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随着蓄水位上升,库容加大,诱发水库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根据最大历史地震震级并适当加权,确定库区最大可信地震为6级左右。在仙女山和九湾溪断裂一带(距坝址为18km)存在诱发地震的可能,震级MS=5.0~5.8级,对坝址的影响烈度为Ⅵ度,不会对按烈度Ⅶ度设防的枢纽主要建筑物构成直接威胁。必须加强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及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本文根据国内外及三峡水库有关地震监测及预测预报资料,阐明了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结果,并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是长江干流上一个巨型水利工程,拟定坝高185m,正常蓄水位175m,防洪库容221.50亿m^3。三峡工程涉及的地质问题很多,水库诱发地震是主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之一。本文按三峡库区的地质条件,将三峡库区分为三个库段进行讨论,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诱发地震的强度进行了预测。认为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危险库段在庙河——奉节段,其强度可达5.0-6.0级。 相似文献
3.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巴西就进行了水库监测研究,在此期间,识别出了一些水库诱发的地震。以模拟技术为基础,利用不同的地震仪布置形式,监测工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5个水库用数字化系统代替以前的模拟系统,在两个将要兴建的大坝,决定也应用这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1962年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工作开始,我国的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工作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工作对于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发展以及对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对我国的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工作进展进行了综述,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工作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化和远程传输时代.文章对最新一代水库诱发地震系统的遥测地震台站、台网管理中心和数据传输与中继系统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设台条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李通文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5,(1):46-48
潘家口水库运行十多年来未出现诱发地震,文章就今后是否会出现诱发地震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潘家口水库的地质条件,蓄水前后的地质现象,诱发地震的因素及国内外典型诱发地震工程的规律来看,潘家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相似文献
7.
9.
10.
11.
12.
13.
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由许多单位和部门共同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深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广泛的一致性和较高的可信度,新近建成的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是目前国内的最高水平,完全可以满足三峡工程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展三峡水库入库来水量长期预报,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北半球100 hPa高度场、北半球地面气压场与74项环流特征指数作为预报因子,采用回归方程求解和回归效果检验,建立回归聚类预报物理模型,对三峡水库6~8月各月平均来水量进行了长期预报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6~8月份各月来水量回归聚类预报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正、负距平符号一致的概率能达到80%以上,效果较好,基本上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回归聚类预报物理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现在已经正式开工兴建。三峡工程经过充分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兴建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然而在论证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某些有关问题感到担心和疑虑,也许这些问题现在还有人未彻底认识清楚。本文就下列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泥沙问题、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稳定问题。战时大坝安全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和水库移民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三峡工程库岸重点滑坡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60年代以来对长江三峡工程库岸滑坡稳定性作过的大量监测和分析工作。包括现场岩石抗剪强度、位移、应力试验和监测;稳定性计算分析、位移反分析和卫星遥测技术应用的研究等。然后着重介绍了黄腊石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以及在1991年渡汛期间所起的重要作用。简述了新滩滑坡位移反分析的方法、稳定性评价和它在发展位移反分析方法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三峡水库进行管理立法的必要性分析及其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水库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种综合效益,对全国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其管理涉及了众多复杂的行业和地区,立法规范三峡水库的管理显得尤为必要。三峡水库的管理立法应充分体现水库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应突出加强库区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泥沙等问题的研究,确保三峡水库长久、安全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