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对叔丁基杯[8]芳烃(H8L=C88H112O8)与RE(NO3)3·4DMSO(RE=La,Sm,Gd,Tb,Dy)反应,合成了5种新的稀土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谱等实验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RE(H6L)(NO3)(DMF)6(RE=La,Sm,Gd,Tb,Dy),在常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固态粉末荧光光谱,结果发现,铽-对叔丁基杯[8]芳烃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3.
吡啶-2,6-二甲酸类配体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13种配体分别与十余种稀土离子形成二元配合物 ,研究其水溶液荧光强度 ,结果发现 ,只有 Tb3 和 Eu3 有较强荧光 ,Dy3 和 Sm3 只有非常弱的荧光 ,而其它稀土离子不发光。荧光强度顺序除配体 DPA为 Eu3 >Tb3 >Dy3 >Sm3 外 ,其余配体的荧光强度顺序为 Tb3 >Eu3 >Dy3 >Sm3 。以数种 4 -位取代吡啶 - 2 ,6-二甲酸衍生物为配体 ,与 Tb3 形成二元配合物体系 ,研究了 p H值、溶剂等因素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测定了 p H近中性情况下配合物体系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及发光寿命等 ;研究了 4 -位不同取代基对体系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当 p H值近中性时体系的发光性能最好 ;2 4 -位上不同取代基对体系的发光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地说 ,取代基为供电子基团时 ,体系的发光性能要优于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的发光体系 ;3溶剂效应对体系的发光性能影响较大 ,其中低极性溶剂对体系的发光性能要优于高极性溶剂。我们发现 ,其中 4 -异丙氧基吡啶 - 2 ,6 -二甲酸、 4 -乙酰氨基吡啶 - 2 ,6 -二甲酸和 3-乙酰氨基吡啶 - 2 ,6 -二甲酸为 Tb3 的理想敏化剂。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铈-草酸-丙烯酸三元固体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Ce(OOC-COO)(CH2=CH-COO)]·3H2O,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能够有效地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中心Ce^3+离子,强烈敏化Ce^3+发光,且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Ce^3+的5d→^2F7/2跃迁,这对寻找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试剂 8 [杯 (4 )芳烃偶氮 ]氨基喹啉 (简称CAQ) ,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钯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 ,在pH7 5~ 9 0的NH3·H2 O -NH4 Cl缓冲介质中 ,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MAB)存在下 ,CAQ与钯发生显色反应 ,生成 2∶1蓝色稳定络合物。λmax=62 0nm ,ε =1 3 4× 10 5,钯含量在 0~ 2 0 μg/ 2 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钯催化剂中钯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稀土三氯醋酸盐与8—羟基喹啉配合物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道了稀土三氯醋酸盐与8—羟基喹啉固态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组成为Ln(CCl_3COO)(C_9H_6NO)_2(除Lu),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7.
8.
9.
铕掺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土掺杂的方法以Zn2+与Eu3+、配体对氯苯甲酸(CBA)、邻菲罗啉(Phen)合成铕掺杂配合物铕-锌-对氯苯甲酸-邻菲罗啉(Eu-Zn-CBA-Phen).经元素分析,推测其组成为:Eu1-xZnx(CBA)3-xPhen*H2O(x=0~0.8).红外光谱分析证实,铕与配体发生配位,而紫外与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Zn2+取代配合物中部分Eu3+,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当掺杂Zn2+与Eu3+摩尔分数比为2∶3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同时还系统地考察了非稀土金属离子的加入对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和荧光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10.
β-吲哚乙酸-邻菲啰啉-铽(Ⅲ)配合物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β-吲哚乙酸(IA)-铽二元固态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以邻菲啰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铽与IA、phen三元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成键特征,研究了其荧光性能.三元配合物组成为Tb(IA)3·phen.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是二元配合物的近10倍.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六种重稀土高氯酸盐与苯基乙酰甲基亚砜(L)的配合物RE(C lO4).L5.2H2O(RE=T b,D y,E r,Tm,Y b,Y),该系列配合物可溶于水,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团上的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羰基氧不参与配位,三个高氯酸根离子有两个在内界与稀土离子配位,另一个在外界不参与配位。测定了配体的磷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等表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测定结果表明:铽(Ⅲ)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属于M→M发光[1]。 相似文献
12.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Vulcanizing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Complexes with 2-Mercaptobenthiazole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 mercaptobenzothiazolewasfirstreportedbyHofmann[1 ] in 1 887.Ithasbeenusedasanacceleratorinthevulcanizationofrubberformanyyears .Todayitisstillbeingusedasamainacidicacceleratorinrubberindustry .Butithasdisadvantagesofvulcanizationreversionandeasyscorch[2 ] whe…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两种氯化稀土(GdCl_3-HoCl_3)与因生成的固体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和溶解性能等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4.
15.
二茂铁甲酰基苄基肼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的配体二茂铁甲酰基苄基肼(L)和它的十四种高氯酸盐配合物RELx(ClO4)3·nH2O(RE=La、Ce、Pr、Nd、Sm、Eu、Tb、Dy、Er、Tm、Yb、Lu,x=4,n=1,2,4;RE=Gd、Ho,x=3,n=1)。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摩尔电导率表征,并对Sm、Tb、Dy的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配体是用羰基氧原子和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形成五元螯合环,配合物为电解质,高氯酸根为外界。配合物中均未出现稀土金属离子f-f跃迁的特征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6.
17.
二茂铁甲酰腙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二茂铁甲酰腙与稀土金属 ( )氯化物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配合物 ,进行了元素分析、IR、1 HNMR、质谱、电化学性质分析、摩尔电导率及荧光光谱表征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L n(HL) 3 Cl3 · n H2 O]和可能的配位方式。分析表明配合物中配体以酮式与稀土金属离子配位 ;电导率测定结果说明配合物为非电解质 ;电化学性质分析表明配合物中三个单取代的二茂铁基所处的化学环境相同 ;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中没有稀土金属离子 f- f轨道间跃迁的特征光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