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萍 《肉类工业》2022,(3):39-43
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疫情在有效控制之后,餐饮行业探索自救重生.综述了电子鼻技术、电子舌技术及质构分析,这三种智能感官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中餐烹饪研究中的应用.智能感官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对样品无损伤、测试时间短、数据科学准确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监控菜肴处理过程、研究原料新鲜度和货架寿命、控制掺假识别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影响消费者购买食品意愿的最主要因素为食品的感官质量。伴随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评判感官质量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进步,其手段主要有基于人员品尝的人工感官评价、基于仪器分析的电子仿生感官评价技术和基于人因工程学的面部表情分析技术等,并且都在食品感官评价领域实现了较好地应用。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详细阐述了人工感官评价技术、电子舌技术和面部表情分析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现状。电子舌和面部表情分技术虽然能弥补人工感官评价的不足,但这两种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未来食品感官评价研究趋势将不局限于依赖单一技术,而是会多种技术手段的集成应用并形成测试数据模型,实现食品感官质量和风味特征的快速、智能与精准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智能感官技术在中餐烹饪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阐述智能感官技术的工作原理,然后分别指出该技术在肉类品质识别、食材品质识别、新食品开发方面的应用要点,最后开展实验检测,采用电子舌技术、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不同蟹肉制品的适口性。根据结果可知,纯肉与仿制肉的口感差异较大,纯肉更鲜,但苦味和涩味相对较高,通过添加TG酶可有效改善蟹肉的感官品质,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肉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感官评价是肉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作为对人体感官功能的模拟,电子感官技术在对肉品质量评价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专家利用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等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肉品品质评定、肉品品种识别、肉品新鲜度评价、肉品微生物分析以及货架期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肉品腐败变质原理及其感官指标的变化,利用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对肉品品质评定、新鲜度评价、微生物分析与预测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虽然,电子感官评价系统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但随着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电子感官系统将向着在线化、小型化、专业化、多种传感器融合、多种检测技术联用等方向发展,其在肉品质量检测和分析方面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肉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感官评价是肉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作为对人体感官功能的模拟,电子感官技术在对肉品质量评价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专家利用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等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肉品品质评定、肉品品种识别、肉品新鲜度评价、肉品微生物分析以及货架期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肉品腐败变质原理极其感官指标的变化,利用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对肉品品质评定、新鲜度评价、微生物分析与预测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虽然,电子感官评价系统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但随着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电子感官系统将向着在线化、小型化、专业化、多种传感器融合、多种检测技术联用等方向发展,其在肉品质量检测和分析方面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智能感知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模拟人类感觉器官捕捉样品各种感官属性信息,再结合智能识别算法信号处理,实现食品等样品品质拟人化综合评价的前沿仿生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作为传统感官评价技术的现代化延伸和补充,具有检测速度快,样品无需前处理,操作简便,实时在线分析等技术特性,是深度感知食品感官品质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综述食品领域中几种主要的智能感知技术,如模拟味觉的电子舌技术,模拟嗅觉的电子鼻技术,模拟触觉的质构分析仪和仿生视觉系统的电子眼等。另外,文章还归纳总结了智能感知技术在食品品质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智能感知技术在静态感官、动态感官和情绪感知表征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可能性。随着生物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智能感知技术有望从样品整体感官特性的区分、识别应用,提升至食品嗜好和情绪的检测表征,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食品风味的需求也不断提升,食品风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加强食品风味分析技术,满足人们的需求。食品风味主要是指人们的感官对于香味物质、呈味物质产生的综合感觉。在精密分析仪器的运用中,食品风味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就需要加强人们对风味成分的认知,对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方法以及检测参数的选择,提升食品风味分析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电子鼻技术、顶空分析技术、气相色谱吸闻技术、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食品风味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升食品工业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日常饮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食品品质方面,食品风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饮食风味需求.目前,在具体实践中应用的食品风味分析技术有很多种,对这些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能够为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三大干腌火腿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和如皋火腿三个不同年份或等级的火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人工感官评价和电子鼻、电子舌智能感官技术分别对香气与滋味进行研究。人工感官评价结果显示,肉香味、腌制味和油脂香是三大火腿的特征香气,如皋和金华火腿中2年/优级和3年陈/特级的干腌火腿较于1级/1年陈具有更加浓郁的肉香,而1年陈/1级火腿的酸味更为明显。电子鼻和电子舌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不同干腌火腿样品均能实现良好区分。1年陈/1级与2年/优级、3年陈/特级干腌火腿气味轮廓相差较远,金华火腿与宣威2、3年陈的火腿香气和滋味轮廓均比较接近。采用软独立建模分类法(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class analogy,SIMCA)构建了干腌火腿的判别模型,以三个产地最优干腌火腿为标准样品的等级鉴别模型能够实现对其他年份干腌火腿的有效判别。说明不同年份的火腿风味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可利用智能感官技术对火腿进行快速有效的等级鉴别。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色度仪、电子舌和电子鼻等智能感官仪器,结合感官剖面分析,探究热处理青稞粉滋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热处理青稞粉ΔL*下降,色泽向红、黄转移;通过对电子舌、电子鼻数据进行雷达图谱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不同热处理青稞粉味觉差异显著,味觉以苦味、鲜味和甜味为主,挥发性成分以烷类为主,智能感官分析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宜宾芽菜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感官鉴定对不同发酵时期的芽菜风味属性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判别因子分析法(DFA)研究电子鼻技术区分辨别不同发酵期芽菜风味的能力;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将芽菜风味的感官鉴定结果与电子鼻传感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发酵时期的芽菜风味,传感器LY2/gCT、LY2/gCT1、LY2/LG、LY2/G、T30/1和P30/2与芽菜酱腌味相关性较好,传感器P10/2、P40/2、A2和P30/1与芽菜鲜味相关性良好,传感器T70/2和TA2与芽菜酸味相关性高度一致,传感器P10/1、T40/1、T40/2、LY2/Gh和P40/1与余味残留、整体风味这两个芽菜感官属性指标相关性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宜宾芽菜在生产过程中的风味监控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冷冻牛骨肉末为原料,采用热—压浸提、调控酶解、美拉德反应集成技术制备牛肉调味基料,研究脂肪适度氧化对牛肉调味基料的赋香效果。在美拉德反应阶段添加不同程度的氧化牛油,采用电子鼻、电子舌结合气—质联用仪分析牛肉调味基料的风味。结果表明:与酶氧化牛油相比,热氧化牛油对牛肉调味基料的特征香气贡献作用略大;氧化时间2h时,热氧化和酶氧化对体系特征牛肉香气贡献作用最大,其特征醛类物质含量分别占到总风味物质的5.57%和4.16%。  相似文献   

