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深转换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提高勘探精度非常关键的一步,而速度是实现时深转换的唯一桥梁。在分析现有三维地震常规速度分析和时深转换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地震叠加速度谱的井约束速度分析方法,在鄂尔多斯矿区构造成图前对目标层位时深转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时深转换是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常用的时深转换方法是平均速度时深转换法,这一方法在松散层较厚的区域应用易造成煤层底板深度及断层落差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勘探精度要求。本文针对勘探区实际情况,对比了平均速度与分层速度时深转换两种方法,经钻孔验证发现分层速度时深转换得到的煤层底板深度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煤田钻孔稀疏地区以及无钻孔区的资料解释精度,运用了资料处理中叠加速度这一高质量信息.探讨与研究了利用叠加速度求取平均速度,再运用所求取的平均速度进行时深转换,进而对二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叠加速度合理运用到地震资料解释中,很好地提高了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5,(8):92-94
时深转换是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提出在煤矿采区钻孔稀少情况下依托地质规律建立虚拟钻孔进行时深转换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因钻孔稀少影响三维地震数据体平均速度场精度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勘探区目的层时深转换的精度,将此方法应用于山东巨野煤田某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其成果得到后期13个钻孔的准确验证。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在煤田勘探区内钻孔较少、或钻孔多但分布不均匀地区的勘探精度,通过对叠加速度进行时深转换的理论研究,并在研究区分别利用钻孔处平均速度内插计算得到的底板等高线,和叠加速度与钻孔资料相结合求出的平均速度计算得到的底板等高线,在研究区不同地点有巷道揭露煤层底板标高的点,对这两种成图方法解释的底板标高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叠加速度成图技术与钻孔反算速度相结合的方法,求取的时深转化速度更符合地质规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提高了构造成图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从勘探转入开发,原有的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已不能满足开发阶段布井的精度要求,需要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标定和精细构造解释。选择和应用了VSP和合成记录综合标定、三维可视化数据校正等诸多国内外分析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地震解释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的精度,形成了一套满足开发阶段精度要求的解释和成图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油气勘探工作给构造成图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单纯使用测井资料、利用叠加速度谱、层位约束井震联合、模型层析等各种建立速度场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研究表明,在地层倾角大、构造复杂地区,模型层析变速成图方法最适用、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邵雁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28(3):19-20,39
简要介绍了计算叠加速度谱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如何由叠加速度求取雷达波在介质 中的传播速度,并通过实例说明用 SIR- 10H型地质雷达获取共中心点记录及用 RADAN软件 的速度分析功能计算出速度谱并求取雷达波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速度研究和时深转换问题是地震研究永恒的课题,为了求取精确的地震速度,业界学者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就生产中遇到的两类复杂构造的速度和时深转换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LD气田由于受浅层气影响在时间域里的向斜构造经过合理的时深转换后,深度域为完整背斜构造,经10多口后钻生产井证实研究成果比较精确。断层的屏蔽也会造成速度的上拉和下凹现象,产生假的构造形态。此时简单的VSP时深关系、地震速度体和剥层法等时深转化方法均会存在较大误差。进行时深转换时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构造简单、沉积平稳、钻孔多且分布均匀的地区,利用常规方法(钻孔反算求取平均速度)进行时深转换,可以满足勘探精度要求;但在构造复杂,纵、横向速度变化大,钻孔少的地区,用这种方法则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提出了用处理时拾取的速度谱求取平均速度,利用钻孔对求取的速度进行校正。再进行时深转换,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由叠加速度到目的层处平均速度转换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华北某煤田的勘探。大大提高了深度图精度,减少了深度误差。  相似文献   

11.
复杂山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严重,信噪比低,品质差异大,干扰波发育.运用绿山折射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可有效解决复杂山区的静校正问题.针对各种噪声的特点,采用叠前多域多系统去噪,提高了处理效果;通过振幅恢复与补偿和子波处理,消除了地震资料之间品质的差异,实现了地表一致性处理;常速扫描、变速扫描和超道集结合,准确拾取叠加速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2.
以HansJ.Timan的非扫描叠加速度分析算法为基础,通过改进使之适合倾斜界面共反射点,再应用改进的速度分析方法获得速度进行合成记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共反射点道集速度分析能较真实反映地层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XJL煤矿深部区煤层赋存形态和地质构造,对该区域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该区域三维地震勘探难点为煤层埋藏深、地表复杂、勘探程度低、16煤资料品质差、分辨率低及信噪比低等,针对以上难点,采集过程采取了优化观测系统、Goody GIS结合Klseis软件指导实施特殊观测系统及深井小药量激发等措施;处理过程重点做好了反褶积、去噪及偏移环节;解释过程采用面、块、体结合的综合解释方法,重点做好时深转换速度的分段计算。本次勘探查明了新生界底界起伏形态及3煤层赋存形态,解释了67条断层。经钻探验证,解释成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李富  廖国忠  刘鑫明 《煤矿安全》2013,44(4):155-158
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矿井瞬变电磁法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在煤矿井下巷道有限空间内采用矿井瞬变电磁多点多方向交叉探测技术,完成巷道内尽可能多的采集数据。对多方向交叉探测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时深转换等数据处理,通过综合分析4个测点对陷落柱的探测效果,从而确定陷落柱的电性特征、位置、深度范围等。  相似文献   

15.
