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以中新生代陆相湖盆勘探为主的中国,随着勘探领域由湖盆的浅水区转向深水区,打破了深水区为油气勘探禁区的观念。而深水细粒沉积的研究程度低,早期大多集中于烃源岩生油潜力分析。为了更好地认识深水区细粒沉积类型及成因,为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在调研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深水区的沉积相及岩石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深水原地沉积、凝灰岩、深部热液、远端浊积岩、放射性铀等的特征及成因,认为岩矿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研究细粒沉积的主要手段,而纳米技术将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研究方法。深水区细粒沉积中发育一定量的孔隙,且由于其紧邻烃源岩,很容易聚集成藏,今后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笔者从取心井岩心与测井资料入手,通过对长63油层沉积相精细研究,认为长63油层为三角洲前缘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按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并对各亚相、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其中以中扇分支水道微相最为发育,占整个浊积扇面积的80%。在此基础上,对有利沉积微相、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及沉积模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深水重力流成因的致密砂岩油藏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深水环境水动力复杂,填隙物类型及含量变化大,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了深水沉积储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矿物自动识别与分析系统(QEMSCAN)、电子探针和纳米CT等实验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深水致密砂岩不同填隙物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精细表征,探讨了不同填隙物对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基并非完全致密,经过成岩改造后的杂基能够产生一定数量的杂基晶间孔和杂基溶孔,孔径介于20~1 000 nm,构成了复杂的杂基次生孔隙网络。当杂基含量≤7%时,杂基次生孔隙发育,对储层产生积极影响。当杂基含量>7%时,杂基次生孔隙发育程度降低,加剧了储层的致密。粘土矿物胶结物的晶间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孔隙度的降低,但不同粘土矿物的形态、产状及对储层造成的敏感性又加剧了粘土矿物与渗透率关系的复杂性。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含量的高值区,储层物性通常较差,优质储层多分布在高岭石的发育区;碳酸盐和硅质胶结物是深水致密砂岩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杂基含量≤7%,且高岭石胶结物相对发育的地区是深水致密砂岩油藏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重力流沉积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沉积成因不明等问题,利用岩心资料和钻测井数据,对长6段重力流沉积类型、分布规律、沉积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滑塌流、砂质碎屑流、浊流3种沉积类型,可识别出扇根和扇中2类亚相.扇根亚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呈孤立的条带状;扇中亚相发育范围广泛,连...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长73小层远端重力流沉积体是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对其沉积规模、空间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导致水平井的砂体钻遇率低、勘探风险高。利用城页1井导眼井、城页1水平井和城页2水平井的岩心、钻井、录井及测井资料,对城页水平井区长73小层远端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分布特征、砂体结构、沉积过程以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长73小层深水沉积体系发育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深湖相泥质4种沉积类型。砂体以断续分布的砂质碎屑流舌状体为主,单期厚度为0.6~2.5 m。砂体在顺物源方向(NE向)厚度稳定、延续性好,长度可达800 m;在垂直物源方向(NW向)上延续长度多小于150 m,并发生突然尖灭。湖盆西南缘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的失稳滑脱和搬运形成了城页水平井区的重力流沉积,滑脱体搬运过程中主要经历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4个阶段,砂质碎屑流分离体远距离搬运,在湖盆中央整体凝结,形成远端重力流砂体,滑动-滑塌与浊流沉积是砂质碎屑流分离体与湖底、湖水作用的产物。湖盆远端重力流砂体结构受控于三角洲前缘重力流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单期规模,孤立型砂体形成于发生频率低且单期规模较大的重力流事件;连续叠加型砂体形成于发生频率高但单期规模较小的重力流事件;间隔叠加型重力流砂体为前两者的过渡沉积。湖盆远端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深湖相黑色页岩是城页水平井区长73小层深水油气勘探的有利对象,沿B522井、C81井和C121井NE向展布的长73小层细砂岩发育带是勘探"甜点"区,长73小层下砂层组是"甜点"层段,顺物源方向为有利的水平钻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岩心观察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葫芦河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而重力流沉积为区内的主要的沉积体系,且浊积岩广泛发育。在细致分析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编制了沉积相平面图,为后期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拓宽勘探领域,预测有利砂体及油藏展布,指导下一步勘探部署,在大量岩心、野外露头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图像粒度等分析化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类型及致密油藏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岩心中发育大量的深水沉积构造,包括有粒序层理、底部印模构造以及准同生变形构造等,据此将其划分为深水三角洲前缘、砂质碎屑流、浊流以及滑塌重力流等多种深水沉积类型。其中,分布于东北部的深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以及湖盆中部的砂质碎屑流砂体是区内的主要储集砂体,而西部和深水沉积中心的滑塌、浊积砂体为次要储集砂体。致密油藏在区内东北部大面积复合连片,而在西南部则以相对孤立的形式发育。  相似文献   

8.
