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的爱迪生公司与另一家微波技术应用公司合作,推出一种新型的微波干衣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微波烘干衣物的原理类似于微波炉加热食品。与传统电加热或燃气加热烘干不同的是,微波“加热”不是由表及里、逐层加热、烘干的,而是利用微波辐射的“穿透作用”,直接作用到衣物织品的表层与内部,衣物的内外同时被“加热”。传统的烘干加热法,蒸发时达到饱合湿度所需的温度是160°F(约71℃);而微波加热达到饱和湿度只需106°F(约41℃)。  相似文献   

2.
在电机烘干过程中,加热器远红外线辐射元件选择性辐射(波长)与被加热物选择性吸收(波长)的匹配加热、炉体结构、辐射距离、加热空间、保温、热风循环等,都是降低传热损失,提高电烘干质量、节约电能的重要因素。现就我厂采用的固定罩式拱形远红外线加热热风循环电机烘干炉的结构特点、技术数据、经济效果等作介绍。  相似文献   

3.
电动机绕组的烘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循环热风干燥法。如图 (a),用隔热材料做成一个干燥室 (如用耐火砖砌筑 ),上面留有出风口,侧面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加热室相连通。加热室内绝缘设置 3千瓦左右的 220伏电炉丝 (加热室也可采用其他方法加热 ),加热室可用铁片做成,用吹风机把加热室内热风吹入干燥室把电动机绕组烘干。干燥室热风温度控制在 100℃左右。 2电流干燥法。如图 (b),用三相调压器把约为电动机额定电压 7%~ 15%的电压加在定子绕组上,或用电焊机、单相调压器把电动机额定电压的 20%~ 40%电压加在互相串联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徐洁  丁雪梅 《家电科技》2020,1(1):92-96
系统分析了干衣机参数优化及织物烘干后性能变化的相关研究,总结发现,加热丝温度和滚筒运转方式会影响织物的力学性能;加热丝功率、判停湿度、滚筒的运转方式、吹冷风时长,以及添加蒸汽等都对织物的外观性能有影响;加热丝功率、滚筒转速和进风速率的阶段性控制可以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为干衣机设备的产品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纺织品烘干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红外-全波段超强辐射红外加热烘干装置高红外全称为高强度红外辐射,是一项瞬问提供高能量、高密度、超强红外辐射的高效加热技术。它源于美国航天工业,模拟太阳对宇宙飞船影响的试验。这一最新技术广泛应用在汽车、纺织、家用电器等行业的表面涂装固化工艺及辐射加热...  相似文献   

6.
《电器制造商》2007,(3):69-69
日本三菱电器将于2007年3月10月发布一款新型衣物烘干机。该款新品采用了加热和吸热两种设备,能够在干燥的空气中升温以烘干衣物。  相似文献   

