映出各设备能耗占整个机组能耗的比例,并以此为依据找出各设备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2.
王宇  宋景平 《中外能源》2008,13(4):114-117
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1.2Mt/a延迟焦化装置为例。从延迟焦化系统和吸收脱硫系统两方面,对装置能耗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燃料、电是主要的消耗能源,使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技术是节能的关键,装置的设计处理能力是影响能耗的先决因素。若要进一步降低能耗以应对原料性质变化、节约电能,则优化换热流程、进行装置热联合是提高装置热回收率的途径之一;进一步强化对流换热,降低加热炉排烟温度、减少热损失、减少燃料消耗是进一步降低装置能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段立强  李冉  杨勇平 《节能技术》2012,30(5):387-391
通过烟气冷却器充分利用电站锅炉的排烟余热加热凝结水能够替代部分回热抽汽,减少了回热系统对低压缸的抽汽,使汽轮机做功量增加,机组煤耗降低。烟气冷却器按照不同的联结方式与回热系统的加热器集成后,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所带来的节煤效果的差别逐渐变大。并且,不同的集成方式对加热器内部附加单耗的影响差异较大。另外,腐蚀问题仍然是限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瓶颈。若能在材料上有所突破,就能得到更低的排烟温度,使机组的热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常减压装置能耗分析与节能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套常减压装置经过改造,综合能耗达到10.7kg标油/t的国内先进水平,然而与《基准能耗》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文章从能量的转换、工艺利用、回收3个环节对装置能耗进行入深入分析,在工艺操作上、换热流程优化上提出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燕舞 《中外能源》2012,17(2):96-99
长庆石化300kt/a半再生催化重整装置由原料预处理系统、重整反应系统以及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组成,主要产品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副产氢气、液化气、轻石脑油.装置主要消耗燃料气、电、水等.其中,燃料气消耗占装置总能耗的比例最大,这部分能耗主要是为预加氢反应和重整反应提供反应热;其次为电耗.通过加强炉体密封、增加加热炉在线氧化锆分析仪,提高加热炉热效率;通过更换预加氢催化剂、根据加工量变化及时调整氢油比,实现操作参数的优化,降低加热炉燃料气消耗:通过优化工艺路线和换热网络,使总能耗降低13.67kg标油/t,其中电耗降低0.67kg标油/t,燃料气降低12.992kg标油/t.提出进一步降低加热炉排烟温度和空气氧含量,改变加热炉温度控制方式,对关键离心泵采用变频控制,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回收低温余热等多项建议,以实现装置的深度节能.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不同的企业,生产工艺、规模及所消耗能源的种类各不相同,故其能耗量也不尽相同。主要针对某企业的能耗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能源使用状况,并根据现场调查,分析造成各阶段能耗不同的原因,找出了降低产值能耗的方法。并对该企业的空调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仍有节能潜力的环节,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最后,提出节能管理也是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The smart cities development requires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using as much renewable energy as possible, so the widespread us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In this work, for the energy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bal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we propose an energy matching method to study its energy efficiency from the view point for energy life cycle. Nowadays, new energy vehicles mainly includ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EV) and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HFCEV). Firstly, we proposed the Source to Range (STR) model. Then, based on STR model, we used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chart to visually represent the conversion, delivery and consumption of the vehicle energy life cycle. Furthermore, we proposed a Source Energy Consumption Rate (SECR), which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vehicles energy efficiency. Finally, based on STR model, we obtained the dividing line of the same SECR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equivalent fuel vehicles, which provides constraints on the vehicle energy system desig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R model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tool for energy matching and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has a reference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相似文献   

18.
于长青 《中外能源》2011,16(3):93-96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1.2Mt/a加氢裂化装置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计,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FF-26/FC-26一段串联全循环加氢裂化工艺流程,装置开工后能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对能耗组成分析,发现装置实际能耗中电耗占46%~49%,燃料消耗占23%~29%,蒸汽消耗占14%~16%,与设计值差距较大。通过对装置高压贫胺液泵更换小叶轮、新氢压缩机应用Hydro COM气量调节系统,采取原料热进料,提高新氢纯度等节能改造,以及维持适宜氢油体积比(约为1000),降低热高压分离器和分馏进料加热炉温度,降低主汽提塔压力,提高装置负荷率等优化措施,装置能耗从2008年的1523MJ/t降低到2010年的1150MJ/t。同时指出,加氢裂化装置下一步可以通过增加变频电机、实施低温热利用、采用旋流脱烃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9.
延迟焦化装置用能分析及节能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圣武 《中外能源》2009,14(6):95-99
分析了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的能耗构成特点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加大装置处理量、提高原料换热终温和加热炉热效率、实施低温热回收综合利用、机泵增设变频和削级处理、提高水的回用率等工艺操作优化和设备改造措施,减少了燃料气、蒸汽、电和水的消耗。与设计值相比,装置能耗下降了468.16MJ/t,由此2008年1~10月份可增加2335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