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稀土》2017,(6)
在模拟人体条件下,采用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CS)及三种水溶性壳聚糖稀土配合物(CS-Nd、CS-Sm、CS-E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CS、CS-Nd、CS-Sm、CS-Eu与BSA相互作用的最大吸收峰位明显蓝移,可见这四种物质与BSA都发生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分别对荧光光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CS和CS-Eu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机理是属于荧光静态猝灭;BSA与这两种物质反应均形成了新的复合物;而另外两种配合物CS-Sm和CS-Nd与BSA的荧光猝灭作用机理即存在动态荧光猝灭,又有静态荧光猝灭;分别求得配体和三种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结合常数KA及其相应热力学参数(ΔG、ΔH,ΔS);确定了CS-Nd和CS-Sm这两种物质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等作用力;而CS和CS-Eu这两种物质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这四种物质都对BSA的构象和所处的小环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镧(La(Ⅲ))的相互作用,并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La(Ⅲ)对BSA构象的影响。通过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和双倒数曲线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表明BSA与La(Ⅲ)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测定了La(Ⅲ)对BSA的猝灭常数和扩散常数,确定了La(Ⅲ)与BSA结合位点数均为2.673。根据热力学参数计算得知La(Ⅲ)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力、范德华尔斯作用力进入BSA亚结构形成的空腔中。  相似文献   

3.
以二水醋酸锌(Zn(CH3COO)2·2H2O)和氢氧化钠(NaOH)为主要原料,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2种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下,170℃水热制备花状ZnO纳米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FTR)对该粉末进行表征,并研究CTAB与SDBS的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氧化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表面活性剂按4:1的比例(物质的量比)配合使用,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在反应时间为1~5 h条件下所得ZnO为六方相的花状结构,直径约2~3μm,这些微米花由厚度均一的纳米片组装而成。反应时间延长至10 h时,花体开始塌陷,部分纳米片脱落。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所得氧化锌微晶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都有发射峰;紫外区发射峰的荧光强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降低,可见光区发射峰在反应时间为2 h时荧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霍丽娜  刘伟  杨天林 《稀土》2014,(2):37-43
合成了一种新的配体2,7-二(二苯胺酰乙氧基)萘及其铈苦味酸盐的配合物,采用1HNMR、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Ce(pic)3L2]。在pH=7.3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配合物与HSA、BSA、VO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对3种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且猝灭程度为HSABSAVOA。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3种白蛋白间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1)及相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确定配合物与3种白蛋白之间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并且采用同步荧光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对HSA、BSA和VO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系统的研究了水溶性ZnO量子点(QDS)的光学性能及其与不同的生物大小分子的作用。研究发现,QDS除了具有普通量子点所具有的优点外,它还具有两个窄的荧光特征发射峰(分别在353和517nm),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L-苯丙氨酸(L-Phe)、DL-色氨酸(DL-Try)、L-组氨酸(L-His)等生物分子之间均能形成配合物。荧光光谱显示,L-His对QDS在517nm处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而BSA则对QDS在353nm处的荧光具有显著的荧光增敏作用,并使QDS的发射峰发生红移(从353nm移至359nm)。QDS对L-Phe,DL-Try及BSA的荧光产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并且使DL-Try的荧光特征发射峰发生红移(从350nm移至359nm),而使BSA的荧光特征发射峰发生紫移(从336nm移至326nm)。其中,QDS对BSA分子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应用生物大小分子与QDS作用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一步证实了它们与量子点的结合。QDS与生物大小分子的作用表明,QDS可以对这几种生物分子进行跟踪标记,它通过和组成BSA的L-Phe,DL-Try,L-His等氨基酸小分子作用而与BSA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法研究Dy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同时采用同步和三维荧光法探索了Dy3+对BSA结构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发现,Dy3+对BSA的紫外吸收光谱具有增强作用而对荧光光谱具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峰位明显红移5 nm~7 nm。用Stern-Volmer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Dy3+对BSA的荧光猝灭在Dy3+浓度小于1.212×10-5mol·L-1是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当Dy3+的浓度大于1.212×10-5mol·L-1是静态和动态荧光猝灭同时存在。并求得相互作用过程的静态结合常数K A(298 K;4.1×103L·mol-1,310 K;3.9×103L·mol-1)和结合位点数均为1。根据热力学函数判断出Dy3+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进入BSA亚结构的空腔中。同步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表明了Dy3+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和微环境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表征了双苄基双亚砜高氯酸铕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和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为:[EuL2.5·(ClO4)](ClO4)2·3H2O和[Eu2L4·phen(ClO4)2](ClO4)4·12H2O(L=C6H5CH2SOCH2SOCH2C6H5)。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产生了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光谱,且三元配合物比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强1.87倍。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双苄基双亚砜稀土二元、三元配合物-BSA体系的猝灭过程可能是静态猝灭,并且各配合物与BSA均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能够被BSA储存和运输,因此,有望成为蛋白质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光谱,以曙红Y(Eosin Y)为探针,考察了稀土杂多配合物K15[Ce(BW11O39)2]·17H2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作用,K15[Ce(BW11O39)2]·17H2O与Eosin Y在BSA上有竞争结合,表面活性剂对两者间的竞争结合有增敏作用;并利用荧光光谱直接考察了K15[Ce(BW11O39)2]·17H2O与BSA的相互作用及其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λex/λem=465/556 nm,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存在下,吖啶黄-罗丹明6G间能够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罗丹明6G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在弱酸性条件下,五价钒的加入使能量转移体系罗丹明6G的荧光强度降低,即发生荧光猝灭。利用吖啶黄-罗丹明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钒,提高了测定钒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钒在5.85~87.74μg/L范围内与罗丹明6G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11份空白溶液,计算方法检出限为3.73μg/L。该方法用于饮用水和工业废水中痕量钒的测定,相对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氯酚类物质(CPs)新的检测方法,通过光谱学特征,探讨了CP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机制。以2,4-DCP为对象,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Ps-HSA体系荧光猝灭强度的影响。由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2,4-DCP与HSA的猝灭常数(Kq)及反应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新建方法线性范围为0.75~6.50μg/10 mL,检出限为2.26×10-10g/mL(以2,4-DCP计),Kq=3.713×1013L.mol-1.s-1。该方法与C18柱固相萃取技术相结合,用于水中CPs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91%,加标回收率为96.44%~105.94%。对荧光猝灭机理的探讨结果表明,2,4-DCP致HSA内源荧光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