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粘钢加固混凝土梁底部粘结钢板的受力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六根不同补强钢板厚度、不同锚固措施的钢筋混凝土补强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在静力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钢加固梁的受力、变形性能、破坏形态及底部粘结钢板的受力机理,结合地底部粘钢板的锚固粘结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最后,针对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粘钢板加固梁粘贴钢板的锚固措施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加固新技术--外粘型钢法,经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受力机理。通过对粘贴不同壁厚的型钢加固的23根足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以及与未加固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粘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性能、破坏性能、极限承载能力等,并对粘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者依据《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并结合工程实际,对采用粘钢技术加固的混凝土梁进行现场标准使用荷载试验,所采用的加卸载方式以及对钢板与混凝土工作同步性的检测手段,对同类混凝土加固梁的检测工作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静力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混合梁斜拉桥中主梁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按照相似原则设计了厦门马新大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缩尺试验模型,对试验模型分别按照设计荷载和1.7倍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试试验模型的控制断面和主要构件的应力、变形随加载历程的变化,并结合数值分析对钢-混结合段的传力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段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及PBL键贯穿钢筋的应力水平较低,结合段具有较强的安全储备;钢箱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量较小,钢箱与混凝土之间共同受力工作性能良好,钢结构荷载被比较顺畅地传递到混凝土结构;钢-混结合段传力构件荷载分配合理,设置PBL剪力键的有格室后承压板构造是一种合理的钢-混结合段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十根不同补强钢板厚度、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钢筋混凝土补强梁进行静力加载和等幅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在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钢加固梁的受力,疲劳性能和破坏形态,并针对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疲劳荷载作用下粘钢板加固梁粘贴钢板的锚固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钢混组合结构中剪力钉群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设计并制作了6个群钉推出试验试件和2个群钉拉拔试验试件,8个试件均含有4排×2列共16枚22×200mm剪力钉,进行了推出试验和拉拔承载力试验。通过推出试验,研究分析了推出试件中剪力钉群的受力特性、荷载-滑移规律和破坏机理,并得出了16枚剪力钉的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明群钉平均极限抗剪承载力与文中作者所做的单枚22×200mm剪力钉推出试验所得到的极限抗剪承载力相比小了20%左右,有较大程度的折减。通过拉拔试验,得到了拉拔力与钢混界面脱开量实测曲线,结果表明试件均是由于混凝土剪切失效而宣告破坏,剪力钉群均未破坏,因此剪力钉在混凝土中需设置足够的锚固长度,防止剪力钉群在达到极限抗剪承载力之前被拉拔出混凝土块。  相似文献   

7.
针对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二次受力特性,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抗弯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对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受力分析,提出了其位移延性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后粘钢板用量及其卸载百分比是影响RC梁加固后延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结合某钢板-混凝土结合梁的工程实例,对该桥型常见病害及加固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其梁拱组合加固方法.通过对加固改造后该桥的静、动载试验分析,得出此种加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破损钢吊车梁的修复与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役钢吊车梁的疲劳损伤的调查研究及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破损钢吊车梁修复与加固方案,并对加固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行桥梁荷载试验的研究,本文以北京市某混凝土梁桥为例,从工程实例的角度进行了桥梁荷载试验设计和桥梁荷载试验数据分析的研究。本次桥梁荷载试验从T梁承载力性能、横向联系性能、桥面板局部承载力性能、盖梁承载力性能、桥台承载力性能等5方面对该桥的承载力状况和安全运营状况进行了检核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的各项试验指标均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桥梁现状可满足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营的要求,但考虑到桥梁局部存在的损伤,建议根据损伤的特点和分布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文试验的思路、方法可供类似桥梁的评估工作所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某鱼腹式连续弯箱梁为工程背景,针对其受力特点,结合成桥后静载试验和环境脉动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理论值相比较,综合评估其承载能力,并得出鱼腹式连续弯箱梁桥实际荷载作用下的部分受力特性。为类似桥型的受力分析及承载能力评估提供一定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HC升温条件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已有的组合梁抗火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上述模型,分析了车道荷载的分布和受火位置对组合梁桥耐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梁桥的火灾行为与受火位置密切相关。全桥受火时,跨中挠度随受火时间的增加,不断下降;半桥受火及1/4桥受火时,未受火区域对受火区域有明显的约束作用,减小了组合梁桥的跨中挠度,提高了组合梁桥的抗火能力。随着车道荷载的增大,组合梁桥的耐火时间有所减小,但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钢-混凝土组合梁竖向抗剪试验,探讨了组合梁中钢梁承担的剪力,总结了组合梁受剪的特点,分析了剪跨比、钢梁截面尺寸、混凝土翼板截面尺寸和抗剪连接程度等因素对组合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采用叠加法,提出了组合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该公式物理意义明确,简单实用,与试验结  相似文献   

15.