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剖面、钻井和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特征、沉积微相及其展布和储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藏进行评价,对研究区主力油层进行有利区预测,为下一步油藏的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长6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划分为三期,并对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长6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以铁方解石、铁白云石为主要类型。沉积阶段和早成岩阶段A期方解石胶结物的成因与铝硅酸盐矿物的水化作用有关。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主要与酸性流体对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粘土矿物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1砂组储层孔隙中普遍见沥青,油水关系十分复杂。通过对储层抽提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含沥青岩心洗油前后储层物性对比实验和储层显微荧光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区储层沥青的成因及其对储层物性和油气运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沥青与原油成因不同,沥青成熟度低,且具有强烈生物降解特征。通过洗油实验,含沥青较多的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增加,且后期油主要分布在沥青充填后的残余孔隙中,指出沥青对储层物性和后期油气的运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长81储层存在两期成藏,时间分别在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末。早期成藏的成熟度较低的原油遭强烈生物降解形成沥青,与绿泥石和铁方解石一起充填在储层孔隙中,使储层变得更为致密,源岩后期生成的成熟原油只能进入被沥青等充填后的残余孔中或进入沥青少的储层孔隙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华庆地区位于长7源岩的发育区,油源充足,成藏条件有利,区内也发现许多高产富集区,但该区油的分布不均,局部高孔高渗带测试产大水,如白241等井。根据大量钻测井、试油试采以及储层荧光等分析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的原因,指出长8油藏局部高孔高渗带出水的原因是长7源岩与储层之间存在泥岩隔层,它阻碍源岩生成的油往下运移到长8储层,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输导层控制了该区长8储层的含油性。该认识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8 储层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可作为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 和主要渗流通道,对油气聚集成藏及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裂缝特征及识别是该区储层评价研究的重要内 容。基于下寺湾地区的区域地质、测井、钻井和岩心等资料,从构造应力场研究、薄片观察、常规测井识别 等方面对该区长8 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古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对比, 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的优势方位为北偏东70°;通过岩心薄片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 储层微裂缝发育,连 通性较好;应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交会图”与“常规测井裂缝响应特征”相结合的裂缝识别方法,对 该区单井裂缝进行识别,认为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的裂缝多发育在泥岩段。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通过岩心观察, 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 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 段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 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组合为主, 储层物性较差; 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 孔喉半径小、分选性较差, 歪度细, 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有限, 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 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 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 强烈的压实- 压溶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6 段砂岩划分为4 类储层, 其中Ⅰ、Ⅱ类储层是未来开发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长4+5 油层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延长组长4+5 油层组是该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包括长4+51和长4+52共2个小层。通过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对该区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储层的储集性能。结果表明:该区砂岩以长石砂岩和少量岩屑质长石砂岩组成;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 蚀孔为主;喉道以细-微细喉道为主,排驱压力相对较高,属超低渗储集岩。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造成 储层超低渗的主要原因。沉积作用控制了砂体的展布;成岩过程中压实与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大量减少, 而黏土膜胶结、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对孔隙建造具有积极作用。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将该区储集岩划分 为2 类,优质储层的勘探应以沉积作用控制下的多套砂体相互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而上运移到长2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相似文献   

16.
长 9 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最具石油勘探潜力的地层单元之一,而有关该地层单元的储层特征研究非常薄弱,成为制约该区长9 油层组高效勘探开发的难点。 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和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陇东地区长 9 油层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有利储层发育的岩性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机械压实和方解石、石英及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浊沸石等次生矿物的胶结作用对孔喉具有不同程度的封堵,是储层孔隙缩减、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早期次生绿泥石环边和伊/蒙混层环边胶结物虽然占据了部分孔隙和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但同时也增强了砂岩的抗压实能力和抑制了次生石英沉淀,是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和有利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深部有机酸热液对不稳定组分的溶蚀作用有利于各类次生孔隙的发育,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贡献最大,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