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关键技术为高精度静校正统一计算、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面元均化等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年度、不同采集因素、不同工区的资料单独处理后的品质差异问题。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解决了碳酸盐内部难以形成波阻抗界面、反射微弱、成像较差、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相对较低等问题,为新一轮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了高质量的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2.
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由于各区块三维资料采集的年度、仪器、方法、面元、地表条件等不同,造成各区块资料在能量、相位、波形、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不同三维资料进行连片处理时,需要对不同工区资料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一致性处理方法,以消除这些差异,实现连片资料的无缝拼接。在对苏北QT地区局部四块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区块原始资料特点,采用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匹配滤波、面元插值等技术进行了一致性处理,消除了地震资料特征的差异,实现了无缝拼接,为连片区域整体的地质评价和构造解释提供了更精确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3.
贝尔凹陷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对贝尔凹陷地质构造和油气聚集规律的整体研究,对贝尔凹陷的7个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细致分析,结合海拉尔盆地断裂复杂、结构破碎的特点,认为不同区块地震资料的差异及复杂构造是制约勘探研究的技术难点.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的方法和基本流程,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针对处理过程中各区块资料的差异,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手段,使得连片数据相位一致性好,区块间拼接带频率、振幅自然合理.连片处理的剖面消除了原处理剖面存在的不足,整体形态合理,断裂系统结构清晰,断点可靠,剖面的可解释性强.  相似文献   

4.
南海东部碳酸盐岩叠后地震数据匹配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东部区域碳酸盐岩叠后地震数据有28个年度采集的二维、三维数据,并且不同年度、同一年度不同批次处理的资料既存在能量差、时差,又存在频率差,难以均衡.提出了数据整体匹配处理的思路与步骤,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顶、底及基底等3个目的层,以三维测线为主对叠后地震数据的能量、频率、时差等进行了匹配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处理方法及经验对我国海上大面积连片三维地震资料重处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油田往往是由不同三维地震工区组成,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由于各区块采用不同的处理系统、流程和参数,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存在时间、振幅、频率和波形等波组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地震解释成果的闭合问题较严重。为此开展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研究,包括子波整形技术、振幅匹配技术、向高频率端匹配的处理技术、相位匹配技术、叠加速度匹配技术以及三维测网拼接匹配技术等。西江-惠州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维连片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波组特征方面有很好地一致性,信噪比、分辨率、保幅性明显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提高证明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震处理连片拼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因不同年度、不同采集因素造成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大的问题,利用统一网络定义、面元均化、子波整形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开发了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实践证明,合理使用三维连片拼接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剖面构造形态的前提下,滴除因各种采集因素引起的不同区块间的波形差异,应用该方法拼接的三维地震剖面波特征一致,偏移归位准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桥口南--徐集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濮桥口南—徐集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及本区块的地质要求,制定处理流程,应用能量均衡、面元均化、三维道内插、三维DMO叠加及三维一步法偏移等技术方法,研究解决因为不同年代、不同方法、不同参数所采集的地震数据在连片处理时存在的问题,精细处理三维连片资料,满足构造解释精度的要求,对进一步落实该区构造和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等富油凹陷剩余资源依然丰富,但勘探程度已经很高,规模储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构建全凹陷整体连片高品质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平台,是富油凹陷二次勘探整体构造研究、整体沉积体系研究和地震储层预测、精细目标落实进而实现二次勘探突破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了富油凹陷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的"采集优化、城区突破、连片处理、目标融合"工作思路,并构建了冀中坳陷上万平方千米的整体地震数据平台,为冀中坳陷富油凹陷二次勘探持续突破、规模增储发挥了关键作用。富油凹陷整体连片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的思路和技术对类似地区的勘探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榆树林油田地震资料连片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三维工区连片处理中,通过子波整形、叠前面元内插和均化等处理技术,将不同区块、不同年度、不同面元、不同覆盖次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新抽成统一面元的连片地震工区并与二维工区进行拼接,确保拼接处过渡自然;在处理时还重点采用了DMO叠加技术、三维随机噪音衰减技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与预测反褶积串连、反Q滤波等提高分辨率技术对全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目标处理,达到了在保真的前提下,提高全区资料的分辨率。同时,采用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的方法,对成果剖面进行精细解释,从整体上认识榆树林油田的葡、扶、杨油层的构造特征、岩性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从而对榆树林油田的储量未动用区的开发潜力进行分析评价优选。  相似文献   

