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锚喷支护施工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隧道围岩不稳定块体的失稳机理及支护理论与锚喷支护计算原则进行分析 ,并应用分析结果对朱家峡隧道锚喷支护进行计算 ,得出支护参数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3.
鹤煤公司九矿新风井护坡工程,在片石挡土墙砌筑10m标高上进行锚喷护坡施工,施工过程中指定专人加强观察,定期检查锚杆抗拔力,保证了施工质量,提前了工期。  相似文献   

4.
大同矿务局四台沟矿井,设计年产原煤500万t。建设各种井巷工程75km,其中包括各类硐室50余个。由于井型大,各类硐室普遍存在断面大、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故施工难度大,成为制约该矿井按期投产的关键之一。施工单位在硐室施工中引用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地采用了光爆锚喷技术,并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了革新和改进,从而加快了施工速度,保证了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鲍店煤矿五采区2号区段煤仓高度59.8m,施工中岩性变化较大,在该矿和施工史上尚属首次。施工中采用梯网锚喷联合支护新工艺,实际工期仅为30d,实现了优质、快速、安全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介绍了煤仓支护设计、施工方法及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综采工作面抹角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杨惠波 《煤矿安全》2003,34(3):22-23
结合生产实际 ,分析了锚喷支护在不同岩性、不同生产周期的支护情况 ,提出了加强锚喷支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目前岩巷掘进中采用的先锚后喷施工工艺已无法满足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陈四楼煤矿在岩巷掘进中开始采用先喷后锚施工工艺,文章结合陈四楼煤矿九采区轨道下山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对先喷后锚施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介绍和总结,为以后相似工程提供有效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学胜  陈建宏  周智勇 《采矿技术》2011,11(6):39-40,45
针对获各琦矿主井施工速度较慢的情况,从作业方式、爆破方案、机械方案、排矸方式、支护技术、压气及风水供应方式、通风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优化。通过对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施工速度得到了稳定提高且保持了较高的速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锚喷支护理论出发对深部破碎围岩巷道的修复技术进行研究,阐述了确定深部破碎围岩巷道修复的最佳时机。通过工程实例证明,锚喷支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深部破碎围岩巷道的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锚喷支护工艺的改革是在原有锚喷支护基础上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护工艺,它打破了原有锚喷支护理论.通过对原锚喷支护工艺的分析,并对新旧两种支护的技术及经济效益的对比,进一步说明锚喷支护工艺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6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岩巷锚喷支护效率,如岩巷中应用新型高强度锚杆,辅助采用巷道围岩注浆加固加强支护技术等,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岩巷锚喷支护占有率,同时详细介绍了锚杆锚网支护工艺、围岩注浆工艺及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5.
龙口矿务局的煤系地层是典型的“三次”地层,在巷道支护上是多年来的锚喷化矿务局。近年来随着新采区的开拓和矿井的延深,新的地层提示,以前习惯了的锚喷支护形式遇到了新的挑战,大有难以继续胜任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锚喷支护生命力的完结。通过对巷道破坏形态的矿压观测和对巷道所处围岩工程地质的分析,从优化锚喷支护设计入手,因地制宜地设计支护参数,使锚喷支护在压力大的巷道依旧成为基本的支护形式,从而拓宽了锚喷支护的使用范围,也同时充实和丰富了锚喷支护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张新矿二水平锚喷支护岩巷发生的几起顶板事故 ,阐述了锚喷支护顶板事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对杭昱高速公路昱岭关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总结,根据公路隧道新奥法设计原理及新奥法施工程序和基本原则,针对昱岭关隧道设计与施工特点,并根据开挖围岩稳定情况及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设计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保证了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边跨排架总长73.44m,其上安装10段钢箱梁,钢箱梁总重为1173.8t。介绍了在大桥施工过程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大桥边跨钢箱梁排架的方案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锚喷支护机理及其支护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鹿守敏  梁士杰 《建井技术》1991,(2):74-80,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