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崇  刘冀伟  卜立言 《包装工程》2019,40(18):112-117
目的 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名录,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属性进行分析,并按照纪念主题进行分类。通过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深入解析,归纳出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具有纪念载体普遍性、历史价值独特性、纪念意义特殊性等特点,按照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及意识层面对其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挖掘与整理,并筛选典型的文化素材,提出系统、有针对性的文化创意发想方法及原则、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方法。结论 形成系统的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能起到指导性作用,进一步促进抗战文化的有效传播及抗战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荣  唐心怡  胡杨 《包装工程》2018,39(8):217-222
目的对唐宋金银碗的形制进行考释与比较。方法以唐宋金银碗形制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金银碗的发展渊源,对器物形态的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依据唐宋金银碗样本的分型分式、尺度比值等信息,提炼出参考值,得出其形制量度变化的主旨内容。通过对唐宋金银碗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唐宋金银碗样本的形制特征及流变规律,这对于构建同类产品的造型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毅  宗欣玥  乔洁 《包装工程》2023,44(20):325-335
目的 对明清云锦的色彩符号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以馆藏明清两代云锦为研究对象,收集故宫博物院与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中的云锦文物资料,通过符号学分析以及色彩样本对比,从色彩符号的形成因素、色彩符号特征、运用方式等层面进行讨论,探究云锦色彩符号的构成形式与规律,为云锦色彩后续的研究及云锦与现代设计的有效结合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结果 得出明清云锦织物其色彩符号是社会阶级与审美技艺交织形成的产物,并且其符号学含义与符号使用规律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再创新与现代设计色彩体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不论是提取云锦色彩符号进行设计应用,还是参考其色彩符号的运用规律,都可为云锦这一珍贵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多思路。结论 通过对明清云锦色彩符号的研究及其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实践探索,明清云锦的色彩与符号意义被更为清晰地归纳与展现,有利于进一步解读明清两代云锦色彩中的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纺织工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永文 《包装工程》2022,43(10):407-413
目的 研究汉唐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语言,拓宽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 基于汉唐文化元素的提取,从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适合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要素与构成方法。结果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文化元素,通过再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与结果的呈现,以及前期对汉唐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分析,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元素与方法,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性,这表明研究汉唐文化元素对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清华  张国强 《包装工程》2018,39(23):15-19
目的 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军事领域,尤其是在军用被装质量监控中的具体应用,以加强军用被装质量监控,提高被装保障效益。方法 系统分析军用被装质量监控的工作流程,探讨在相应技术基础上,结合现行的军用被装质量监控运行模式,研究分析区块链技术对军用被装质量监控的优化。结果 基于区块链技术对军用被装质量的监控,实现了对被装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到配发等环节信息的全程记录,从源头上提高了军用被装质量监控水平。结论 研究成果对于区块链技术在被装质量监控中的有效应用与推广,以及对于确保军用被装的质量,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回顾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演进的基础上,陈述自然资源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和地质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四大新理论支柱。从科学的整体性与复杂性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性与综合性的角度,分别论述了研究尺度、部门利益、文化差异以及观点不同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四大主要障碍,确定研究问题、规定研究尺度、选择合适目标、构建研究队伍以及建立评价标准是组织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跨学科综合研究的五大关键步骤。阐明了利用持续化、管理科学化、方法数理化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态势,有效配置、恢复与重建、地质环境保护、生态脆弱区与一次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是当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语境下文创设计新媒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吕锋  曾憧杰  周越 《包装工程》2017,38(4):17-21
