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娇  梅峰  冯长宝 《连铸》2020,39(4):60-65
针对低碳含硼钢的侧面裂纹问题,开展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渣性能不良,容易造成坯壳不均匀而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板坯侧面裂纹形成;铸机设备状态如结晶器振动、结晶器和弯曲段对弧状态等对裂纹敏感的低碳含硼钢侧面裂纹的产生影响也很大;成分N、B元素进一步加剧了低碳含硼钢侧面裂。采取保护渣优化、设备状态调整、成分控制等措施后,后工序钢质边翘封锁率下降了2.35%。  相似文献   

2.
刘亮 《连铸》2022,41(3):51-55
针对大方坯含硫钢表面纵裂纹问题,对裂纹缺陷进行了金相、能谱观察,发现纵裂纹在铸坯出结晶器后发生;通过高温热塑性测试和组织析出区间的确定,分析了硫加入对钢的高温热塑性和组织析出区间的影响,确认在900 ℃以下第三脆性区间,奥氏体晶界形成的先共析铁素体弱化了晶界强度,在热应力、组织应力、机械矫直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晶界开裂是导致含硫钢表面纵裂纹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保护渣优化、二冷区改造、铸坯加热和堆冷过程保温等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保护渣碱度、降低保护渣熔点和黏度、延长二冷区长度、规范加热和堆冷工艺,大方坯含硫钢铸坯表面纵裂纹得到了较好控制,因纵裂纹导致的圆钢钢质原因修磨率从20%降低到5%以下。  相似文献   

3.
《铸造技术》2017,(1):107-110
采用金相显微镜(O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铸坯裂纹造成钢材缺陷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拉拔断裂、钢板表面结疤及麻坑缺陷均是由铸坯裂纹遗传至轧制过程所导致的。由铸坯裂纹引起的缺陷往往在缺陷处可观测到一薄层高温氧化铁,附近分布着大量细小高温氧化圆点,且在中高碳钢材中缺陷处往往伴随有脱碳迹象。为改善钢材品质,全面分析了铸坯裂纹的形成原因,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桂华 《连铸》2014,33(1):41-44
针对三钢炼钢厂在开发ML40Cr过程中,铸坯表面存在大量微裂纹,造成轧制成品冷墩开裂,结合产生微裂纹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微裂纹的因素,对产生微裂纹的实际情况进行汇总,研究与分析了产生微裂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现场应用后,使得铸坯表面的微裂纹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了连铸坯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号连铸机20MnSi铸坯角部纵裂纹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介绍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坯质量缺陷中约70%为连铸坯裂纹缺陷。为此,对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进行取样分析,明确了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的形成原因是一冷水强度大,冷却速度快,冷却不均匀。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铸坯中间裂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借助铸坯硫印检验结果,建立铸坯中间裂纹的在线诊断模型,通过验证该模型指导铸机的检修和生产,优化铸机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李东辉  白金兰 《铸造技术》2014,(8):1902-1904
分析小方坯表面裂纹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对铸坯质量的影响,确定表面裂纹缺陷质量评判函数。根据各工艺参数对表面裂纹影响程度的大小,分配评判函数中的权重值。采用了一种动态权重的分配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工况要求。以生产厂小方坯实际生产数据为样本,收集连铸工艺参数,并进行对比验证。小方坯表面裂纹缺陷在线质量预报显示,模型判定结果与生产实际检测结果相符,预报的准确率超过预期目标值,达到了预报和分析连铸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完好的B7钢连铸坯表面人为刻制长120~140 mm、形状和深度不同的纵向凹槽,以模拟铸坯表面的纵向裂纹,随后将铸坯热轧成盘条。酸洗后对盘条进行了金相检验,目的是研究刻槽在铸坯轧制成盘条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用带刻槽的铸坯轧制的盘条表面呈现单条裂纹,裂纹两侧明显脱碳;用带相同刻槽的铸坯轧制的盘条的直径越大,盘条表面的裂纹越深;裂纹周围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  相似文献   

