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是指井下工艺管柱工作状况分析。在抽油机井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井下抽油杆、油管和抽油泵受制造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砂、蜡、水、气、稠油、腐蚀、磨损和结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故障,需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对策。本文通过总结井下工艺管柱各种类型的工作状况,初步建立起一套井下工艺管柱工作状况分析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是井下抽油泵在井下所做功的直观反映,是深井泵工作状况分析的主要依据。现场常见的抽油机井工况问题主要是泵漏失、管漏、断脱、卡泵等。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年初发现了部分井抽油泵示功图上行程时载荷正常,下行程过程中呈弧线型的图形,并且在洗井及生产时出现不同步或卡泵现象,使抽油机井不能正常生产,产量变化下降幅度不大,沉没度略有上升的情况,经反向跟踪分析追溯鉴定为游动凡尔堵塞液流通道。  相似文献   

3.
作为有杆泵抽油的主体,抽油机井采油不仅是石油工业传统的采油方式,也是迄今为止在采油工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人工举升方式。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各大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生产中不断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抽油机井表现出来的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磨损。由于杆管的偏磨,加速了杆、管、泵的损坏,增加了检泵作业工作量和采油成本,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发。为了维持油田的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研究抽油杆与油管间的偏磨问题以及治理偏磨的有效措施有着重大而实际的意义。论文就当前普遍存在的抽油杆管偏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本文也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有杆泵抽油机采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常规人工举升的采油方式,在油田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抽油机井是一种有杆泵机械采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机械故障,再加上管理不到位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等,抽油机井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故障使载荷不均匀。能够及时发现、分析、诊断、处理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故障,将产量影响降到最小,降低材料消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抽油机井采油是大庆油田目前主要的采油方式,在采油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抽油杆断脱是抽油机井生产中最常见的故障,采油工作人员要根据生产动态资料进行生产状况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分析辨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抽油机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由于油田含水量上升、油井结蜡严重等原因,使得抽油机井管杆偏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目前,为解决该问题,主要以加装抽油杆扶正器的方法来避免抽油杆和油管的直接接触,达到防止管杆偏磨的目的。但由于抽油泵与油管连接处的变径原因,柱塞上第一根抽油杆上不能安装扶正器,因此导致泵口处成为管、杆偏磨的严重区。针对该问题,研制了抽油机井泵口扶正装置,以达到减缓泵口偏磨、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抽油机井采油具有成本低、管理维修简便、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容易出现杆管偏磨,造成油井检泵作业频繁。通过对抽油机井管杆发生偏磨的原因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抽油杆接箍,改善了接箍与油管的接触关系,有效降低了抽油机井的偏磨程度。  相似文献   

8.
抽油机井采油是有杆泵抽油的主体,也是石油工业的传统的采油方式,是迄今为止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人工举升方式。然而,在世界各国油田的抽油机井采油系统中,由于杆管偏磨造成的油井事故广泛存在。随着下泵深度增加、产出液含水上升,偏磨问题呈上升的趋势,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为了维持油田的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研究解决抽油杆与油管的偏磨问题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部分抽油机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泵效下降,沉没度逐渐上升,针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的实际,本文从油管螺纹工作特性、振动载荷对油管的冲击、井底流压对抽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高含水对抽油泵摩擦副耐磨性的影响等几方面入手,对抽油机井泵效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抽油机是应用最早、研究最广泛、相对最成熟的有杆泵采油装置中主要设备之一,具有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目前,大庆油田抽油机采油已经有49613口井,在我厂就有将近2435口。但近年来却出现抽油机井卡泵日趋严重的问题。