“柱铰”是造成结构垮塌的主要因素。采取必要的结构构造措施在不增大结构刚度的基础上避免“柱铰”的形成是一个亟待思考与解决的课题。为提高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柱端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梁框架结构体系。通过对普通及端部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平面框架结构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柱端拉筋与梁柱抗弯承载力比对组合框架结构滞回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组合框架结构均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有钢管局部屈曲、混凝土板开裂和钢管撕裂等;端部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与耗能能力优于普通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柱端拉筋能延缓结构塑性铰的出现,提高结构抗震耗能性。研究成果可为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和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工业化程度高和钢-混组合结构优良力学性能的优势,提出一种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楼板,对3组简支组合楼板试件进行了四点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组合楼板的竖向静载下力学性能。分析了楼板裂缝、挠度、应变(钢筋、钢梁、混凝土板)随荷载发展规律;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了考虑受拉薄膜效应和刚度强化系数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组合楼板的变形呈双向板特征,试件破坏时均出现板顶角部裂缝和弧形裂缝,混凝土板底中心区域为网状裂缝和向角部延伸的斜裂缝,双拼主梁发生塑性弯曲;在楼板的中心挠度达到l0/40时,试件荷载分别为327.63 kN、436.92 kN和406.12 kN,组合楼板承载力较高;钢筋的应变发展在垂直钢梁方向较大,沿着塑性铰线屈服;考虑受拉薄膜效应和刚度强化系数的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准确地预测了楼板荷载-挠度全过程曲线。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芜湖长江大桥公路引桥T梁的静载试验,介绍了试验成果,并把理论计算数据和试验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剪跨区内均匀配置柔性剪力连接件数量的局限性,分析了基于塑性理论的可变荷载或偶然荷载作用下组合连续梁桥剪跨区交界面的剪力作用机理,提出组合连续梁桥的剪力连接件配置数量和方式应依据剪跨区重叠段的剪力上限值确定,研究结果弥补了相关规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U形钢组合梁分离式内隔板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验参数为内隔板形式和梁柱交界面处有无加强连接。分析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延性、耗能等指标,并给出加劲板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4个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梁端受弯破坏,滞回曲线呈反S形、有明显的捏缩现象;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μ为2.3~3.1,弹性层间位移角θy为1/68~1/53,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u为1/28~1/19,等效黏滞阻尼系数ζeq为0.12~0.16,变形能力较好,并具备一定耗能能力;改变内隔板形式对试件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但相较于传统内隔板节点试件,分离式内隔板弱轴节点试件的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加强梁柱交界面处的连接可减缓刚度退化速度、显著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某鱼腹式连续箱梁桥静载试验的方法、内容和实际加载方案,为检验该类桥的静力性能,对跨径为30 m+48 m+30 m的某鱼腹式箱型截面连续梁桥进行静载试验。测试了结构的应变(应力)、挠度等,并将实测值与有限元计算的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变与挠度测试结果与理论数据相符,应变校验系数在0.60~1.00之间,且卸载后无残余变形,该桥承载力处于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