10.
陈永  伍兵 《连铸》1999,(2):27-28
简述了CIT-M型红外温线性化传感器连续测温的工作特点,并对攀钢板坯连铸的典型种种进行了不同拉速条件下的连续测试。为今后开展攀钢坯连铸二冷动态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进步  张新文  张庆武 《连铸》2016,35(2):66-70
分析了结晶器铜管在没有划伤的情况下连铸圆坯表面网状裂纹发生的原因。指出网状裂纹一方面由于初生坯壳冷却不均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基体中的铜元素在奥氏体晶界富集,降低了晶界结合力,诱发晶间裂纹;另一方面,由于浇铸过程液面不稳,保护渣卷入富集在在奥氏体晶界,产生应力集中点,形成裂纹发源地。通过确保结晶器对弧对中、浸入式水口的插入深度及对中、平稳的浇铸液面及合适的保护渣等方面的措施确保了网状裂纹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含铌建筑用钢轧制产生开裂的问题,对多组铸坯低倍样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生产过程数据对化学成分、中间包过热度、拉速及二冷各区比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角部裂纹是缺陷根源,含铌钢铸坯的断面收缩率低于75%的温度范围为750~960 ℃。通过降低二冷一区的比水量,适当提高三区、四区的比水量、调整矫直温度使其避开断面收缩率小于75%的温度区间和控制硫、磷、铬含量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有效解决铸坯表面的角部裂纹缺陷,保证了含铌建筑用钢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林鹏  张洪才  左辉  许正周  翟万里 《连铸》2023,42(1):61-65
针对包晶钢15CrMoG的200 mm×200 mm连铸坯存在表面凹陷及纵裂漏钢问题,对铸坯表面检查进行分析及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结晶器铜管和保护渣传热不均及二冷强度低导致表面产生凹陷缺陷及漏钢问题。通过将结晶器铜管锥度从0.72%/m提到1.10%/m、保护渣碱度从0.72提到1.05、黏度从0.44 Pa·s提到0.74 Pa·s、熔化温度由1 170℃提高到1 191℃及二冷比水量从0.30 L/kg提高到0.45 L/kg等措施,改善结晶器冷却传热和二冷段喷淋冷却效果,提高铸坯冷却均匀性,使得铸坯缺陷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马骏鹏  李欢 《连铸》2020,39(4):29-33
针对太钢(TISCO)430不锈钢连铸坯表面存在结疤、凹陷等质量问题,采用半球点熔点仪、黏度仪、扫描电镜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保护渣理化性能、连铸结晶器振动参数以及冷却强度对表面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渣黏度低、结晶性能弱是造成铸坯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优化保护渣的化学成分,将保护渣的黏度由0.20提高至0.33 Pa·s,改善了渣膜的均匀性;碱度由1.00提高至1.16,提高了保护渣控制传热的能力。从而消除了铸坯结疤、凹陷等缺陷,实现了铸坯无修磨。同时,受保护渣中氟含量和黏度的影响,浸入式水口的寿命明显提升,连浇炉数由10炉提高到12炉。  相似文献   

15.
帘线钢的表面裂纹缺陷和中心偏析是影响铸坯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了铸坯表面宏观缺陷分析、裂纹微观形貌表征、Gleeble高温力学性能、中心偏析等检测手段,对帘线钢82A断面150 mm×150 mm小方坯在稳态和非稳态浇铸条件下,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铸坯振痕间距为13 mm,角部出现振痕紊乱;非稳态铸坯表面振痕波谷和凹坑处均发现了明显的横裂纹,而稳态样品则未见明显的表面横裂纹。铸坯内部沿着中心缩孔有长约55 mm中心裂纹,铸坯平均中心碳偏析指数达到1.09。根据该钢种的高温力学性能并结合裂纹形貌分析,非稳态下铸坯表面易冷却不均,造成局部温度在弯曲矫直时处于第Ⅲ脆性温度区;内部中心裂纹表面出现明显的液膜,在第Ⅰ脆性区凝固阶段产生。  相似文献   

16.
牛锡云  刘树海 《连铸》2007,(3):43-45
对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改善优质碳素钢连铸小方坯质量的工业性对比试验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搅拌参数可较好地改善连铸坯的中心裂纹、中间裂纹、中心疏松、缩孔、角部裂纹和中心碳偏析.  相似文献   

17.
王锃  蒲锐 《连铸》2015,34(4):78-81
主要介绍了日钢板材制造部在生产实践中,针对低硅含硼钢板坯出现的角部横裂纹问题,而对连铸机设备精度控制和使用倒角结晶器以及控制钢中氮质量分数,降低了板坯切角率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出脱方和表面裂纹对铸坯质量的影响情况,通过理论及生产实践,采用了改善保护渣与钢种的匹配情况、调节结晶器水缝间距和优化二冷工序的方法,并比较了不同大R角铜管对表面裂纹的影响,优化设计了结晶器,从而抑制铸坯脱方和表面裂纹。结果表明,在进行大R角铜管对220方坯表面质量优化实践中,合理控制脱方诱因以及有效控制铸坯表面裂纹可以稳定提升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宣钢在生产高碳合金工具钢9SiCr过程中铸坯表面出现严重的渣沟缺陷,严重的还会导致渣沟漏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了钢种特性、钢水成分和连铸保护渣性能,得知钢中氢的质量分数高、连铸保护渣性能不匹配、连铸工艺匹配性存在问题是导致渣沟及渣沟漏钢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将钢中氢的质量分数控制为0.000 17%~0.000 23%,将保护渣的碱度从0.83降低到0.71,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8%的Li2O,调整连铸工艺参数将浇铸温度控制为1 480~1 495 ℃、水口插入深度为100~120 mm和结晶器锥度为1.2%~1.5%/m,最终解决了9SiCr铸坯出现渣沟及渣沟漏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韦乾永  刘成斌  叶祖新 《连铸》2021,40(2):71-76
针对韶钢生产中低碳小方坯铸坯表面出现凹陷问题,基于铸坯表面凹陷的产生机理,对保护渣的传热特性、设备功能精度对一次冷却的影响、水口对中精度对结晶器内初生坯壳均匀性与热应力的控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影响凹陷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使得中低碳小方坯铸坯表面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