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J1b5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八道湾组J1b5储层油水分布复杂、测井资料解释难度较大、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等问题.研究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舍油性两两之间的关系;采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该区泥质质量分数计算模型、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模型,根据储层特点建立了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模型经验证均具有较高精度;结合试油层段孔隙度-电阻率交会关系,建立了五区八道湾组储层的解释标准。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储层测井精细解释的准确度。对储层综合解释及剩余油挖潜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分析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古近系上部~新近系下部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为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地质资料。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集砂体,粒度较细,具有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中等,孔隙度、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弱;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为细喉道,孔喉分选中等,连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有利区域的预测精度,针对研究区目前地震资料品质差但钻井和测井资料丰富的现状,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流沙港组三段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四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沙港组三段为中孔中低渗透储层,油气的富集程度主要受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影响;选取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等电性资料,建立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将测井解释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进行对比验证,测井解释值与岩心分析值吻合较好,即所建模型适用于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最后确定了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物性下限孔隙度为6.3%,渗透率为0.202× 10-3μm2,电性下限电阻率为10Ω·m,声波时差为230μs/m.  相似文献   

4.
针对碳酸盐岩气藏储层由于缝洞发育导致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差的问题,基于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裂缝—孔洞型储层岩心的CT扫描图像和储层段的成像测井资料,通过重构岩心内部的三维结构,提取岩心中缝洞结构参数,划分缝洞模式,开展数字岩心流动模拟和渗透率计算,认识不同孔隙度区间渗透率的分布规律,描述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孔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碳酸盐岩岩心中毫米—厘米级小型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占孔隙体积的68%,开度介于0.1~0.6 mm的扁平状小裂缝在局部构成缝网,缝洞搭配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是提高岩心渗透率的关键;(2)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可将储层中缝洞发育模式划分为4种,在孔隙度大于3%的储层中,当面洞率大于10%或面缝率大于0.02%时,储层的渗透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和束缚水饱和度法,确定了老爷庙油田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老爷庙油田古近系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与深度的自然对数呈线性关系、渗透率下限与深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并对求得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进行检验,正确率为83.33%。  相似文献   

6.
辽东凹陷东南缘古近系沙二段发育砂砾岩沉积。利用井壁取心、薄片鉴定、元素分析等资料,从母岩性质、沉积特征以及成岩作用等方面对辽东凹陷东南缘古近系沙二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砂砾岩储层孔隙度为3.5%~19.0%,平均值为10.1%;渗透率为0.9~120.6 mD,平均值为39.8 mD,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自北向南物性逐渐变好;②裂缝发育的砂砾岩为研究区的优质储层,其母岩为变质石英岩,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同向断阶坡折带的下部发育成分成熟度较高的优质储层,泥质收缩缝及溶蚀作用对研究区南段储层物性具有改善作用,碳酸盐胶结对研究区北段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③缓坡带同向断阶坡折带有利于形成裂缝继承型砂砾岩储层,近岸古地貌局部高点易形成混积滩型优质储层,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解释是在综合研究岩心、分析化验、测试及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储层地质、岩石物理、测井等基础理论,采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并总结出一套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方法:以单层试油资料为依据,对岩心资料进行充分试验和研究,制定出有效厚度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下限标准,并以测井解释为手段,应用测井定位、定量解释方法,依据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对储层进行定量划分.确定了孔隙度大于10.5%和渗透率大于0.7 mD的层为储层,否则为干层.含油饱和度大于或等于41%的为油层,小于30%的水层,介于它们之间的为油水同层.  相似文献   

8.
复杂岩性储层岩石成分复杂,孔隙结构变化大,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关系差,难以准确确定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中必需的T2截止值,致使渗透率计算面临极大挑战。基于Lambda渗透率模型,利用地层元素能谱测井(ECS)得到的矿物成分与骨架密度等数据评价复杂岩性储层渗透率,克服了利用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和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复杂岩性储层渗透率的困难。通过该方法对渤海地区部分井资料处理发现,Lambda渗透率模型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基本一致,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为复杂岩性储层渗透率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核磁共振测井被广泛用于评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主要依据经典的Coates及SDR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中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实验结果,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用气象学研究常用的空间物理场分布模型定量评价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中特定尺寸孔隙分布的集中程度,并给出了定量计算瓦分布均一系数模型。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实验、饱和盐水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均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塘沽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5油组储油层为泥质白云岩,形成于断隆背景下的微咸—半咸、弱还原较深水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白云岩为次生交代成因,白云石含量低(65%),泥质含量高(30%),储层电性特征具有高自然伽马、高中子、低密度、中声波时差、低—中电阻率的特点,属中—高孔、低渗储层,储集类型为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在岩心孔隙度分析资料较少的地区,有效孔隙度的解释方法成为储层评价及储量参数研究的难点。通过应用薄片、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及测井资料,采用了交会图、统计图等技术手段,开展了泥质白云岩岩性识别、储层特征研究、储层泥质含量及裂缝孔隙度、基质孔隙度的解释方法研究,为今后类似储层的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