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效雷  何祖威  饶苏波 《热力发电》2005,34(12):20-22,26
阐述了利用光学波动法测量颗粒浓度的原理,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此原理的仪器对组合弯头后管内煤粉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得出浓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电站锅炉煤粉浓度测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立刚  周昊  杜黎龙  岑可法 《热力发电》2004,33(2):27-29,58
阐述了光学波动法测量颗粒浓度的原理,并利用该方法在试验台上对管内煤粉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出浓度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弯头对煤粉浓度测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电站锅炉煤粉浓度测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伟  王超  赵猛  张伟伟 《中国电力》2016,49(1):28-32
目前诸多燃煤电站锅炉运行均存在燃烧不稳、燃烧效率低甚至锅炉泄漏等现象,这些现象均与煤粉管道中煤粉流速有直接关系。为了准确测量煤粉流速,探明煤粉流速对锅炉燃烧的影响规律,以某燃煤电厂中一台磨煤机为实验平台,在其2号和3号煤粉管道上安装了基于静电法和相关测速原理的静电传感器,来测量煤粉流速。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以及与DCS火检监视系统相关参数的对比,验证了各煤粉管道间煤粉流速的失衡,也说明了不同煤粉流速对锅炉燃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煤粉流速的燃烧控制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煤粉浓度测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波  肖大雏 《华中电力》1999,12(2):17-19
煤粉,空气两相流测量的研究,对于电站锅炉燃烧控制及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十分重要的,在阐述目前电厂中常用及仍处于试用研究阶段的风煤在线监测原理的基础上,对煤粉浓度测量的几种方法,作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相关函数法对电站锅炉一次风煤粉浓度进行检测.介绍了超声波相关函数法在线检测煤粉浓度的原理和相应的硬件配置,且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次风煤粉浓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电站锅炉输粉管道煤粉浓度动量法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上阐述了乏气及直吹式送粉锅炉煤粉浓度的动量法测量原理。依据动量定理,视气固两相流体为整体,将测量煤粉浓度时涉及的流体内部复杂运动转化为研究流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现场试验证明,该方法对煤粉浓度的测量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对煤粉量的变化反应快速灵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电站锅炉煤粉浓度在线测量开辟了新的实用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阻力法在线监测煤粉浓度——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固两相流流过管道和阻力元件时的阻力随煤粉浓度和气流速度的变化特性,对火电厂锅炉燃烧系统送粉管道进行了在线测量煤粉浓度的试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能够用于测量煤粉浓度的应用关系式,并对具体实现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乏气送粉锅炉一次风煤粉浓度测量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站锅炉运行中一次风煤粉浓度的测量十分困难 ,尤其是乏气送粉锅炉一次风煤粉浓度的测量目前还没有可行的方法。在试验台上进行乏气送粉煤粉浓度测量的试验研究 ,得出温度不变且气流速度一定时 ,煤粉与空气混合前后的静压差与煤粉浓度线性相关。试验结果为乏气送粉煤粉浓度的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利用光学波动法测量颗粒浓度的原理,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此原理的仪器对组合弯头后管内煤粉浓度分布做了测量研究,得出浓度分布规律:气固多相流在流经组合弯头连接部分时,截面上的浓度分布是对称的;两相流在管内沿着管道中轴线做旋转运动;整个流动过程中,不计其他因素的影响,多相流的浓度场分布是一个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电厂煤粉管道中煤粉运行状况诊断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煤粉管道及制粉系统的运行状况对锅炉燃烧及安全运行有很大影响,但一直缺少有效的检测诊断。用基于光脉动原理的煤粉在线检测仪对600MW机组煤粉管中煤粉运行进行诊断研究。测量结果表明,煤粉管道堵塞的原因之一是煤粉粒度过大,浓度和粒度不均匀等,与磨煤机有很大关系,可以从煤粉管的运行状况来了解磨煤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于电站锅炉的气固混合物流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气固两相流质量流量进行在线连续测量的方法。通过电容传感器对被测固相浓度的测量,获取电容传感器与被测固相质量浓度的关系;提出气/固两相流互相关算法,对双电容传感器构成的电容相关流速测量系统进行研制,完成气固两相流电容相关流量的测量。实测结果表明,该气固两相流电容相关流量系统能够应用于电站锅炉煤粉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煤粉气流着火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相对比较煤粉气流着火特性的测试方法和装置.由于采用了较成功的连续、可控煤粉气流的技术.测试直观、简单,数据重现性好;并介绍了几种典型中国动力用煤在控制煤粉浓度、粒度和氧浓度时,煤粉气流着火特性的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温空气煤粉直接点火燃烧器,并建立了相关试验系统平台。选用神华混煤,在成功点燃冷态煤粉气流的基础上,对影响着火与熄火热空气温度的各个因素(煤粉粒径、煤粉浓度、一次风流量、热风流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一次风流量的增大或煤粉浓度的降低,着火与熄火热空气温度下降,且一次风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热风流量对其影响呈现两面性。在3种试验煤样中,粒径分布越细的煤样,其着火与熄火热空气温度相差越大。其余各因素对细颗粒煤粉气流的着火热空气度产生的影响比粗颗粒大;而对粗颗粒煤粉气流的熄火热空气温度的影响又大于细颗粒。  相似文献   

14.
粉体气力输送过程,由于颗粒之间及颗粒与管道之间碰撞、摩擦、分离,导致颗粒携带大量电荷。粉体颗粒荷电含有丰富的气固两相流动信息。在加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研究了静电信号和压力信号在表征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上的异同。利用Hilbert-Huang变换(HHT)对静电信号和压力信号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并分别对分解的细节信号进行了R/S分析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静电信号主要表征气相与单颗粒及颗粒与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微尺度特性,而压力信号表征气相与固相整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宏尺度特性。将静电信号和差压信号2种信息源结合,有助于认识高压气固两相流复杂的流动形态及其转变规律,可深层次揭示密相气固两相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煤燃烧试验室的专项试验装置和规范化的测试工艺,对包括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在内的五种动力用煤的煤粉气流火焰传播速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煤粉浓度、煤粒尺寸、煤粉气流的初始温度和煤质特性等对层流火焰传播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煤粉浓度对HCN与NH3析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煤粉浓度对含氮化合物生成与转化过程的影响机理,以连续给粉的一维沉降炉试验台为依托,在不同煤种、粒径和炉温下,对不同煤粉浓度下HCN与NH3的析出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对HCN与NH3析出量与NOx转化率及燃尽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挥发分越高,煤粉粒径越小,HCN、NH3析出浓度越大。细颗粒煤粉更容易在高浓度下析出NH3,在低浓度下析出HCN,而粗颗粒煤粉情况正好相反。炉温越高,HCN析出量越低,NH3析出量越高,炉温700℃是HCN与NH3析出浓度发生显著变化的转折温度。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含氮化合物主要以HCN的形式析出。NOx转化率主要取决于NH3/HCN析出浓度比,煤粉的燃尽程度主要与HCN的析出特性有关。高浓度煤粉燃烧非常有利于抑制含氮化合物向NOx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混煤着火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分析了混煤的热天平实验数据.认为两种着火特性相差很大的煤混烧,混煤的着火温度只取决于最着火的煤,进一步分析了混煤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变化是由于混煤比例变化导致易着火煤的煤粉浓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煤粉浓度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并在煤粉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在试验煤粉浓度范围内,随着煤粉浓度的提高,着火区煤粉气流的火焰稳定性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