7.
洗碗机用电加热和机械等方式使水加热后处于高压状态下,喷射或淋浴餐具表面将其洗净,然后对其进行高温烘干和消毒,从而达到清洗餐具的目的。小型洗碗机可分为喷洒式洗碗机和旋转喷臂式洗碗机两类,本文介绍的是全自动旋转喷臂式洗碗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层状绝缘材料的生产工艺中,层压制品的半成品是将各种布(纸)先在酚醛树脂溶液中浸渍,然后被送入上胶机的卧式烘箱内进行加热烘干。由于酚醛树脂属热固化性树脂,浸渍酚醛树脂溶液的布(纸)在烘干过程中,酚醛树脂被固化在布上,而浸渍溶液中的溶剂乙醇将挥发在烘箱内的热空气中;由于生产工艺是连续性的,必需将烘箱内的含乙醇废气排至室外。因此造成厂区的大气污染。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9.
空间电磁场对被复线有线通信干扰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有线通信受干扰时,被复线因耦合空间电磁能量而产生的干扰常常是被忽视的因素。基于Agrawl场线耦合传输线理论,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技术建立了双线传输线电磁场耦合计算模型,对传输线对空间电磁波的时域耦合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总结了场线耦合的一般性规律,分析了对差分信号接收电路产生干扰的机理,验证了被复线的空间电磁能量耦合是野外有线通信受扰分析不可忽视的因素,提出了利用被复线进行有线通信时减少空间电磁耦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PM2.5等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空气污染的担忧在不断地加重、一些特殊客户群体如老人、小孩、妇女对洗衣机烘干功能越来越看重,使用烘干功能的用户群体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在洗衣机烘干系统的高效节能、低温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摸索探讨烘干系统的加热功率、风扇风量、出风口温度、桶内温度、除湿管结构等要素的影响趋势,去找出优化系统的方案,实现低温快速烘干,实现烘干系统的节能、安全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分离式热管回热器用于热泵干燥系统传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回热闭式热泵干燥系统中,用分离式热管将进入蒸发器的空气先行冷却,取得湿空气的热量,同时又用这部分热量来加热出蒸发器的干空气,以提高热泵干燥系统的去湿能力。该文分析了分离式热管在这种工况下的传热性能,并根据热泵干燥系统的特点,对热管回热器作了具体的设计。最后,分别对有热管回热器和无热管回热器的热泵干燥系统进行了实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用于纯粹Stefan问题中的数位方法—定空间网格、交时间步长的方法推广应用到带有移动边界的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耦合问题中,对干燥过程的三个干燥阶段的温湿度场进行了联合求解。分析了内外部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为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各种具体多孔体的干燥过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压电场在热敏性物料干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压电场干燥技术以其低投入、低能耗、不升温等优点为热敏性物料干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其干燥机理、干燥模型和各种因素对干燥效果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为了提高高压电场干燥效率,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利用综合法、分析法归纳和总结了高压电场干燥技术的机理;介绍了高压电场干燥的两种装置及其特点;总结了高压电场干燥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蔬菜、中药材、生物制品等热敏性物料干燥方面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干燥技术在热敏性物料干燥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并指出了如何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和将其与其它干燥技术相结合是今后研究工作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龙新峰 《热力发电》2005,34(3):4-6,11
氢冷汽轮发电机内的氢气湿度降至一定范围,对发电机提高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有重要作用。评述了当前汽轮发电机氢气干燥设备、吸附式以及制冷式干燥系统等技术发展与应用概况,并对全自动高效氢气干燥设备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对研发的高效环保制冷式氢气干燥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运行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对 HEAP-30 型氢气干燥器的主要特点、氢气冷却干燥过程及原理、设备的主要结构等方面,尤其是氢-氢热交换器、冷却去湿器两个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同时简述了整套装置的运行性能与效果。多年来的现场实际运行效果表明,HEAP-30 型氢气干燥器能确保发电机内的氢气湿度指标长期、稳定地达到现行电力行业标准 DL/T 651-1998 的要求,并且具有环保、高效、去湿能力大、连续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是国内氢冷发电机组氢气干燥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16.
乡村产业中的化石能源设备逐渐被电能技术替代,引起了乡村负荷波动增大、部分时段产生集中高负荷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将低品位清洁能源应用至乡村的茶叶生产中,针对烘茶全过程的工艺要求提出了跨临界CO2热泵烘茶技术;并以某茶叶生产乡村为对象,对其代表台区的全年日用电量及产茶日负荷进行了分析,得出采用CO2热泵烘茶后其负荷得到大幅度削减,整体可降低至原负荷的39.6%~46.8%,峰值负荷与平时负荷的比值由原本的13.6降至5.4~6.2。跨临界CO2热泵应用至农产品生产中可有效缓解乡村供电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两种微波铁氧体粘接材料的导热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缩醛烘干胶和焊锡是微波铁氧体器件中常用的两种粘接材料,用于铁氧体片在器件壳体内壁既定位置上的固定.本文以一种高功率四端环行器为例,在不考虑热辐射和微波反射损耗的前提下,分别对胶层和焊锡层在热平衡时的导热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锂电池负极极片涂层干燥机理,建立了描述极片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干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风温和风速对极片涂层干燥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干燥箱内流场特性和极片涂层温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极片涂层的干燥具有增速、恒速和降速阶段;增加风速与风温均可提高极片涂层的干燥速率,而提高风温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更大;在特定条件下,风温自70℃每提高10℃,干燥用时减少约20%;风速自1.5 m/s每提高0.5 m/s,干燥用时减少约14%。进行了相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并确立了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依据干燥静力学原理,结合锂电池极片涂层干燥工艺的特点和要求,对水溶剂涂层的预热阶段、恒速干燥过程及降速干燥过程进行理论研究。探讨干燥过程的能量利用规律及湿空气的热力过程特性,提出一种确定干燥系统供风流量的计算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供风温度、干燥压力、极片涂层含湿率、极片走带速度、片幅宽度、涂层厚度、空气相对湿度等因素与供风量之间的依变关系,为实际生产中干燥工艺的实施及节能降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在干燥处理过程中电容器的内部温度分布,为改进电容器的干燥处理工艺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着重比较了在圆罐或方罐内进行干燥处理过程中电容器的内部温度分布,以及电容器采用立放或卧放方式时干燥处理过程中电容器的内部温度分布,可以看出电容器干燥处理时采用卧放方式具有一定优势。在采用圆罐或方罐干燥处理时由于罐体结构以及加热方式的差异,电容器内部温度分布也有差异。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应该改进现有电容器干燥处理工艺,使电容器在干燥处理过程中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电容器干燥处理效果,提升电容器的电气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