13.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of the odour properties of polyolefins destined for flexible food packaging. A total of 25 homo- and copolymers of ethylene and five homo- and copolymers of polypropylene in pellet grade were analysed by a sensory pa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of sensory data showed a perceptible and quantifiable difference between samples. Generally, polypropylene materials were judged less odorous than the majority of polyethylene pellets, especially the 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commercial electronic nose, equipped with 10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odour of plastic materials was also explored. Instrumental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and correlated well with panel answers, as shown by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Furthermore, application of a cluster analysis made it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polymer odours into strong, medium and weak.  相似文献   

14.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of the odour properties of polyolefins destined for flexible food packaging. A total of 25 homo- and copolymers of ethylene and five homo- and copolymers of polypropylene in pellet grade were analysed by a sensory pa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of sensory data showed a perceptible and quantifiable difference between samples. Generally, polypropylene materials were judged less odorous than the majority of polyethylene pellets, especially the 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commercial electronic nose, equipped with 10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odour of plastic materials was also explored. Instrumental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and correlated well with panel answers, as shown by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Furthermore, application of a cluster analysis made it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polymer odours into strong, medium and weak.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不同热处理牛乳即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瞬时(UHT)灭菌乳和蒸汽浸入式(INF)杀菌乳的香气品质差异。方法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对三种热处理牛乳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鉴定,并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对不同热处理牛乳的风味进行更直观的区分。结果 GC-MS技术共检测出热处理牛乳中5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是由13种醛类、10种脂肪酸类、9种醇类、7种酮类和3种内酯类组成。其中巴氏杀菌乳以辛酸、癸酸等脂肪酸类和壬醛、癸醛等醛类为主;INF杀菌乳中以辛酸、癸酸、乙酸等脂肪酸类为主,其次是辛醛、壬醛等醛类和糠醇、2-乙基-1-己醇等醇类;UHT灭菌乳则是以2-庚酮、2-壬酮和2-十一酮等酮类为主,其次是辛酸、己酸等脂肪酸类和丙醛、壬醛等醛类,然后是δ-癸内酯和δ-十二内酯等内酯类。电子鼻对不同热处理牛乳有明显不同响应,主成分分析(PCA)前两主成分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热处理牛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传感器W5S、W1S、W1W和W2S对牛乳气味影响最大。电子舌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牛乳在鲜味和口感浓厚程度上差异显著,且PCA分析前两主成分可以完全区分不同热处理牛乳...  相似文献   

16.
食用香精香料作为食品工业一种重要原料,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该文论述食用香精香料功能、香精香料安全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展望如何严控食用香精香料安全性及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食品风味物质的、分离分析、测定的常用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