针对抽油机井卡泵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抽油机井卡泵的问题,根据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技术特点,分析了抽油机井卡泵的原因,油井措施、三次采油、结蜡、井下工具都会造成抽油机井卡泵,它们的作用又会相互叠加加大影响。通过对抽油机井卡泵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找出了预防和处理抽油机卡泵的方法。为了监测抽油机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判断故障原因.挖掘油井潜力,保障设备安全、可靠、有效地工作,提高抽油机井科学管理水平,有必要开展抽油机井卡泵的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井下的抽油杆和油管发生偏磨,致使抽油杆的杆断几率增加,作业检泵的频率也明显增多,严重影响采油井的正常生产,同时作业费用增加,使得采油成本加大,给油田开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杆管偏磨的各种原因,以及影响偏磨的各种因素,指出了抽油杆与油管的偏磨是由于金属的腐蚀,机械的摩擦以及砂粒磨损共同作用形成的,提出了采油井井下杆管发生偏磨的防治措施。从而大大减轻或从根本上消除管杆偏磨现象,达到控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抽油机井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的合理配合,才能保证抽油系统的效率。为了保证抽油机井的生产效率,应及时对抽油机井进行生产维护,对生产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泵作业,尽快恢复抽油机井的运行状态,以提高油田的产油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大量使用机械采油,在这些采油方式中有杆泵抽油机井是机械采油的主力军。但是抽油机井内的油管和抽油杆因长期受到高温高压、介质腐蚀、含砂含气、地层压力、生产压差等影响,并且工作条件比较恶劣,连续性工作容易在杆柱的中上部断脱。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和现场试验,"有杆泵井杆断后管杆同步起工具"既实用、又安全,同时有效降低作业井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油田的开采中后期,地层压力逐步降低,自喷能力逐步下降。为了提高油田产能,必须使用举升设备进行机械采油,而有杆泵抽油机井是机械采油的主力军。但抽油机井井内的油管和抽油杆因长期受到高温高压、介质腐蚀、含砂含气、地层压力、生产压差、油水腐蚀等,并且需要连续工作,工作条件比较恶劣,会造成井内的管杆疲劳,容易断脱。针对机械采油井中抽油机井出现的杆断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制作应用了小革新,能够提高因杆断而上措施的检抽油机井的工作效率,提高油井的利用率,增大油田产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增加施工安全系数,减少环境污染,为油田的生产建设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部分抽油机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泵效下降,沉没度逐渐上升,针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的实际,本文从油管螺纹工作特性,振动载荷对油管的冲击.井底流压对抽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等几方面,对抽油机井泵效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有杆泵采油技术措施的应用,借助于抽油杆传递动力,将井下的油流开采到地面上来。通过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的合理配合,提高油井的产能。也可以通过螺杆泵实施稠油的开采,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有杆泵采油系统的效率,达到油田生产的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7.
油田开发过程中,机械采油成为采油生产主要开采方式。而应用抽油机带动深井泵采油仍是油田主要举升方式,抽油机井能否正常生产,直接关系到产量指标的完成。近几年,因为泵漏失造成抽油机井检泵一直居高不下,给机采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生产实际中遇到问题分析,提高井下故障的诊断准确率,找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将产量影响降到最小,节约作业费用,降低抽油机两率,增加油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部分抽油机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泵效逐渐下降,沉没度逐渐上升。针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的实际,本文从流压的变化、高含水对抽油泵摩擦副耐磨性的影响、J55油管螺纹工作特性、振动载荷对油管的冲击及井底流压对抽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等几方面入手,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庆油田采油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机械采油成为主要的采油方式,而抽油机井采油又为最重要的机械采油方式。目前,大庆油田由于漏失造成抽油机井检泵的数正在不断的上升,给机采井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正常生产时抽油泵工作过程和三相流体在井下管柱和井口流动过程的阐述,结合现场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漏失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应用示功图、沉没度、产液量、含水、电流、压力等多项生产数据对漏失部位进行综合诊断,使对漏失的检查和处理有的放矢,同时针对漏失问题的制定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过程中,机械采油成为采油生产主要开采方式.而应用抽油机带动深井泵采油仍是油田主要举升方式,抽油机井能否正常生产,直接关系到产量指标的完成.近几年,因为泵漏失造成抽油机井检泵一直居高不下,给机采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生产实际中遇到问题分析,提高井下故障的诊断准确率,找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将产量影响降到最小,节约作业费用,降低抽油机两率,增加油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