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沥青灌浆在花山堵漏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山水电站导流洞严重渗漏,漏水量高达0.80m^3/s,在其它堵漏施工方案难以实施的情况下,采用沥青灌浆封堵较大渗漏通道,使导流洞漏水量降低至0.28m^3/s,在此前提下,通过实施综合堵漏施工方案,达到了导流洞基本止漏的目的,导流洞漏水量最终仅为0.01m^3/s。  相似文献   

2.
水东水电站水库蓄水过程中,导流洞骤然出现大量漏水,漏水量达22.0m^3/s,经过导流洞进口沉放钢管束钢筋笼以及抛填粘土后,漏水量降到了1.1m^3/s,从洞内漏水部位的录相资料分析看,漏水由门楣二期混凝土掉所起。鉴于当时要进一步降低漏水量出现困难,因此我们就在导流洞中做围堰,设置导流管,进行导流洞混弟土堵头施工,获得了成功,使水库恢复蓄水,并在汛前达到正常高水位。  相似文献   

3.
谭建平 《大坝与安全》2002,(1):30-31,33
本文简单介绍了碗窑水库上游坝面闸门井水下渗漏检查和防渗施工情况。在查明上游坝面闸门井水下12m深处,混凝土蜂窝引起渗漏的基础上,采用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SXPBM、LW、SXM等水下防渗材料和水下施工工艺,直接在漏水源头-上游坝面完成了快速水下防渗堵漏施工,坝内排水管漏水量由>1000ml/s降为0.6ml/s以下,取得了堵水率99.9%的工程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4.
板桥水库复建工程混凝土溢流坝及刺墙基础帷幕灌浆,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防渗效果,经过几年的运行观测,坝基与岩体渗漏量比较稳定,坝基渗漏量平均值为1.731m^3/h,岩体渗漏量平均值为0.399m^3/h。‘  相似文献   

5.
不同渗漏强度下淹水土壤中NH4^+—N转化运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提出了淹水土壤中以氧化-还原分异现象为基础的NH4^+-N转化运移的数学模型,通过不同渗漏强度下淹水土壤表施碳铵后的土柱试验验证了混合有限解析解数值模型,进而模拟了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淹水土壤中NH4^+-N迁移及分布。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漏是水库的常见病害,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其位置及渗径较难被准确发现。目前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对低阻异常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无损检测方法,常被用于地质勘查中。为探究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检测中的应用效果,以某水库渗漏为例,采用偶极-偶极方式对其渗漏进行检测,通过分析电阻率变化找到渗漏部位,并结合现场钻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漏水点、溶洞存在位置、溶蚀裂隙较发育带都与此次高密度电法偶极-偶极式的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检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问题是制约该类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瓶颈。如何准确的查找水库的渗漏原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某岩溶地区水库在建成后经过多次修复,但坝脚渗漏量仍然达到4~5 l/s。本文以该水库渗漏原因分析和现场检测工程为依托,提出一种以"工程地质分析、水化学分析、渗漏量监测分析和探地雷达"为基本手段的分析和验证方法。该方法以水文地质控制结构定性分析为基础,通过水质分析、渗漏量监测分析确定渗水的来源,采用渗流理论分析计算排除法确定渗漏通道,进而确定水库渗漏的原因,并以探地雷达无损检测为验证辅助。该方法在现场得到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现场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贤江水库主坝为粘土斜墙砂页岩坝壳坝,其主要险情为坝体渗漏、坝基漏水、主坝右岸山头、副坝及溢洪道基础部位漏水;大坝右坝肩绕坝渗漏严重。文章论证了水库渗漏的各种危害,探讨对枢纽进行整体性防渗处理,提出通过帷幕灌浆 高喷灌浆 复合土工膜联合防渗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劳武  彭凤琼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12):79-81,85
浆砌石坝常因施工质量和老化失修大量漏水,不仅降低了工程效益,而且危及到大坝安全.不少大坝因此被迫降低水位运行或进行放空处理,造成巨大浪费.在分析浆砌石坝渗漏病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不放干水库的情况下,采用浆砌石坝墙体间灌浆补幕(膜)堵漏的整套灌浆新技术实施方案,能理想地处理水库渗漏问题,使水库起死回生,恢复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临洮县康家峡水库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为"三边"工程。竣工以来水库漏水严重,水库的正常功能未得到发挥。通过勘查发现,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水库绕坝渗漏现象严重;浆砌石坝由于当时砌筑质量较差,再加上多年运行,坝面漏水也较严重。本文通对康家峡浆砌石拱坝的安全分析,提出了坝体迎水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以及帷幕灌浆等方案解决坝体渗漏、坝体与坝肩接触部位渗漏以及坝肩绕坝渗漏的问题,采用坝体周边及底部加厚的方案解决坝体应力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坝面喷钢纤维混凝土防渗技术在水库治漏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砌石重力坝漏水情况比较普遍,找出漏水原因,进行科学治理,对于减少水资源损失、防止渗漏破坏、提高工程寿命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淋漓湖水库大坝1993年竣工蓄水后即发生大面积漏水,并造成严重的渗漏破坏.1997年在分析该水库大坝漏水原因的基础上,优选了坝面喷钢纤维混凝土的治漏方案,运行10年来状况良好.通过介绍坝面喷钢纤维混凝土及辅助工程,在淋漓湖水库大坝治漏工程中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和使用效果,对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此项技术在山东省首次使用,技术先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库工程的放水涵管是水利的“肝脏“和“咽喉“。而现在面上小型水库普遍存在放水涵管老化断裂漏水的状况,其原因各不相同,采用不同的切合实际的方法处理,既能使水库脱险发挥效益,又能使工程量少、投资小。六卜水库放水涵管断裂渗漏采用了孔桩法处理,工程投资省,施工简易可行,防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盐锅峡水电站左坝绕坝及台地渗水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库的库水、漏水点的渗水以及水文观测孔的绕坝渗水进行天然有人工同位素的示踪测试,查清了3处渗漏水的渗漏路路径、渗漏层位及渗漏源,为大 定检和维修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4.
建于地震多发区岩溶地基上的水库等工程,采用一般的基岩灌浆工艺很难解决集中渗漏问题,根据岩溶特点、漏水大小,采用分级升压及砂料灌浆的施工方法,是地震多发区岩溶发育条件下进行防渗帷幕灌浆的有效措施。云南省蒙自县庄寨水库灌浆采用分级升压以及灌注砂浆的灌浆技术,较好解决了溶洞、大漏水通道灌浆“不可控”和“灌不住”的技术难题,并且节省了大量水泥和资金。  相似文献   

