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南阳,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都诞生于此。南阳名胜卧龙岗,因为三国时诸葛亮曾隐居躬耕于此而闻名遐迩。位于卧龙岗畔的南阳石油机械厂,这个我国石油装备骨干企业,近年来因其骄人的业绩,也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贝尔凹(断)陷为海拉尔盆地的一个负向二级构造单元,位于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西部为嵯岗隆起,北接乌尔逊凹陷,东部为巴彦山隆起,南部与蒙古国接壤,本文通过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分析其封闭机理及类型,为以后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论"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学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盆"山"耦合和脱耦把造山作用和盆地发育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作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有3个方面需要讨论:1)空间关系上,要在确定一个时间段的基础上正确划分"盆"山"系统;2)两套分类体系并用,在"正序"的研究和区域的研究中采用理性的系统分类,在"反序"的和局部(主要指油气藏)的研究中以应用性的分类为主;3)以造山带和盆地研究近年里形成的成功方法为基础,努力汲取各种新知识,将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自身,包括其方法学,不断开拓新领域,将可能成为中国大陆油气勘探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旨在汲取前人关于盆地研究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盆""山"耦合和脱耦的角度理解这些盆地的成因和特征,进而完善和深化对含油气盆地的认识.所谓继承型叠合盆地,是原"盆""山"耦合关系至今仍未解脱;延变型叠合盆地则是原"盆""山"关系脱耦时发生闭锁.造山作用与盆地发育间有着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叠合盆地的本质是"盆""山"系统的更迭.造山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复合盆地发育,某些原视为复合盆地的构造盆地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原本不相连的盆地内的沉积经多期构造作用移位后拼凑出来的沉积物拼盘,必须对之进行构造复位.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对残留盆地认识的飞跃,因而"盆""山"耦合和脱耦是今后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区盆地研究的新思路,是指导油气勘探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5.
试论“盆”“山”的耦合和脱耦及其运动学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山"耦合和脱耦基于中国大陆是一个经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复合大陆、因而盆地演化与造山作用息息相关而提出,其核心是盆地研究的活动论构造观,包括用造山带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建造的序列和用造山带古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正确进行古构造-古地理的重建,并采用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盆地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以造山作用为主线,在给予时间约束后,从4个方面(挤压与拉张空间上互为依存、走滑断裂的转换作用、深部过程的制约和构造逸脱)研究了"盆""山"的耦合特征及其运动学。文中以中国大陆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为例分析了"盆""山"脱耦的运动学,提出认识东、西两部侏罗纪以来的分异是理解印支期"盆""山"关系解脱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这是以"盆""山"耦合理论指导盆地异常高压研究的首次尝试。异常高压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在挤压型盆地中形成异常高压的主控因素是挤压应力和天然气(油气)充注,异常高压呈平行造山带的(宽)带状或连续的面状分布;拉张型盆地和剪切—拉分盆地的主控因素是热作用。异常高压在拉张型盆地中为散点状或被分隔的面状分布,在剪切型盆地中呈点状或散点状分布。不同类型的盆地内断裂的产状不同,决定了异常高压有不同的传导方向,挤压—反转时异常高压的保存或释放(泄压)也各具特点。这为"盆""山"耦合从指导盆地动态演化的研究发展引伸为指导储层和流体动态演化的研究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界沉积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很有远景的含油气盆地。在盆地北缘,已发现了中生代油田和以中生界为油源的次生油藏。这说明中生界沉积是盆地北缘油气的主要来源之一。一、中生界地层及生、储油条件盆地中生界沉积,三叠系仅在五彩山和大头羊煤矿有分布;侏罗、白垩系在盆地北缘及阿尔金山山麓有广泛分布,在盆地南侧格尔木以东的蛇头山、依克高里有零星分布,德令哈虽有沉积,厚度仅有270~300米。侏罗、白垩系地层,以大煤沟至红山沟一带沉积较全,厚度达2200米以上。其余各地,仅沉积了中、上侏罗系和白垩系的部分地层(见图1)。  相似文献   

8.
南阳凹陷核桃园组沉降特征与构造演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阳凹陷的沉降曲线具有明显的分段式特征,盆地产生沉降的主导原因由早期的构造因素控制为主演变为非构造因素占主导控制地位,其沉积充填具有"时快时慢"的变化节奏,呈"幕式"沉降特征,区域构造应力场以NW -SE方向拉伸为主要特征。盆地构造沉降速率几次明显的突变与二级层序界面相一致;在每一个裂陷幕的内部,盆地早期相对快速沉降,然后逐渐减慢,即每个二级层序都是构造沉降速率从快到慢的变化期间发育的,反映了盆地演化的不均速性或多幕性。  相似文献   

9.