目的研究新媒介在文创设计中的方法和原则。方法调研沈阳文创领域的发展现状,找到限制文创发展的问题,从"互联网+"背景下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对文创提出的新要求入手,论述新媒介联系生活和文创的优势,调研利用新媒介的文创形式,找到新媒介和文创合理的切入点,联系生活美学指出创新文创领域的原则。结论利用新媒介创新文化领域应以文化为内核,密切联系互联网下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总结了新媒体介入文创领域的切入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高浓度CO_2对浆果采后超微结构和生理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为浆果保鲜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从高浓度CO_2气调贮藏在浆果保鲜中的应用和高浓度CO_2气调贮藏处理对浆果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入手,总结国内外高浓度CO_2贮藏浆果、类浆果及其他水果的相关文献。结果通过总结高浓度CO_2对浆果采后超微结构和生理代谢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共性科学问题,解析了浆果类果实可以忍耐高浓度CO_2的内在原因,归纳出了高浓度CO_2处理延缓浆果生理代谢和衰老进程的生理机制。结论作为一种通过物理手段可有效保持浆果品质的贮藏方法,高浓度CO_2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具有能延迟浆果后熟衰老,避免低温冷害和其他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有效延长浆果货架期等特点。高浓度CO_2气调贮藏及包装的综合运用将会为浆果贮运及其物流配送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于洁 《包装工程》2022,43(6):381-386
目的 通过对元代肖形印图文融合特征的分析归纳,总结其图文组织关系与印面经营策略,在完成元代肖形印图形传统文化价值挖掘与保护的基础上,尝试为传统视觉经典的当代设计转化继承带来有益思考。方法 从元代肖形印图文融合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其出现的缘由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探讨元代肖形印的图文融合策略,及其对当代设计的关联启示。结论 与先秦及汉代肖形印不同,图文融合是元代肖形印的显著特征,其具有多样化的适形、多层次意指和多元素碰撞的核心构建逻辑。文字的图形化、雅文化的大众普适及符号凝练的求同存异,则分别是元代肖形印对图文融合需求、市民文化需求和形式法则需求的具体回应,这便成为现代设计对元代肖形印图形继承转化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物质文化遗产明代法海寺壁画中的图案与色彩为原始素材,研究以文化遗产内容为设计对象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旨在形成特定文化遗产向产品设计转换的方式探索。方法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应用方向的主题性构建与分化,对原始图案与色彩的转换设计,分析研究壁画这种特定文化遗产的绘画特征(如应物象形的图案类型、随类赋彩的色彩特征等)向文创产品的创新转换中的方式、方法变化。结果结合设计案例,分析研究了壁画图案、色彩的主题构建可能性与多元性应用,以期为此类文化遗产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建立实践样本与方法积累。结论本研究对将中国文化遗产转化为创意产业及文创产品设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代蕾 《包装工程》2023,44(10):320-323
目的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策略。方法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创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这与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不无关系。面对新时代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成为研究热点。以宏观视角审视近年来的时代变迁,以及受大环境影响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从具体层面,针对文创产品设计当下的发展及其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各种表现进行研究;从文化、品牌和时代三个层面,就文创产品在新时期所表现出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深入探索创新路径,总结发展的价值和有效的方法。结论 新时代的文创产品设计应规避曾经的低标准和低层次方式,摆脱固化的设计思维,精准地把握当下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从实用性、审美性、文化性、时代性层面进行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更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为该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发展方向,找到科学合理且长久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沈仙法  崔小龙 《包装工程》2020,41(13):104-110
目的为了节约木材资源,降低包装箱的生产成本,优化某型机电产品木质包装箱的结构尺寸。方法根据产品的外形尺寸、质量分布和运输要求,利用UG软件设计木质包装箱的结构,将其主要承载构件――枕木和纵梁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然后建立枕木和纵梁的优化模型进行迭代分析求解,获得枕木和纵梁截面尺寸、最大挠度和体积的最优解,再对优化前后的枕木和纵梁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结果在满足弯曲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枕木的最优截面宽度和高度为0.044 m和0.032 m,纵梁的最优截面宽度和高度为0.148m和0.158m;优化后枕木和纵梁的总体积分别降低了41.324%和8.661%,包装箱总质量降低了34.79kg,实现了减少木材用量的优化目标。结论合理增大枕木和纵梁的截面高度可提高其刚度,适当减小枕木和纵梁的截面宽度可显著降低其体积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邢博川 《包装工程》2022,43(12):278-282
目的 分析形式、构造和功能在设计观念中的排序。方法 运用举例与描述、文献与图像、事理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从“反形式论”与欧洲艺术设计的现代性转变历程出发,论述红蓝椅与瓦西里椅的产生及其过程,阐述红蓝椅是在“反形式论”的艺术思潮中艺术设计产品结构的现代性探索,瓦西里椅是艺术设计产品功能的现代性实现与意义升华。结果 “反形式论”是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艺术背景,“红蓝椅”与“瓦西里椅”是探究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2件典型设计产品。结论 阐释了“反形式论”、红蓝椅、瓦西里椅与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关系,指出艺术设计的现代性转变,关键在于思考设计中形式、构造、功能三大要素在设计观念中的排序。  相似文献   

14.
