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地表起伏大,泥质白云岩发育,速度横向变化快,地震反射层位与钻井层位深度误差大,构造高点与控制圈闭的小断层难以落实等难点问题,在成像处理中采取以下方法技术,利用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提高近地表速度建模精度;采用高密度小步长沿层百分比扫描、井速度趋势约束提高均方根速度场精度;采用速度场低频趋势约束与地震解释层位约束的方法进行层析反演,构建深度域初始层速度模型。结合射线密度分析、低降速带及高速层的速度分析,将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得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与中深层速度模型进行融合建模。为了消除各向异性引起的深度误差,利用各向同性速度场以及深度误差生成多属性数据库,对比分析深度域地震解释层位与钻井层位深度吻合性,不断更新各向异性速度、δ与ε模型,直到各向异性成像横向不出现构造异常点,纵向井震层位深度误差小于10 m为止。依据各向异性速度场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提高了井震匹配关系以及地震资料信噪比、保真性和断裂成像精度。通过对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进行解释,发现了一批断块圈闭,在圈闭高点部署的B437井、B443井、B449井获高产油流。  相似文献   

2.
速度建模的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英  张研  陈立康  崔兴福 《石油物探》2006,45(5):503-507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迭代修正过程。影响速度模型精度的因素,除了速度反演算法之外,还包括复杂近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处理和观测系统的不规则性。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出发,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建立精确速度模型的对策。在地震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首先采用测井约束法建立初始宏观层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多域双重迭代法进行优化更新,以达到满足叠前成像精度要求的目的。另外,针对我国西部山地冲断带地区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速度建模的思路和对策,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钻驱动处理作为将地面地震资料应用于开发地震的有效方法,对规避钻井风险,提高钻井成功率具有现实意义。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随钻资料便捷地提高地面地震速度模型的精度,从而提高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指导钻井轨迹调整。为此,提出井驱地震速度模型修正技术,即在传统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基础上,将正钻井已钻地层的速度、深度信息作为约束,结合周围已钻井的测井、VSP资料快速修正现有地震速度模型,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地下地震成像,实现对未钻遇地层的地质描述与预测,提高钻井成功率。油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缩短了速度模型更新迭代的时间,可满足随钻驱动处理对精度和时效性的需求,对于正钻井实时提高钻前预测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叠前深度偏移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有力工具,但与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其速度敏感性较强,这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瓶颈。库车大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地表结构和地下构造的双重复杂使得该区地震成像难度很大。介绍了处理解释结合,多重约束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通过表层调查、层析反演、井资料约束、非地震资料等多信息的融合应用,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5.
叠前深度偏移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有力工具,但与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其速度敏感性较强,这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瓶颈。库车大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地表结构和地下构造的双重复杂使得该区地震成像难度很大。介绍了处理解释结合,多重约束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通过表层调查、层析反演、井资料约束、非地震资料等多信息的融合应用,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6.
复杂构造识别的可靠性,取决于地震资料的偏移归位成像精度,而可靠的归位成像取决于偏移速度场建立是否符合地质构造解释模型。求取高精度偏移速度,是约束地质构造模型做好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为此,针对研究区复杂构造的地质特征,建立了合理的地震地质构造解释模型及相应的偏移速度场;依据斯奈尔定律,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了较可靠的归位成像;共解释5个断层地层圈闭(其中1个地层圈闭),刻画了3个二叠系夏子街组扇体,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复杂构造识别的可靠性,取决于地震资料的偏移归位成像精度,而可靠的归位成像取决于偏移速度场建立是否符合地质构造解释模型。求取高精度偏移速度,是约束地质构造模型做好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为此,针对研究区复杂构造的地质特征,建立了合理的地震地质构造解释模型及相应的偏移速度场;依据斯奈尔定律,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了较可靠的归位成像;共解释5 个断层地层圈闭(其中1 个地层圈闭),刻画了3 个二叠系夏子街组扇体,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广泛应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存在明显缺陷,即在对含有方位角信息的多个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时,往往使用同一偏移速度,这种未顾及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做法会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采用在方位角道集上进行速度分析、在偏移过程中保留地震资料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信息的改进措施,提高了裂缝预测的精度。对实际工区叠前地震资料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进法进行裂缝预测,并与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得到的裂缝信息对比,展现了本文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该盆地内构造最复杂的区域。一直以来,高陡构造区的地震成像问题是南缘油气勘探的一个瓶颈。通过对南缘古牧地地区新、老两块三维开展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解释,探索出一套适用于高陡构造的处理解释配套技术。围绕地震成像精度,处理上优选适用于攻关区的静校正技术、叠前保幅去噪技术、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针对性技术措施,解释上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进行合理构造建模及精细速度建模。通过一体化攻关,攻关区断裂带资料空白区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地层结构更加清楚,"南北分带、纵向分层"的地质结构特征更加明朗,明确了勘探主攻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该盆地内构造最复杂的区域。一直以来,高陡构造区的地震成像问题是南缘油气勘探的一个瓶颈。通过对南缘古牧地地区新、老两块三维开展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解释,探索出一套适用于高陡构造的处理解释配套技术。围绕地震成像精度,处理上优选适用于攻关区的静校正技术、叠前保幅去噪技术、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针对性技术措施,解释上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进行合理构造建模及精细速度建模。通过一体化攻关,攻关区断裂带资料空白区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地层结构更加清楚,"南北分带、纵向分层"的地质结构特征更加明朗,明确了勘探主攻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对采集参数差异较大的多块三维区块开展连片处理时,传统的基于MPFI,ALFT,Low-Rank及MWNI等理论的规则化方法要么无法有效克服空间假频,要么无法满足其线性假设条件,不能真正实现保真规则化处理。针对这一问题,在传统MPFI算法的基础上,将不含假频的低频信息谱作为先验信息进行加权,实现了加权MPFI数据插值,并建立了规则化方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MPFI方法相比,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空间假频,实现多块三维区块的连片规则化处理;另一方面,该方法并未增加额外的地质信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测系统的空间采样属性,具有比传统规则化方法更高的保真性。通过数据正演模型试算及野外地震数据实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对野外地震资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性质,以X射线衍射定量评价黏土矿物赋存特征为基础,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二叠系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15块黏土矿物样品进行了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的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伊利石(体积分数为3.07%)及高岭石(体积分数为1.86%)是研究区主要的黏土矿物;黏土矿物本身发育丰富的微-纳米级孔隙,并贡献部分储集空间,同时也是论证次生溶蚀孔隙形成的间接证据;绿泥石主要起到晚期充填破坏孔隙的作用,伊利石及伊/蒙混层的大量出现会破坏储层性质;可动流体修正参数将孔隙表面亲水性考虑在内,突出了亲水性黏土与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关系(R2>0.70)。该项研究提供了致密砂岩气藏黏土矿物与储层性质耦合关系的新视角,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柴西南地区)的基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已发现昆北等油气藏。为明确研究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成藏模式,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三维大连片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柴西南地区深大断裂较为发育,并控制了基岩油气藏的分布;同沉积逆断裂Ⅺ号、Ⅷ号及阿拉尔断裂早期活动控制了三大生烃凹陷的发育;基底的深大断裂在关键成藏期均比较活跃,为油气初次运聚成藏提供了垂向运移通道;②深大断裂控制的古隆起区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且风化壳中裂缝和溶蚀孔十分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③基岩风化壳上覆泥岩盖层的封盖能力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深大断裂的晚期活动会降低盖层对基岩油气藏的封盖能力;④建立了以深大断裂为核心的基岩油气成藏模式,即紧邻生烃凹陷的深大断裂-古构造背景-优质的泥岩盖层共同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成藏;⑤深大断裂上盘的扎西鼻隆、乌南鼻隆和跃进斜坡的Q3古鼻隆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于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 区克下组冲积扇储层构型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 区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冲积扇储层为例,建立了不同级次构型单元的地震地质识别方法,总结了扇中多期次砂体垂向叠置界面的响应特征及侧向接触关系,形成了地震地质-动态相结合的砂体构型空间解剖方法。 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双物源沉积特征;扇根与扇中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叠瓦式”,在平面上,地震属性表现为“雁列式”特征。  相似文献   