新疆焉耆盆地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个形成于南天山造山带基础之上的中生代拉分盆地。喜马拉雅造山事件以来,其南北两侧山体向盆地内对冲,形成典型前陆冲断褶皱构造,盆地内发育一系列台阶状断层及其断层相关褶皱。盆地两侧的对冲作用,使得盆地内侏罗系生油层得以进入生油成熟阶段。焉耆盆地构造演化特征表明,该盆地是一个有利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0.
正"天生盆地必有油"这一富有哲理的石油地质命题,是我国著名石油地质专家李国玉教授在考察了滇黔桂地区第三纪盆地后做出的科学推论。云南高原山多,著名的有横断山、高黎贡山、哀牢山、乌蒙山、点苍山等。水多,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南盘江被誉为五大水系。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洁湖等数十个高原湖泊风光秀美,闻名遐迩。每翻越一座大山,趟过一条河,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便是一马平川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云南境内这种"小坝子"有120多个,沉积上属于第三纪盆地的坝子星罗棋布于省内各地,面积总和达13000km~2。最大的昆明盆地达1000km~2,而最小的大姚小古街盆地仅有0.5km~2。  相似文献   

11.
现代造山带研究成果表明,造山带古海洋学这一新学科即将形成。造山带古海洋学应含下述6个方面:一是造山带古洋壳(蛇绿岩套)的地质地球化学;二是造山带及其两侧硅质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三是造山带古地理学;四是造山带古海洋两侧盆地的形成序列;五是造山带古海洋及其矿产分布规律;六是编制各时期盆地原型分布图,进一步表述造山带古海洋与盆地的时—空结构特征。这不仅是进一步深化造山带研究的需要,而且在海相油气资源和沉积、层控矿产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雪峰山系-沅麻盆地地质结构及找油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系、盆地、油气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油气盆地分析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沅麻盆地与雪峰山系,自中、新生代以来,受“板内形变”动力条件控制组成“盆山体系”.造山挤压作用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格局与油气组合,使盆地发生“构造反转”,破坏或重新调整油气富集条件。作者相信,研究这一区域山系-盆地-油气三者构成的系统,对于南方陆相盆地群的油气评价与找油找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伸展-走滑关联断裂体系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与大别地区变质核杂岩组成了完整的伸展拆离体系。盆地沿北西西与北东向基底断裂带分布特征、盆地沉降方向的转变过程以及与造山带北侧前陆盆地体系的时空分布关系,均揭示盆地群的发育经历了造山挤压与区域伸展2个发育阶段。它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由挤压到造山后伸展的演化过程具有同步特点。综合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特征、造山后期"气球膨胀式"花岗质杂岩的发育过程,推断造山带上叠伸展盆地具有区域伸展与造山带深部调整双重体制动力。盆地群的形成是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陆内俯冲、松弛与区域伸展共同控制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雪峰山系-沅麻盆地地质结构及找油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系、盆地、油气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油气盆地分析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沅麻盆地与雪峰山系,自中、新生代以来,受“板内形变”动力条件控制组成“盆山体系”。造山挤压作用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格局与油气组合,使盆地发生“构造反转”,破坏或重新调整油气富集条件。作者相信,研究这一区域山系-盆地-油气三者构成的系统,对于南方陆相盆地群的油气评价与找油找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山陆内俯冲造山转换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山山系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复合造山带,中、新生代以来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远程挤压效应影向下,发生了陆内俯冲。塔里木地块和准噶尔地块相向俯冲于天山之下,造成了山系的急剧隆升和冲断推覆,在构造重荷作用下,沿着天山南、北山前发育了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这一特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共识。然而,天山陆内造山带在形成过程中沿着走向却存在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东、西天山在地壳厚度、山系海拔高度、地震活动烈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上以西天山的活动性明显大于东天山为特点。发育于准噶尔地块内的博格达山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强烈的活动性,山系隆升和褶皱冲断控制其边缘前陆盆地的充填,与西天山相对应。这说明天山陆内造山过程中存在着转换作用,把西天山陆内俯冲的地壳缩短量转换到了博格达山地区,由此平衡东、西天山的差异,故称之为陆内造山转换带。  相似文献   

16.