程文婷  曾梦媛 《包装工程》2023,44(12):358-367
目的 从全球本地化视角深入剖析文创产品的多样化设计形式及其意义,并提出适用于文创产品开发前期阶段的设计模型,从设计创意源头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同质化、缺乏全球化设计思维等问题,旨在以文创设计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方法 以全球本地化理论和文化分类研究为基础,分别从“本地文化符号的叙事设计、本地传统工艺的重构设计、本地生活方式的转译设计”3个维度对现有的典型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总结出适用于文创产品开发前期的设计模型,并将其带入双钻模型的设计流程中,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展开说明与验证。结论 基于全球本地化视野的文创产品设计前期研究能从创意源头指导文创产品开发的全流程,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创新,并助力提升迈向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文创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标志设计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雪松 《包装工程》2019,40(14):311-314
目的 探究现代标志设计的思路与发展及其对文化因素的借鉴与融合。方法 以标志设计的现代性应用及特点为突破口,总结文化的多重含义,进而引申到标志设计中并对其所体现出的传统性、民族性和本土性等文化特质展开论述,接着以这些文化特质为线索,探寻标志设计中文化因素的具体应用,分别从特有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世界文化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并列举几个相关的代表性设计案例,就其中的设计方法及策略展开探讨。结论 现代标志与文化因素的融合,实现了形与韵的统一,不仅将标志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了完美地呈现,使文化的价值得到了更多意义的发挥,而且还折射出了设计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观念,为后来的标志设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老照片是保留真实图像,再现社会现实及历史文化信息的媒介。探讨红色老照片蕴含的珍贵历史信息,还原历史场景记忆,以实现重温历史事件,定格时空记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真实历程。通过红色老照片的历史情景、红色图像的空间叙事等文献梳理及图像叙事的方法,描绘物象与空间形态,记录峥嵘岁月与苦难辉煌的革命场景及勇毅前行的时代印迹。红色老照片中的图像叙事不仅是事件的记录者和叙述者,而且通过图像符号的表征、显现,以其形象性、可视性的图像表达来弥补了文字多义性、事件表述语言模糊性、场景原貌性失真的缺陷,将具有革命意识和其内含的精神图景直观地传播给观看对象,使观者成为新时代图像语义的解读者、革命精神的传播者、审美图景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解决文博文创产业实际问题、顺应博物馆学与设计学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设计学视角对治理研究理论进行了审视,搭建了数条有助于治理研究与设计学理论交流的通道,并将设计治理分为对设计活动的治理、通过设计活动来治理两种,整合了国内外设计治理的不同含义。通过对文化治理内核的分析,分解了文博文创设计治理的目标,再结合对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任务和文博文创产业实际问题的深入剖析,进一步明确了文博文创的设计治理对象,通过对设计治理工具的补充优化,为文博文创设计治理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治理工具包的选择建议。明确了文博文创设计治理的内涵与外延,研究了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文博文创产业设计治理体系,为该领域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对未来研究也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两段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能够实现大传动比、宽传动范围的无级变速,并且可以降低液压元件的额定功率,提高全程的传动效率.该传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关系着整车工作模式的设定及其性能的发挥.分析了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机构分矩汇速型、分速汇速型和分速汇矩型三种类型的分汇流形式.利用杠杆法分析了外力构件位置对机械点分布、液压元件正反相位和功率...  相似文献   

19.
叶子戎  周艳  孟刚 《包装工程》2022,43(20):441-448
目的 对城市更新、城市文本进行研究,挖掘民国时期美术字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归纳适用于未来城市形象发展的设计路径。方法 以城市形象更新和民国美术字两个视角为基础,以南京地区为主要案例,比较分析美术字在城市中的应用层面和创新模式,对民国时期美术字在城市形象各媒介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得出民国时期美术字相关因素在城市形象更新设计中的价值以及其在复兴地域文化中的作用。结论 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特色已逐渐被信息化大潮淹没,并出现了文脉断裂、空间失序等一系列问题。民国时期出现的“美术字”既融合了中国书法艺术,又汲取了西方的设计元素,是维护和发展城市特色,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魏攀 《包装工程》2019,40(8):279-281
目的探寻当前茶叶包装设计发展方向及其与文化语言的融合与运用。方法以茶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为线索,引申茶叶包装设计艺术风格及其对文化语言的探寻与升华,从茶叶包装设计与文化语言相融的意义入手,探索在突出视觉传达特征、展现品牌形象、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图形、色彩与文字3个方面总结具体的应用方式与策略,并讨论语言对未来茶叶包装发展趋势的影响,指出相关设计的科学方向与路径。结论继承传统文化语言的精髓,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文化的输入与内涵的升华,可以使茶叶包装设计实现更大的艺术魅力,为中国茶叶与茶文化走向世界最前端铺路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