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资讯     
《风景园林》2016,(11):8-15
来自全国141家相关单位和机构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年会。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讯2016年10月25日至27日,2016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联合中国植物园联盟、中国公园协会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中国环境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迁地保护专业委员会、BGCI、国际植物园协会等国内外植物园组织共同主办,北京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园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2.
新型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园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药用植物园的基本认知情况和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布局、分区、地形、种植、游憩小品、可持续性、参与性设计方面归纳新型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的要点和设计方法,旨在为今后的新型药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了解和指导药用植物园建设,以1980-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777篇药用植物园建设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软件CiteSpace,结合文献内容分析和突显关键词监测分析,梳理该领域的发展概况、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存在问题。结果显示:(1)该领域文献集中于2010-2020年;(2)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植物研究所,合作机构很少;(3)药用植物园建设研究主要以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园林应用、园林绿化等为主;(4)层次分析、中医药文化、种质资源、景观设计是药用植物园建设研究领域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当前药用植物园建设存在交流不充分、应用不全面等问题,需拓展药用植物园在康养、景观、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园景区规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彤  陈鹭声 《中国园林》1995,11(2):43-46,42
本文在研究利用药用植物园立地环境的基础上,突出体现药用植物园生态学、科普学、民族文化及园艺学的科学内容,在景区规划中,将全国划分为15个功能区,并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思路,融合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于园林设计中,提出整个药用植物园具有自然疗法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位于辰山植物园西北角、辰山主体东面,由废弃的东采石矿坑遗迹改造而成,占地约2公顷。辰山山体及矿坑区规划定位为:结合山体裸露岩壁的植被恢复进行植物展示,同时建成最具吸引力的精美景区。在山体东西两侧依山而建两个重点专类园——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  相似文献   

6.
海滨盐碱土上的药用植物园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忠 《中国园林》2003,19(1):37-40
探讨了在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海滨盐碱土上,如何选用合适的药用植物种类,构建药用植物园,同时把它建设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依托园区毗邻丹顶鹤、麋鹿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用“中药游”的特色吸引游客,并且利用园区大面积的药用植物,开展中药自然疗法。  相似文献   

7.
张国忠 《中国园林》2003,19(1):37-40
探讨了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海滨盐碱土上,如何选用合适的药用动植物各类,构建药用植物园,同时把它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依托园区毗邻丹顶鹤,麋鹿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用“中药游”的特色吸引游客,并且利用园区大面积的药用植物,开展中药自然疗法。  相似文献   

8.
世界著名植物园之旅:英国皇家植物园——爱丁堡植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黄卫昌 《园林》2004,(9):6-7
爱丁堡植物园建于1870年,是英国仅次于牛津植物园的第一个历史悠久的植物园,当时是个药用植物园(Physic Garden),由Robert Sibbald和Andrew Balfour博士建立,面积只有一个网球场大小。后几经扩展,增加了几块用地,但直到1820年-1823年间才搬迁到现  相似文献   

9.
高校药用植物园在我国药用植物园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药用植物园园林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多元功能和分区设计的分析,探索此类型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9)
目的:对大理地区一些特色的中草药,进行文献挖掘,整理其药用研究价值;深入了解当前大理民族民间医药行业的现状。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调研发现大理州一些药用植物在民间有特色用法;随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逐年减少,大理州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结论:通过调研为进一步探索民族药的实用性、多样性、有效性和开发利用前景奠定了基础,并对大理地区民族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为药用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草药的栽植、研究和普及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在当今我国各地植物园的编制与内容中,药用植物栽植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项目了。药用植物栽植区在国内大致有三种类型:(1)以药用植物(名贵或特色药材)和我国古代名医为题材而创作的园林,这主  相似文献   