渝东及邻区盆山耦合关系对石炭系油气形成演化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渝东及邻区盆山耦合演化分为弱造山与克拉通盆地、强造山与周缘前陆盆地、造山后与残余盆地和非造山与断陷(裂谷)盆地四个发育世代,不同的盆-山关系阶段具备不同的构造、沉积和油气(藏)形成演化特征.志留系烃源岩有两次主要的成烃时期,分别受控于海西晚期克拉通"活化"沉降期、印支期-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快速沉降期,其中海西晚期为生油高峰期、印支-早燕山期为生烃高峰期.石炭系油气成藏经历了海西晚期地层圈闭控油阶段、印支期-早燕山期前陆古隆起控油气阶段、晚燕山-喜山期局部构造圈闭控气阶段,油气运移聚集方向发生多次叠加、汇聚和调整.盆缘强造山相关的古构造和盆内造山相关的局部构造活动是石炭系油气成藏最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核桃园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油气受“源势相导”共控成藏,即烃源岩、流体势、地质相和输导层的协同控制。“源控”作用表现为近源控藏,“相控”作用表现为高孔渗、优相控藏,“势控”作用表现为低界面势能控藏,“导控”作用表现为断层和优势砂体控藏。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结果显示,南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流体势、地质相的控油气作用的模式为“近源-低势-优相”,油气主要分布在中高势-中相区和中势-优相区,油气运移遇断层后向钝角方向呈胡同式侧向运移,富集于正向断块。白秋地区核三段的油气汇聚优于魏岗地区,因此是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中新生代盆地扩张和盆地俯冲与地幔柱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自二叠纪以来,历经盆地扩张和盆地俯冲以及陆内造山作用的过程.盆地扩张和盆地俯冲是与地幔柱活动相互关联的地质作用,即由于地幔柱的形成和演化,塔里木地区的岩石圈是一个降温过程.早二叠世时,由于热地幔柱上升活动,引起在大陆壳区首先形成巨大的热穹窿构造,再进一步发展演化,形成地堑和断陷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盆地中部因在早二叠世地幔柱物质喷发后,热上涌减小,再之,由于位于克拉通,地幔岩石圈减薄程度相对较低,古地温较低,达不到产生伸展断陷盆地的临界值,形成陆内坳陷盆地;在盆地边部,由于地幔物质上涌,由盆地中部向四周产生强大的挤压,天山和昆仑山山系快速隆升,向盆地大规模冲断,分别形成两个陆内前陆盆地.侏罗—白垩纪,塔里木地区的岩石圈是一个降温过程,由于热沉降,形成陆内坳陷盆地.新生代,该区经历一个相对较快的降温过程,这一过程对应着大陆聚合、俯冲、逆冲推覆、碰撞造山等各种汇聚—碰撞—挤压环境,由此造成塔里木盆地四周山系不断上升,山系向盆地仰冲,盆地俯冲.正是由于地幔柱的形成和演化,致使盆内扩张,盆边向山内俯冲,发生陆内造山作用.塔里木中新生代的原型盆地有:横张裂陷盆地(早二叠世);陆内前陆盆地和陆内坳陷盆地(晚二叠—三叠纪);陆内坳陷盆地(侏罗—白垩纪);晚期前渊盆地(新生代).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是多期构造挤压环境下演化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其盆地类型既有前陆盆地,也有陆内凹陷,其中,前陆盆地主要分布在造山带逆冲断裂前缘,陆内凹陷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陆区。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取得的新认识和对准噶尔盆地周缘盆—山耦合区带地质剖面及盆地不同时期沉积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盆地自二叠纪以来发育了3期前陆盆地,这3期前陆盆地及与其相关坳陷的组合和叠加是形成准噶尔盆地丰富油气资源和多样化成藏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建立在盆地叠加改造分析基础上的TSM盆地模拟,揭示了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多套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演化。济阳、临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在中三叠世末之前大体进入生烃门限,印支运动造成区域性生烃停滞,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差异导致了坳陷内不同凹陷上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差异,从而也影响了对上古生界生烃潜力的评价。模拟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源岩经历了燕山期、早喜山期2个"二次生烃"过程,早喜山期生烃量最大,并且生烃中心随时间呈迁移变化;东濮凹陷在早喜山期开始"二次生烃"过程,平均生烃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