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总结了清华大学相变及复相新材料研究组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领域关键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三维巨型及纳米台阶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台阶阶面的可动性,贝氏体条的内部超精细结构,贝氏体浮突的特征及本质,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及形成模型,马氏体浮突的扫描隧道显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相似文献   

2.
系统总结了清华大学相变及复相新材料研究组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领域关键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三维巨型及纳米台阶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台阶阶面的可动性、贝氏体片条的内部超精细结构、贝氏体浮突的特征及本质、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及形成模型、马氏体浮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进一步论述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形核-台阶长大(SNLG)机制,并用SNLG机制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亚结构;同时,还论述了空冷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结构和氢化物含量对屈服强度σ_(ys),解理断裂强度σ_F以及断裂韧性K_(Ic)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单相γ,随等轴晶粒尺寸降低,σ_(ys)和σ_F略有升高,如出现层状结构(α+γ2两相),则σ_(ys),σ_F和K_(Ic)明显上升,氢化物使σ_(ys)上升但使K_(Ic)下降,层状结构的氢脆敏感性要比等轴γ的小. 合金中解理裂纹形核的阻力随着裂纹的扩展而不断增大,呈现稳态扩展,跟踪裂纹的形核和扩展,发现当裂尖塑性区及其变形量发展到临界值后,解理裂纹在塑性区中沿滑移带形核。  相似文献   

4.
雷少云 《腐蚀与防护》2001,22(8):358-359
介绍了将粘涂和电刷镀两种不同的表面修复技术合二为一的新型表面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
铝与钢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铝与钢的焊接性,综述了国内外铝与钢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与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应用于铝与钢连接的焊接方法,并对各种焊接方法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氢及形变对Fe-Cr-Ni-Mn-N系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磁强计等技术结合拉伸试验,研究了气相充氢与拉伸形变对三种奥氏体稳定性不同的Fe-Cr-Ni-Mn-N不锈钢马氏体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取得了一些定量的数据.结果表明,拉伸形变促进ε和α’马氏体在奥氏体不稳定的钢中的生成,而氢的存在能促进ε马氏体转变但抑制α’的产生.奥氏体不稳定的Fe-Cr-Ni-Mn-N钢比奥氏体稳定的同类钢抗氢脆能力差得多,这与ε马氏体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家滨海油气处理厂停产检修的时机检测了污水处理系统管道的腐蚀及结垢情况,结果表明腐蚀速率最高可达2.2 mm/a,结垢速率达12~14mm/a.本文还对腐蚀及结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防护意见.  相似文献   

8.
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时效AZ91 Mg-Al合金连续析出相的显微组织形态及晶体学特征。发现四种不同形态和晶体学特征的β-(Mg17Al12)析出相,共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板条状板出相,沿基面(0001)α析出的板条析出相与基体保持Burgers位向关系,生长方向为[7,2,-/9,0];其晶体学特征与由不变线应变原理预测的完全一致,第二类析出相是其轴线与其面垂直的六棱柱体,六个棱柱面都是{1100}α{110}β与基体保持对称性好的Crawley位向关系,另有少量短棒状同相与基体保持Porter位向关系,实验中还观察到一种未见报道过的位向关系。讲座了形态不同形态和晶体学特征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单向减薄制样法在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了20钢渗硼初期硼化物的形核和生长特性及室温形变的影响。X射线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渗硼初期试样表层仅有Fe_2B形成;表层硼原子浓度与形变量之间具有单调增长的关系;偏聚于位错胞壁之中的硼原子阻碍了形变组织的恢复和再结晶,加速了硼化物的形核和长大。  相似文献   

10.
金属铀作为一种战略核材料,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核工业需求的牵引下,铀及其合金部件的成形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从工程角度梳理了铀材料制备及铀部件成形技术的发展,具体介绍了铀合金制备和铀材料纯化技术,并主要从塑性成形和铸造成形两方面说明了铀部件的制造方法。针对铀部件制造的特殊性,指出面向未来其技术更加关注于安全性、环保性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先进陶瓷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了先进陶瓷的现状与进展。介绍了目前先进陶瓷的主要材料、应用及市场情况,同时表述了先进陶瓷目前的形势、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空气锤进排气噪声特性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空气锤噪声组成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对空气锤进排气噪声进行控制是极其重要的。应用声学理论,深入地分析了空气锤进排气噪声产生机理及其特性,首次深入地分析了空气锤四种不同工作循环进排气噪声的大小及频率特性上的差别;首次提出了空气锤进排气噪声控制用消声器应满足的条件,建立了该消声器的结构并对其滤波降噪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所建立的消声器达到了34dB(A)的降噪量,寿命长,性能稳定,并不影响空气锤正常工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进排气噪声控制用消声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我国硬质合金产销状况,分析了世界硬质合金市场,对国内和世界硬质合金市场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扩大我国硬质合金出口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贾凌云 《上海金属》2000,22(6):15-20
阐述20世纪后半期钢铁生产的发展和主要变革,从未来钢铁发展的条件,提出不但要提高品种和质量,而且产量也要增加,利用废钢资源发展电炉炼钢的短流程钢厂较经济,可节能,减少污染,并指出大高炉仍是未来炼铁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The TEM observation on the single-side thinned specimens was made of the nucleation andgrowth of boride during boronization for steel 20 and the influence of prior room temperaturedeformation.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showthat only Fe_2B formed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specimens at the beginning of boronization;theatomic concentration of B in the surface lay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formationmonotonously;and the segregation of B atoms in the dislocation cells hindered the recovery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the deformed structure of the matrix and accelerated the nucleationand growth of boride in the surface layer.  相似文献   

16.
用电化学方法实测了异喹啉及羟基、羧基两类取代衍 生物的缓蚀效率,并用HMO、CNDO方法进行量子化学计算.计算表明:随着N原子负的净电荷的 减小,缓蚀效率提高;随着异喹啉等分子的吡啶环负净电荷的增大,缓蚀效率增高.这些缓蚀 剂随着N原子自由价的增大,缓蚀效率降低;而随着吡啶环自由价之和的增加,缓蚀效率提高. 在HCl溶液中提出了这些缓蚀剂可能以平卧方式吸附于金属表面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含硼钢渗碳和碳氮共渗时,由于硼与氮及碳之间的相互作用,硼在整个渗层范围内发生明显的再分布。在渗碳层中主要表现为硼在表层富集和次表层内贫化,在碳氮共渗层中主要表现为,在距表面很深的范围内有大量BN形成以及固溶硼量很低的地区发展得很深。 硼的这种再分布对渗层淬透性带来显著影响,渗碳层的淬透性,除了要考虑碳含量的变化以及碳对硼效应的影响外,还要考虑次表层硼贫化的影响。在碳氮共渗层中,大量BN的形成对淬透性有显著的不良影响,固溶硼贫化的作用也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铵厂房和构筑物的腐蚀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硫酸铵接触的部分建筑物和构筑物腐蚀严重,混凝土因腐蚀而剥落并露出钢筋,危害厂房的安全使用,通过对混凝土遭受腐蚀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无损检测模糊可靠度及缺陷模糊检出概率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无损检测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并确定了无损检测模糊区上下限的值。在无损检测可靠度和缺陷检出概率的模糊定义基础上,将模糊集理论与概率统计分析相结合,对检测模糊可靠度和缺陷模糊检出概率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20.
马敬宁 《轧钢》1998,(1):49-51
介绍了锡兴钢铁公司热送热装的工艺设计及设备情况,采用该工艺的热装温度为700~750℃,平均热送比近30%,节能效果显著。同时指出了实现热送热装工艺的难度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