12.
美国植物园的公众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植物园的需求不断变化,植物园从最初的药用植物园发展成为集科教、文化、娱乐、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选取14个美国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园内公众活动进行归纳整理,将其分为教育类、体验类、艺术类和租赁类四大类,并对每一类活动的内容、与植物园环境的关系、对植物园概念的扩展、和公众的互动、活动收费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全方位的科普教育、近自然的活动体验、多领域的艺术交流、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是美国植物园公众活动的主要特点,这对中国的植物园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4,(4)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便是大学植物园,而植物园的发展也同大学有着紧密联系,我国的大学植物园多为"园中园"或"园外园"的形式,而将植物园与大学校园"两园合一"的做法尚属试探性。大学校园主要是为该大学师生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提供可供游憩、交流的户外场所,以及营造良好的生态与人文环境。植物园一般是由科研机构建立,用于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和推广利用植物,以及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供群众观赏游憩的园地。科研与教学是大学的职能,如果将大学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建立"两园合一"式大学植物园,便能带给"两园"多种便利与互惠,亦能成为一种新型园林形式。  相似文献   

14.
魏小皖  廖菊阳 《园林》2021,(4):52-57
植物景观作为植物园的主体景观表现形式,同时蕴含着自然和人文的内涵与品质,因此科学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尤为重要。进行上位规划分析和实地调研之后,设立规划目标和原则,基于植物分类学理论,确立"植物进化之脉"的规划理念;通过分区规划、季相规划及专类园规划,明确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植物展示的亮点,即主要展示作为株洲市花的金缕梅科植物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作为长株潭地区亚热带树木代表的壳斗科植物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以及代表神农本草文化的药用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等。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规划研究,加强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乡土植物的搜集保护,探索了中亚热带地区植物园植物景观营建方法,为今后植物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4)
药用植物石斛由于生境狭窄、繁殖能力低以及过度采掘,已成为濒临灭绝的植物品种。为更好的综合利用药用石斛资源,实现石斛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了解我国野生药用石斛的资源概况、存在问题和开发利用现状,增强对植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综合了国内外学者近年在药用石斛资源保护与研究方面的结果,阐述了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石斛濒危原因和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石斛的保护措施,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深入开展人工繁殖研究,解决野生药用石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苏药用保健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全国共有药用植物11 000种以上.许多药用植物除了入药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保健作用.论述了药用保健地被植物的概念,并根据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养生保健功能将其进行了分类.初步探讨了不同药用保健观赏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了其在园林绿地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合理开发利用药用观赏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事件热点     
正2016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讯2016年10月25日至27日,2016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联合中国植物园联盟、中国公园协会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中国环境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迁地保护专业委员会、BGCI、国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植物园之旅 新加坡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卫昌  张雪 《园林》2004,(3):6-7
新加坡植物园地处新加坡市中心,创建于1859年,面积52公顷。土地由农业园艺协会捐助,因为当时规划的是一个休闲观赏场所,协会在此举办了多次花展。1874年由于协会经济困难,把植物园移交给了政府。为了满足植物园发展的需要,殖民政府邀请了在邱园接受过培训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师来管理植物园。从为植物园作出贡献的历任管理者的工作历程可以充分反映出新加坡植物园的发展进程。首任园长H.N.Ridley1888年来到植物园在此孜孜不倦工作了23年。他大力倡导发展橡胶,为植物园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为东南亚橡胶工业奠  相似文献   

19.
帕多瓦植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2019,(8)
欧洲的植物园由最初修道院的花园开始,经过中世纪的草药园、巴洛克花园,逐渐发展成自然风景园林。帕多瓦植物园是世界普遍公认的最古老的大学植物园,位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迷人的城市帕多瓦,最初是由帕多瓦大学植物系主任提出建造一座植物园作教学研究之用。帕多瓦植物园的建造推动了许多现代科学学科的发展。植物园的建造、布局,对后来的造园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大学植物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植物园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我国建立植物园的历史不足百年,至今全国已有植物园近200所,为植物科学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先期为弄清国产植物,出版巨著《中国植物志》,为植物园打下"引种、驯化"的分类学基础,贡献很大。后期为"生物多样性"的号召而为保护物种、迁地保护的任务作出应有的努力,尤其在现代化城市中,植物园已经成为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