10.
相对保幅的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片处理方法研究。玛湖斜坡区的风城南、艾里克湖和玛2井区等3个三维勘探区,勘探时间、采集参数、处理参数等各不相同,3个探区的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相位上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存在差异,给岩性解释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要求,提出了相对保幅的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该方法有3个关键技术,即子波处理、面元均化处理和连片野外静校正处理。对这3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别以实例进行了说明。利用相对保幅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对3个探区原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资料拼接处的能量、频率、相位一致,拼接后的剖面整体品质提高,符合岩性解释对资料品质的要求。在连片处理的资料上进行了岩性解释,识别出了玛2井区玛4井北的二叠系下乌尔禾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和玛005井北的百口泉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1.
K1地区三维地震数据经过不同年代采集和连片处理后,叠后地震数据体存在反射能量不均衡、资料整体分辨率及信噪比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勘探研究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对三维地震数据分步骤进行处理,首先,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增益补偿计算,分别解决深浅层能量差异过大和拼接处能量突变的问题;然后利用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进行拓频处理,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最后采用倾角控制下的中值滤波提高信噪比处理。通过三步处理计算后,原始地震数据品质得到了大幅改善,为后续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开始,中原油田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勘探目标,在白音查干凹陷总计采集了10块三维地震资料,区块总的特点是面积小、南北分片,不利于凹陷总体研究和下洼勘探,随着凹陷勘探的深入,"邮票"式资料的不足显露出来。为了适应该凹陷勘探开发的需要,对该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整体连片处理,消除不同时期采集资料品质上的差异,提高成像效果,使凹陷内所有资料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该区勘探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到2003年,华北油田三维地震勘探已经历了10多年,早期的地震资料由于受到技术和装备的制约,资料品质较差,有必要对老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对重新处理潜力做出评价,为二次三维采集部署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及相关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地震勘探数据库的快速查询功能。针对华北油田生产特点,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开发原则与模式、系统总体设计、主要技术以及主要功能,通过资料品质分析,集成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品质分析等地震勘探数据、信息,并对华北油田二次三维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胜利油田已经完成了189块三维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为了实现区带地质构造和油气富集规律的整体研究,有必要进行多块三维地震数据的连片处理。本文通过对实际连片处理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的基本流程。连片处理过程中针对各区块的非一致性,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手段,使得连片数据相位、极性一致性好,频率、能量(或振幅)区块间拼接带自然合理,超覆、不整合、断裂、尖灭等地质现象得到了较好的反映。从整个资料效果看,全区地质现象丰富,地层齐全,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连续性,为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精度和钻探成功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胜利探区高精度地震资料解释应用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田高精度地震勘探自1997年实施二次采集,已完成20多块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并投入资料解释应用,基础资料和解释应用对比效果显示,高精度地震资料比常规三维地震有大幅度提高。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标,开发应用了高精度地震精细标定技术、精细构造解释技术、高精度地震隐蔽岩性描述技术和高精度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技术。而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岩性解释和复杂地质体的精细描述,在复杂断块、岩性、深层和潜山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20日,江苏油田承担的“提高小断块地区地震勘探精度的方法研究“在京通过鉴定,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系统分析了江苏复杂小断块、复杂地表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方面对地震勘探精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1.针对水网地区引进和研制了多项水上地震采集辅助工具,并完善了水网地区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技术方法。2.按基于模型、针对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理念,提出了一套适合江苏复杂地表、复杂小断块特点的野外采集方案,使重新采集的石庄、周庄、沙埝南等地区三维地震剖面信噪比和连续性较老资料有较大提高。3.完成了江苏探区多块不同年度采集三维的连片(含重新采集)处理,地震资料品质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并应用地质模式指导断层解释,发现和落实了一批有利的钻探目标。4.建立了基于PC集群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一是针对水网地区研制了多项水上地震采集辅助工具,二是借鉴时延地震处理思路进行了有差异地震数据整合处理。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正确、方法先进合理、内容丰富,较好地提高了小断块地区地震勘探精度,建议继续深化基于模型、针对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应用研究和小道距采集方法试验...  相似文献   

17.
《青海石油》2008,26(2)
由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承担的中国石油“准噶尔西北缘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现场试验”、“松辽盆地三雏地震数据连片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研究”、“柴西南跃进-阿拉尔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三个物探科研项门,近日通过验收,并受到集团和股份公司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相对振幅保持在连片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在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为此,提出了相对振幅保持在连片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处理方法。相对振幅保持必须做好统一静校正处理、子波一致性处理、振幅处理、提高分辨率处理、各偏移距内振幅归一化处理、叠前偏移成像处理。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七块三维老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不同震源衔接处和不同区块拼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相位一致,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相对振幅保持处理还使浅、中、深层的反射波同相轴拼接自然,振幅保持好,连续追踪强,剖面品质高,偏移成像精度高,断层和断点清楚,有利于连片区域整体的地质评价和构造解释,更能满足岩性研究和储层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对潜北断裂带不同年代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三维面元均化 三维一致性处理 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三维速度分析 三维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 三维一步法偏移及三维去噪等全三维处理方法对该区资料进行三维连片处理 ,总结出适合该区的三维连片处理方法和流程 ,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系统及三维地震数据解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虚拟现实技术已在国外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大面积三维地震数据及多年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解释、有利远景区评价、目标评价及钻探设计、油藏地质建模和发挥专家的智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勘探开发风险。本文利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引进的虚拟现实系统,依托700km2三维地震数据体及测井等数据对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多属性数据体处理和透视浏览等研究手段快速发现和评价了地质目标,提供了钻探井位,对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展布有了总体认识,为岩性地层圈闭预测和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总结出了虚拟现实系统三维地震数据解释的流程。文章最后还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