15.
PetroChina‘s natural Exploration Situationand Problems   Exploration situation   Recently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of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etroChina) was in good situation. Its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气》2003,10(3):26-28
PetroChina has completed 69.96 percent of its annual planned basically proven reserves, 78.75 percent of its annual planned controlled reserves and 166.26 percent of its annual planned basically proven natural gas reserves. President of PetroChina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y Hu Wenrui made the following briefings at China Central TV Station on July 2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川南威远-长宁地区龙马溪组古氧化还原条件及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对4口取心井开展了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①威远-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整体富集V、Ni、Ba、Th和U等元素,亏损Cr元素;龙一2亚段整体富集V、Ba、Th和U等元素,亏损Co和Cr元素。②龙一1亚段沉积初期,研究区为缺氧环境,至中晚期,威远地区演变为贫氧或含氧环境,长宁地区演变为含氧环境。③龙一2亚段沉积时期,威远地区WD204 H井区为稳定的含氧环境,WD201井区仍为贫氧或偶含氧环境,而长宁地区整体处于稳定的含氧环境。④龙一1亚段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古氧化还原条件控制,龙一2亚段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古生产力强弱控制。该研究成果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气》2005,12(1)
PetroChina and Shell China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y Limited announced on May 17, 2005, that they would go ahead with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Changbei natural gas field in China's Shaanxi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first onshore natural gas field project of Shell in China. The total development costs for the project will be about US$ 600 million.  相似文献   

19.
在粗己烷加氢精制装置中,以重整抽余油经精馏分离脱轻重组分的粗己烷为原料,采用LY-2005镍系催化剂,对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温度为120℃,氢气/原料油(体积比)为100,体积空速为1.0 h~(-1)的条件下,LY-2005催化剂对粗己烷具有优异的加氢活性。在此条件下,当催化剂运行了456 h后,苯的脱除率达到99%以上,溴指数控制在6×10~(-2) mg/g以内,含硫质量分数低于0.5×10~(-6),加氢产品质量满足GB 1886.258—2016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物炭法(PACT)-湿法氧化再生(WAR)组合工艺,处理电脱盐污水产生的碳泥混合物,确定了WAR装置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考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不同类型粉末活性炭(PAC)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WAR装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40℃,反应压力6.5 MPa,反应时间6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PAC经氧化再生后,比表面积与孔容均大幅下降,孔径则增大,糖蜜值略有升高;选择粒径为76μm,碘值为900 mg/g的PAC用于PACT-WAR组合工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