刘江 《陕西煤炭》2009,28(6):17-19
通过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试验,分析了影响时深转换的因素,探讨了装置形式、线框边长、关断时间、时窗的选取,以及供电电流的控制等工作参数对瞬变电磁法野外观测结果的影响,选择适合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资料处理与图示方法.并以瞬变电磁法在复杂地区的应用为实例,介绍了该方法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充分认识二维地震方法的固有缺陷,合理部署二维地震方案和勘探井,可有效降低地质勘探风险并提高勘探准确性。通过分析复杂地区的典型二维地震实例,讨论了二维地震勘探部署不当,二维地震剖面所反映的地层形态空间偏差过大导致的控制不足问题,大断裂附近异常波极为发育、无法合理解释造成的工作量浪费问题。提出了利用二维时间剖面数据和时深转换速度进行计算机地质成图时,数据空白区网格化质量的问题和相应的人工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牛跟彦 《山西煤炭》2011,31(11):33-36
本文主要介绍陡倾角地层地震资料解释与成图技术,并在靖远矿业集团的红会、王家山等矿区地震勘探区地表条件复杂的地段使用陡倾角地层反射波地质层位的标定方法,在钻孔稀疏情况下应用正演模型计算合成地震记录,重点阐述了在无声波测井曲线条件下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在成图技术中,针对陡倾角区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大的特点,应用叠加速度辅助成图,在断层等地质构造解释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性标志层识别的瞬变电磁精准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最亮  王鹤宇  冯兵  张继锋 《煤炭学报》2019,44(8):2346-2355
地面瞬变电磁资料解释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一直是该方法研究的重点内容。以瞬变电磁烟圈效应扩散理论为依据,通过双倍旅程和平均速度概念建立了时深转换方法,以克服瞬变电磁采用简单经验公式计算实测数据时可能出现的深度翻转问题;以三维地震成果数据获取的9号煤层深度作为电性标志层校正标准,采用视电阻率微分极值点识别该电性标志层,通过比值法计算相应瞬变电磁测点的深度校正系数K值,然后采用内插方法得到测区任意点K值,以校正瞬变电磁在计算探测深度时出现的偏差。通过堡子矿钻孔ZKB1-1和ZK201电阻率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了正演理论模型,计算了瞬变电磁响应,并和钻孔旁瞬变电磁实测数据的视电阻率微分极值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能够准确识别电性分界面。以矿区256线和344测线为例说明了电性标志层识别效果,计算了堡子矿全区深度校正系数,对该区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圈定了工作区奥灰顶低阻异常区,以视电阻率为基本参数,分析评价了该区的地层赋水性强弱。根据奥灰顶视电阻率平面图以及地表径流,结合断层构造的分布特征,确定了导水通道存在及位置。最后通过钻孔验证表明:该方法处理探测深度精度误差小于5%,达到了对地面瞬变电磁资料的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质雷达技术,查明了长5km的排污管顶推线内(宽3m,深3~6m范围)的障碍物,探测工作沿3条相互平行、相距1m的测线进行剖面测量,使用加拿大Pulse EkkoⅣ型仪器,测量参数为:天线中心频率50MHz、天线距2m、时窗300ns、测点距0.5m、采样间距800P_s、叠加次数128次。信号接收和数据处理的流程:调零→点平均→道平均→选择增益方式→时深转换→打印时间剖面。解释:若地下没有掩埋物,地质雷达图像简单,浅埋地下的管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如何提取深部异常体的弱信号,提高深部探测的分辨率,开展了瞬变电磁勘探资料精准处理技术实践。通过原始数据的甄别评估、数据的圆滑去噪、瞬变电磁边框效应和地形校正等手段,进行瞬变电磁资料的预处理。在资料精准处理时,首先进行瞬变电磁一维正演及建模,并以时深转换为基础,结合钻孔资料和三维地震成果,对电性标志层进行识别和精准定位;采用曲率法,对视电阻率断面图上的基于标志层上下范围的局部弱异常进行圈定,提取到深部弱异常信息。以堡子煤矿实测TEM资料进行二次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的结果解释更加精细和准确,可以为矿井防治水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