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江苏油田15口井不同类型的钻井污水研制了处理实验流程和二次混凝法(其中,一级处理采用化学脱稳和强化离心分离,以除去部分污染物及固体颗粒;二级处理将离心分离脱出液进行混凝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并进行了室内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混凝处理后的污水主要污染物符合GB8978-88-类及二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类去除率为96%~100%,CODcr去除率为92%~99%,悬浮物去除率为96%~100%,脱色率为92%~99.7%;净化后水占原体积54%~99%;污水用处理剂费用为0.12~10.20元/m3,一般为0.50~3元/m3  相似文献   

2.
通过6种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方法与重铬酸钾标准方法(GB11914-89)对比,找出了适于钻井污水COD的快速测试法-密封恒温法。由实验得出:该方法应用于钻井污水COD的测定,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为95% ̄102%,并同时达到了节能、省时、节省药品和减少工作量等目的。该方法可用于油田实验室或现场批量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油田15口井不同类型的钻井污水研制了处理实验流程和二次混凝法,并进行了室丙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圩次混凝处理后的污水主要污染物符合GB8978-88一类及二尖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类去除率为96%-100%,CODcr去除率为92%-99%,悬浮物去除率为96%-100%,脱色率为92%-99.7%;净化后水占原体积54%-99%。  相似文献   

4.
钻井污水COD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一次、二次混凝法对油田钻井污水CODcr,值去除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分析了CODcr值去除的影响因素,并对江苏油田近十口钻井污水进行了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为最终解次钻井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SO^2—4/TiO2—SnO2—Al2O3超强酸合成DOP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TiO2-SnO2-Al2o3,将用于催化合成DOP,气相色谱分析表明,DOP的含量达99.8%;催化剂连续使用10次后,苯酐3h的酯化率由初次的99.3%变为98.4%,经再生处理,再连续使用10次,苯酐3h的酯化庆由初次的99.4%变为99.2%;  相似文献   

6.
用光化学混凝法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不饱和聚酯生产所排放废水进行了处理,废水在光化学反应箱中停留时间为30min,温度40~45℃。COD为4.377g/L的DOP废水在酸性条件(pH=3)下处理后,COD去除率为73.5%。COD为329.512g/L的不饱和聚酯废水先在150~160℃进行蒸馏,回收部分树脂残液(占原水体积分数的22%),然后再用光化学混凝法进行处理,COD去除率为91.9%。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物膜法A/O系统处理化纤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化纤废水不但对COD、氰化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而且对氨氮和总氮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缺氧段与好氧段的容积比为1:3,硝化液回流比为3:1,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47h时,生物法A/O系统对化纤废水氨氮的去除率超过90%,总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混凝沉降去除钻井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机理,分析了影响絮体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混凝沉降去除钻井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效率和絮体沉降速度的方法,针对钻井污水的特性开发出了对COD和色度具有较高去除率、絮体沉降速度快、污泥量少的新型混凝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双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湿天然气中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发现在750℃,SV=2000h^-1,C2H6:O2=1:1,常压条件下,双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催化活性较好的催化剂分别是Mn^2+-V2O5、TiO2-WO3、Mn^2+-SiO2和BaCO3-WO3,对C2H4收率分别达到36.45%、30.92%、44.99%和36.70%。初步考察了催化剂不同配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位滴定法在716DMS型自动电位滴定仪上实现对气田废水中的COD值灵敏,准确测定,对方法的检出限,标样和实际水样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标准重铬酸钾法进行了对比,COD值的检出限为5.13m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8%,加标回收率在99.4%-101%范围内,优于标准重铬酸钾法,对同一标样和实际样品的测定两种方法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A/O2(铁氧-氧-好氧)工艺和优势菌种技术进行了化纤废水处理试验,本试验进一步考察了ΣCN-及COD对A/O2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量小于0.5m3/h,回流比不小于2.6,进水COD:1200~1700mg/l.NH-N:15.0~75.0mg/l.ΣCN-:1.48~15.0mg/l、SCN-:53~170mg/l、TN:170~270mg/l时,各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COD;88.2%.NH-N>96.0%。ΣCN-;100%.SCN-;100%、TN>67.1%。  相似文献   

12.
化工综合污水生物脱氮工艺小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污水处理场的污水水质情况,考察了曝气时间对污水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OAO、AOO、AO和AOAO加膜法等4种生物脱氮工艺。结果表明:只有用AOAO加膜法工艺、才能使COD浓度为550mg/L、NH3-N浓度为50-80mg/L污水中的COD和NH3-N去除率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干佐  田根林 《油田化学》1999,16(4):341-344,392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相似文献   

14.
钻井污水絮凝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两次絮凝处理工艺对钻井污水进行了处理实验。探讨了絮凝剂种类及投加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借助显微照相、ζ电位、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探索了絮凝机理。研究表明:钻井污水经过两次絮凝处理可以使COD、悬浮物和色度等达到GB8978-1996标准要求;第一次处理絮凝机理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第二次处理絮凝机理可用“电中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ZSM—5沸石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吸附态模板剂作用下的Na2O-SiO2-Al2O3-NaF-EDA(乙二胺)干粉体系中合成了ZSM-5沸石。采用XRD、SEM及IR等技术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水热体系相比,干粉体系合成的ZSM-5沸石的晶胞略有收缩;红外骨架振动有向高波数移动的趋势。在合成气制备低碳烯烃反应中,CO转化率为75.6%,C2 ̄C4烯烃选择性达46.6%。  相似文献   

16.
T-50石油酯含酚废水的治理及资源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CHA-111大孔吸附树脂固定床,处理T-50石油酯生产中高浓度含酚废水。经树脂吸附处理,酚总去除率>99.9%,COD去除率>95%,出水中酚浓度<5mg/L;再经次氯酸钠氧化二级处理,实现了出水达标排放和废水中酚的富集、回收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应评价并结合XRD、TPR、吡啶-TPD等物理化学手段研究了不同脱水组分对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的以CuO-ZnO-Al2O3为甲醇合成活性组分、HSY或HZSM-5A分子筛为脱水组分的双功能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CO转化率达89%,DME在有机物中的选择性接近99%;此处还发现,双功能催化剂的两活性组分发生“协同效应”,该反应中的脱水步骤在催化剂的弱酸位上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用快速动态和静态法在Na2O-SiO2-Fe2O3-H2O体系中首次以廉价的1,6-C6H16N2和85%1,6-C6H16N2+15%TPABr为模板剂分别合成了五种Si/Fe<200和三种Si/Fe>200的Fe-ZSM-5型分子筛,考查了其晶化动力学,讨论了Si/Fe、模板剂、合成方法、Na^+含量及PH值对Fe-ZSM-5晶化过程的影响。应用XRD、IR、ESR、DRS等测试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ThO2-SrCO3/BaSO4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发现在SrCO3/BaSO4中添加ThO2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其C2选择性及C2收率可达61.31%和18.17%,而且经过300h的连续考察,活性稳定。用XRD方法研究了3组份催化剂的物相组成,推测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用TPD方法研究3组份催化剂的酸碱性与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钛酸酯偶联剂在LDPE填充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处理CaCO3、Sb2O3填料表面微观的结构变化及对LDPE/CaCo3、LDPE/Sb2O3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了LDPE/CaCO3体系的断裂伸长率,具有较好的加工流动性;改善了LDPE/Sb2O3体系的阻燃性及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