15.
岩溶渗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水文-工程地质问题,也是水库工程地质勘察的难点之一,根据钻探及物探综合分析了石牛滩水库坝址区岩所发育的规律,并将坝址分为4个渗漏带,为工程处理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十三陵水库自建成后凸显的库区渗漏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库效能的发挥。对十三陵水库流域的径流情况进行模拟,并深入分析了库区渗漏情况。基于Arc GIS平台建立了十三陵水库流域的SWAT模型,模拟了1975—2010年共36年间流域的产汇流情况,并提取出日尺度的入库径流,模拟年平均入库径流为2 740万m~3。根据水量平衡关系,估算水库年平均渗漏量为3 082万m~3,大于水库年入库径流量,依靠补水工程的补给才得以维持水库水位。最后对渗漏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和量化。入库径流是决定水库渗漏量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渗漏流失的水量超过入库径流的92%,且即使没有入库径流,也会产生约每月50万m~3左右的渗漏。水库水位与水库渗漏量密切相关,当水库水位高于86 m时,大宫门古河道渗漏迅速增强,并成为重要渗漏途径,使得水库渗漏迅速增大。该结论有助于优化水库补水方案及洪水预报方案,对水库渗漏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沙河水库建成至今已42年,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中发现:水库防洪标准偏低,主副坝下游坝坡存在集中渗漏和散浸区,溢洪道面板裂缝严重,泄水管(坝下埋管)严重漏水等质量隐患。经过对各种方案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的工程措施为坝顶加防浪墙或戴帽加防浪墙的形式;根据下游坝坡集中渗漏和散浸的不同成因和地质条件分别采用旋喷墙和薄壁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新技术进行处理。目前,工程除险加固正在实施中,其加固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河庙水库由于先天缺陷存在渗漏问题,自建库以来先后经过4次处理,渗漏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最近的水库安全鉴定中发现该水库仍然存在渗漏、结构安全问题。文章根据水库存在的问题,比选了2种坝体防渗、加固方案,最终推荐了可以彻底解决水库渗透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防渗墙是解决坝基渗漏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庄水库1960年建成。由于对深达35m的河卵石覆盖层未进行处理,造成坝基严重渗漏,最大渗漏量1.6m^3/s。1961-1968年虽经水平防渗处理,即上游铺盖加固,下游结合排水减压,效果均不显著。1978-1983年采取了坝内建设混凝土防渗墙才彻底解决了坝基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同位素示踪探测坝基岩体渗漏在国内外已有成功的先例,根据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4次在北江大堤管涌严重的石角段6+500-8+000的同位素示踪探测成果,结合该堤段的地质情况,详尽地分析了该段存在集中渗漏通道的可能性,并对今后的进一步探测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