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壶型有限,壶艺无限。壶艺的一大组成部分便是制壶者独特的匠心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通过"饮水思源壶"的鉴赏,从壶型选择、造型设计、细节处理等方面浅要探讨制壶者如何在基础的壶型中,结合我国浑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挖掘出独特的匠心,使紫砂壶器超越外在的形制限制,体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吴永明 《江苏陶瓷》2012,45(3):50-50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紫砂陶问世以来,造型千变万化。单以方器而言,历来有很多经典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六方壶"、"八方壶"、"觚棱壶"、"僧帽  相似文献   

3.
正提梁壶的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生产有提梁的陶盉。1958年,河北邢台县东董村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陶器精品"彩绘陶盉"。"盉",为古代盛水或酒的器具,这一"彩绘陶盉"即为我国早期的提梁壶。宜兴紫砂提梁壶的制作也出现较早,宜兴紫砂的始创期,著名制壶大家时大彬制作的"调砂提梁壶",紫泥调砂,珠粒隐现;壶身较大,作扁球状;短颈,直腹微鼓;圈底微凹,圆饼状盖;钮呈六棱形,中  相似文献   

4.
茶壶逐渐变成一种具有艺术形态的工艺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艺术审美价值。茶壶艺术形态的变迁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线圆有其艺术形态,在"线圆壶"中不但可以看出圆壶的特点,而且可以看出其精髓,又将圆壶的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在明代不少书画名家也加入了紫砂壶制作行列,让普普通通的紫砂壶逐步走上文人壶、艺术壶的轨道,使紫砂壶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壶、文化壶。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又加速了紫砂壶的艺术化进程,成为艺术品中的一枝奇葩。宜兴紫砂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壶式与装饰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壶型都在几何型壶(圆壶、扁壶、直筒壶、四方壶、六方壶)、自然型壶、(树竹型壶、花果形壶、动物形壶)、筋纹型壶、博古型壶几种壶型上打转。装饰也逃脱不了“素面素心”、“模仿象生”、“刻铭题画”、“加彩挂釉”这几种…  相似文献   

6.
戴雨享 《中国陶瓷》2000,36(5):43-46
中国陶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并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明显的特点。它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壶 ,作为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代表 ,它的产生 ,发展过程反映出人们在与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 ,由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 ,并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本文就壶在各大历史时期的演变谈谈个人的看法。1 中国历史上壶的功能变迁1 1 彩陶文化时期在我国 ,陶瓷的诞生比绘画与雕塑要早得多。早在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制造日用陶瓷。如钵、盆、碗、罐等 ,当然其中还有壶。虽然我们不能肯定我国…  相似文献   

7.
作为壶文化诚心追求者,以壶会天下壶友,以壶得福缘,是我的创作理念。《方狮壶》寓意吉祥,与壶友赏壶品茗的人生雅趣。  相似文献   

8.
周玉奇 《佛山陶瓷》2013,23(5):71-72
宜兴紫砂工艺陶,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传统工艺品,传统壶艺博大丰厚的底蕴往往能激活我们的创作灵感,追寻前辈艺人的踪迹,研究壶艺大师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和发展紫砂的重要路子。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斯基认为"美是生活",我国美学家宗向华也认为"美是自然"。宜兴的名片紫砂壶,已经把这个美的艺术带到全中国,推向全世界。现在紫砂行业鱼龙混杂,要想得到一把真正的好壶也不是件易事,所以,当我们通过种种努力,想过种种方法,而得到一把好壶,一定要好好对待他。养壶就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养壶的过程更是散发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的气息。下面来谈谈几个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玲珑壶》整壶以玲珑为主题,壶身曲线圆润而丰满,比例协调,手感极其细腻,壶身呈半圆形状,壶钮可爱,壶钮既确定了该壶的中心点,又稳定了全壶造型的重心,可谓一举两得,使整个壶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是一款品茗赏玩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所著《宜兴紫砂五百年》,在"茶壶和茶具"的一节中把茶壶、茶具分成六类:花货壶、光货壶、筋瓤壶、雕塑壶、水平壶、陶艺壶.对陶艺壶的解释是"陶艺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艺品,而是融汇了现代造型和现代意识的壶艺作品.它们具有嘴、把等茶壶实用的要素,但不再网于方和圆,也不以实用为目的,而将其作为体现作者生活和艺术思考的审美载体."其作品如"竹节壶"、"蟹篓壶"、"蜂巢壶"、"浪花壶"、"荸荠壶"、"金钱豹壶"等.  相似文献   

