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 目前,对黄河下游防洪具有关键作用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建成,并于2001年投入运用。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又加大了对黄河下游治理的投入力度,完成堤防加高551km,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黄河下游防洪预案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编制黄河下游防洪预案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①防洪预案的内容要全面、系统、完善;②要结合实际,使预案切实可行;③责任要明确,措施要具体;④防洪预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挥调度方案要有依据;⑤要注重新材料、新机具的运用,提高预案的科技含量;⑥把握好抢早、抢小的抢险原则;⑦预案内容要简明扼要,格式要规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河58型下大洪水各级频率的洪峰过程的洪水推演,分洪计算表明,利用温孟滩区,沁南洼地和长垣滩区蓄洪,可以消减特大洪水时花园口和孙口的洪峰流量。极大地减轻了洪水对大堤的压力,以较小的投入和淹没损失,取得较大的防洪效益。因此,利用滩区削峰滞洪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黄河多泥沙的特性和特殊的自然条件,黄河下游河道在历史上决口频繁。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下游的防洪减灾措施确保了黄淮海太平原的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采用“实际发生年法”对黄河下游防洪减灾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减免大堤决口、减少滩地淹没、减少凌汛决口及河道淤积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分析另3400.1、65.8、120.0、45.0亿元,由于黄河问题的复杂  相似文献   

6.
从洪水发生的机理看,其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所以可以说,黄河下游的洪水灾害是地质灾害。因此,从地质学角度来讲,黄河下游防洪减灾的对策有:①利用河道泥沙加宽大堤;②根据地质条件加固大堤;③重塑黄河下游河流地貌;④利用中游水利工程将泥沙输送到大海;⑤增大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工程与黄河下游的防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启舜 《人民黄河》1996,18(1):48-50
  相似文献   

8.
9.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把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作为治理黄河的首要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首先对千疮百孔、残缺不全的堤防进行了修复,继而先后三次进行加高培厚;自下而上分河段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修建了东平湖分滞洪工程;在干流上修建了三门峡水库,在伊河上修建了陆浑水库,在洛河上修建了故县水库。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同时,组建了强有力的防汛队伍,进行了洪水测报、预报和黄河防汛通信系统建设。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经过晋、陕、豫、鲁四省党政…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河下游现状工程及地形条件,把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划分为9个片区,分析了黄河洪水与保护区洪水遭遇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下游洪水风险分析采用的洪水来源及量级;利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保护区洪水淹没范围;根据保护区社会经济情况,利用ArcGIS平台,分析了各保护区溃口后影响人口、淹没耕地面积等指标;提出了黄河下游溃口后的应急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21世纪黄河下游防洪减灾的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时Yang 《人民黄河》1999,21(12):1-3,8
从自然因素看,黄河下游洪灾的形成,不仅由于洪水本身量的大小,更主要的是泥沙太多,致使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排洪能力日益降低,河势游荡变化剧烈。因此,为了减灾,既要控制和削减洪水,更要着重解决河道的泥沙淤积问题。然而,多年的实践说明,解决泥沙淤积需要采取多种途径,通过长期努力才能奏效。因此,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将是今后治理黄河的一项长期的首要任务。1 21世纪黄河下游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黄河下游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主要来自三门峡至花园口和三门峡至河口镇两个区间。前者称为“下大洪水”,后者称为“上大洪水”。人…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开发与防洪问题相当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黄河下游控导工程的逐步完善,国家对黄河下游防洪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滩区治理开发和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的形成原因及典型洪水漫滩情况及灾情分析,提出了五种滩区防洪减灾措施,即引洪淤滩、滩区安全建设、补偿政策、堆沙筑堤修建第二道防线和建设软约束林带导流工程等。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近期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入运用,黄河下游防御大洪水能力增强,但由于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现有防洪工程还不完善,因此防洪形势仍很严峻。主要问题有:泥沙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根本解决,历史上形成的“地下悬河”局面将长期存在。下游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堤防质量差,险点隐患多,断面不足,仍有溃决的可能;高村以上河段控导工程不完善,河势尚未得到控制,主流游荡多变,“横河”和“斜河”类重危及堤防安全,而且又建工程标准低,急需加固;东平湖滞洪区围坝质量差,退水不畅,安全建设遗留问题较多;防洪非工程措施不适应防汛抢险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近期防洪治理急需采取的对策是:大力 开展放淤固堤;加强游荡性河段的河道整治;进行东平湖滞洪区除险加固;加强滩区安全建设,尽快兴建沁河河口村水库;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郝金之 《人民黄河》1998,20(12):14-15
1998年夏,长江、松花江流域大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一名治黄工作者,深感恐惧不安!黄河不是不来大水,而是大水还没来。倘若长江、松花江大水发生在黄河流域,黄河将会是什么情形?尽管长江、松花江的情况与黄河有所不同,但是,从了解到的一些出险情况和采取...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库受调水调沙和水库移民高程的限制,2000年汛期只有22.8亿m^3的防洪库容,可以部分发挥拦洪作用。按照2000年黄河防洪任务和不调度原则,在分析研究小浪底水库和其他防洪工程的防洪作用及调度运用方式的基础上,制定出2000年黄河下游各级洪水调度预案。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防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金池 《泥沙研究》2001,31(4):7-11
河道的形态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水来沙过程长期塑造的结果,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河道滩槽结构形成的机理,证明了天然河流中滩槽稳定结构是洪水与枯水长期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来水来沙条件的趋势性改变将导致滩槽结构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出现无明显主槽的局面,一些季节性河流的例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论,从黄河下游这些年河床变化的特征分析,如不能有效改变长期断流和主槽泥沙淤积状况,大堤约束较小的河南河段也有向无明显主槽的完全游荡性河流变化的趋势,顺堤行洪,大堤偎水的频率将大大增加,从防洪减灾角度出发,提出了黄河下游今后河道治理可能主要在于来水来源的合理调度,河道河势控制工程的管理和滩区防洪减灾软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在较长时间内受下泄清水影响,河道冲淤演变及排泄能力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现场查勘的基础上,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下游河道演变、排泄能力变化特点的对比,分析了黄河下游防洪面临的新形势;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下游河道发生冲刷,但艾山以下窄河段冲淤变化不大,近年来形成的淤积萎缩的状况难以很快改观。游荡性河段调整剧烈,工程出险机遇增大;河道水位流量关系中水流量以下部分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中水流量 以上部分水位降低幅度可能会明显偏小,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防汛技术基础数据库是黄河防汛的迫切需要 黄河下游是一条横贯黄淮海平原的“悬河”,临河滩面高出背河地面3~5米、最高10米,是历上洪灾频繁的河流。建国以来,黄河中下游初步建成了以干支流水库、提防、河道整治工程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构成防御洪水的屏障。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3,(10):57-59
通过对现状条件下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总结和对近年来治黄思路和战略布局的分析,确定黄河下游防洪的对策措施为:通过防洪工程控制大洪水、特大洪水、冰凌洪水;考虑洪水的资源属性和造床功能,充分利用中常洪水;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塑造人工洪水,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扩大河道主槽行洪输沙能力;进一步提高防洪工程调控能力,加快堤防工程建设和河道整治步伐;搞好东平湖滞洪区和沁河下游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河道整治在黄河下游防洪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河道整治的发展历史,并对河道整治前后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河道整治在防洪中的作用:①改善了不利河势,缩小了主溜摆动范围,改善了河道平面形态,保证了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②河道整治使流路基本稳定,增强了对洪水的控制作用,改变了堤防冲决的威胁和临堤抢险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