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这是描写闽台冬至盛况的诗句。冬至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汉代始以冬至为“冬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如今,庆贺冬至的习俗已渐淡薄,但在台湾、闽南、粤东民间则仍很重视。 汤圆,宋代以后系元宵节令食物。闽台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台湾叫“圆仔汤”或“冬节圆”。 史传周代时冬至是新年元旦,至今闽台人计岁仍以这天为准,说是吃了冬节圆长一岁。这冬节圆是闽台一带必不可少的节俗食品,几  相似文献   

2.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的饮食丰富多彩,到了冬至这一天人们常吃的有馄饨、饺子、汤圆。冬至肉、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冬至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饮食与民谚     
冬至又称冬节。俗语说:“冬至大如年。”所以民间十分重视。除了设酒杀鸡之外,还要做各种各样的点心,有麻团、粉饺、榻饼、麻等等。真是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富阳场口地区有名谚语曰;  相似文献   

4.
冬至进补     
冬节食俗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冬至前后气温会有比较大的降幅,各地纷纷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阶段. 冬至,又称长至节、亚岁、冬节,在古代曾被作为一个重要节日庆贺,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民间还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此外很多地区还有在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在我国台湾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将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着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  相似文献   

5.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也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冬至盘、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相似文献   

6.
读者评刊表     
钟穗 《烹调知识》2007,(3):53-53
春节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临近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庆祝元宵节,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冬月里的大节首推冬至,冬至亦称交冬、亚岁、一阳节、贺冬节或长至节,时在农历十一月,此乃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民间向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其后阳  相似文献   

8.
春节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临近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庆祝元宵节,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  相似文献   

9.
饮食在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5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相似文献   

10.
时令:冬至 “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鹿解;三候水泉动”。  相似文献   

11.
清代《羊城竹枝词》有:“响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请注意,这里提到广州人在盛夏是食狗的.而在国内大多数地区,因狗肉性温燥热,人们是在秋冬寒凉季节吃它的.  相似文献   

12.
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约当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时,是中国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馄饨夏至面”,这是自清代起就流行北京的一句民俗谚语.它说明早在清代,北京人就有在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其实,这个风俗最早还可以溯至公元十二世纪时的南宋.在记载南宋临安(今杭州)岁时风俗的古书中,  相似文献   

13.
阿笑  姜姜 《食品与药品》2006,8(12B):60-61
冬至是我国农历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古人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这些美食也逐渐演变成了各地的冬至小吃。冬至食俗在南北方有很大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这些食俗不仅常常和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相关.还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反映了当地百姓在食疗、健身方面的智髓。冬至小吃花样繁多.大致分为饺子类、糯米类、肉类等几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吴门(苏州)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人间天堂”.这里不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而且汇南北烹食之术,在“吃”上,积下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春节期间,最讲究吃.吴门旧俗,从冬至节起,就开始吃年饭了.当地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是日家家要吃“冬至夜饭”饮“冬酿酒”,农村则多食“冬至团”.腊月廿四夜,食“谢灶团”之风由来已久,今天,“谢灶”之说  相似文献   

15.
正夏至是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在现代人眼里就是一个普通节气,但在古代,这是最古老的节日,一个重要的节日,称"夏节""夏至节",还要祭神礼典。清代之前夏至全国放假1天,宋代百官放假3天。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俗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相似文献   

16.
《北京纺织》2009,(10):186-188
即使大家来自不同的大洲,不同的肤色,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对于国庆节的庆贺方式,由于传统和习俗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从名称上说,有称“国庆节”或“国庆日”,也有称“独立日”或“独立节”,同时也有称“共和日”或“共和国日”,再或者称“革命节”、“联邦成立日”.“联合日”等等,也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和“巴基斯坦日”。  相似文献   

17.
老染工传奇     
乌臼平生老染工, 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 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秋山》诗句。“天酒”是封建帝王梦寐以求的“圣药”又称“甘露”,汉武帝想吃到这种甘露,曾建筑高耸的承露盘。其实那个盘内永远也得不到“天酒”“神浆”,因为那种“皎莹如雪”的  相似文献   

18.
《饮食科学》2009,(12):66-67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至”、“长至节”、“亚节”等,也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说:“冬至一阳生”,指的就是阴气到冬至时盛极而衰。阳气则从此开始生发。对于以往身体不好的老年人要小心防范旧病发作,若能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适当调理,就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冬至的故事     
冬至,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它在历法上和风俗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冬至发生在中国农历的十一月,大多固定在公元历的12月22日(偶尔有变动),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它与“夏至”是白天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形成对比。以太阳与地球位置确定的历法就是把冬至这一天作为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古代有夏代建寅,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殷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代建子,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之说,称之“三正”。今天仍在使用的“天干”和“地支”在古代是记日期的像数符号,天干数十,即甲乙丙丁戊己…  相似文献   

20.
王克林 《西部皮革》2007,29(11):28-29
在中国鞋业界有“品牌女鞋中的黑马”之称的卡美多鞋业,在2007中国女鞋之都国际采购节上,以一场名为“卡美多时尚之夜”的精品女鞋秀,再次昭示了其产品之精细与完美。[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