12.
《春炉凛梅壶》壶身饱满气度大方,梅花枝节作壶把、壶钮与壶嘴的装饰,刻画逼真,壶把与壶身那一抹绚烂开放的梅花,惟妙惟肖,点亮了整把壶的视野。作品精工细作,光润完美,意境高远宽深,值得赏壶人细细揣摩。壶底部犴门状,壶身略高,气势挺拔,敦厚稳重。此壶凝结了笔者对壶艺的艺术追求和对壶艺的珍爱。  相似文献   

13.
《藏六方》壶肩汇拢成壶颈,底盘向外翻卷收势。壶盖与壶颈完满嵌合,与壶身的筋纹走势浑然一体,壶颈内凹,弧曲直上,层次分明,且节节高升,壶钮造型与壶身一致。壶流壶把线条流畅,若壶腹处胥出,很有曲壶的曼妙美韵,出水口则为圆形,方圆结合更有韵味;壶柄飘逸流畅而动感十足。  相似文献   

14.
朱泥壶是别具一格的宜兴壶艺,虽然同属紫砂壶艺系列但不论型制、泥胎的组成、茶艺文化的内容、壶艺出现的文化背景都别具特殊风格,它的红润娟秀是藏家们别以眼光的骄宠,是茶家们掌中的名门闺秀,可轻轻把玩而不可亵玩。从事紫砂制作的人都知道:由于朱泥矿料的独特性,制作朱泥壶难度大,在朱泥壶上加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创作情感难度更大,制作赏心悦目、富有情趣的朱泥壶更是一种自我挑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文化底蕴、创作激情、手工的驾驭能力、烧制等等。朱泥"喜上雀跃壶"(见图1)就是典型的朱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37万余件藏品中,有1 8件国宝级文物,而这其中唯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就是其中一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的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不少契丹族人.这件文物就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银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yè)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瓣花朵的像弓箭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压模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碾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紫砂"追月壶"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根据几何造型中的四方壶和圆壶创作而来,其形体既有四方壶的阳刚之气,又将圆壶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壶器的造型开始探析,进一步挖掘紫砂"追月壶"的神韵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斯基认为“美是生活”,我国美学家宗向华也认为“美是自然”。宜兴的名片紫砂壶,已经把这个美的艺术带到全中国,推向全世界。现在紫砂行业鱼龙混杂,要想得到一把真正的好壶也不是件易事,所以,当我们通过种种努力,想过种种方法,而得到一把好壶,一定要好好对待他。养壶就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养壶的过程更是散发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的气息。下面来谈谈几个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里的有些壶型一般是由一位大师首创,逐渐发展成为得到人们共同认可的经典壶型,比如"供春壶"、"树瘿壶"、"鱼化龙壶"、"僧帽壶"、"井栏壶"、"掇球壶"、"汉君壶"、"仿古壶"等等,这些壶型都是历代陶艺大师首创的,壶型或明显、或微妙地表现了不同的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成为紫砂壶艺上的"独一无二"。其中,"供春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供春所作的壶,传说他姓龚,名供春。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跟老和尚学。后来,供春用老和尚洗  相似文献   

19.
《僧帽壶》该壶属矮僧帽壶,从壶身内外的工艺水准可看到笔者在壶器制作上过硬的功力和法度。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强。莲花瓣的比例及畅开的角度,有一种莲花正在开放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天随人愿》壶身上圆下方,把方与圆的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更好的诠释了方圆的艺术美感。此壶做工细致,壶身线条柔和飘洒,色泽淳朴典雅。整个壶体刚柔并济,温润挺括,与壶身形状相协调。此壶寓意天圆地方,象征事事如意。因此命名《天随人愿》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