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兰芳 《福建建材》2023,(10):114-116
从职业能力本位出发,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以教育教学试点改革为契机,坚持“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育人导向,确立“职业能力全过程培养”的培养目标,探索“模块化层级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双师型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创新“真实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人才精准培养,提升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同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5):22-28
为解决新基建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训场馆欠缺、技术更新较慢、培养应用周期较长等问题,提出以“双元主体”办学为导向,依托“校中厂,厂中校”校企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充分整合“双元主体”优势资源,从学科建设、专业结构、师资力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五个领域,构建“五域融合”标准化校企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建筑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建筑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表明:实施“双元主体”办学机制,能实现校企共商、合作育人的基本目标;通过建设“校中厂,厂中校”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能全面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五域融合”标准化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培养出既懂传统建造,又懂智能建造的符合新基建要求的高度融合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6)
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和应用,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以“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形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86-8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植根的文化沃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是培养国家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采用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法”育人、以“行”育人的培养策略,培育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勇于实现中国梦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5.
面向工业4.0时代建筑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背景下转型升级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转变建筑类专业教育中“以校为主、以企为辅”的传统校企协同教育理念,探索“校企同行”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新理念,通过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创新、特色实践课程体系的搭建、机制保障与育人平台的打造,全方位构建“立体交融”的建筑类专业“双主体”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新工科建设,融通多元学科与多方资源,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凝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哈工大范式”,为建筑类专业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全新的启示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详细规划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以期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同步提升。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拓展完善教学内容、构建"沉浸式"教学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教学的深入研究,重识城市空间认知的课程价值体系,以空间正义为切入点,构建"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课程为辅"的专业与育人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切实将专业知识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以"价值体系"为引领的课程培养高阶目标,达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最核心环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特点,阐述基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评估机制的构建,探析思政元素融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以火神山医院建设项目为案例,深入挖掘蕴含在教学案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实践表明,“新工科”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全方位育人和多元化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交通土建专业群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对专业施工工艺、施工流程、质量把控等全方位的能力。通过系统梳理工程教育新要求新方向,以"道路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内容,通过构建统一的道路检测课程新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是高校组织实验教学、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重要阵地。重庆大学以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教室、宿舍、实验室、食堂、场馆、图书馆六大育人阵地。在实验室实践育人方面,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实验室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拓展了育人空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验室格局,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173-174
"课程思政"建设是艺术院校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艺术院校特征,从"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出发,构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立体化、课程育人立体化、育人载体立体化的"课程思政"立体模式,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思政队伍与专任教师同向发力,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课程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三全育人"要求在"立德树人"前提下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举措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跨类硕士生作为当前高校读研的普遍现象,分析发现化"劣势"为"优势"是提高其科研素质的突破口,但其优劣势转化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如何弥补这一个鸿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基于"三全育人"思想构建了跨类硕士生培养机制,包括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实现"全员育人";注重培养全过程与关键环节,实现"全过程育人";合力保障,提高培养质量,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2.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人才战略实施的现实需求,但目前在人才培养实践上普遍存在双创课程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教育主体单一、实践教学平台资源不足、课内外教学环节缺乏融通等问题。以建筑类专业的本科教育为研究案例,为实现学生核心能力综合提升的目标及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建筑类“双创型”人才的愿景,在教学实践中融合了“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愿景的基础上,对建筑类专业教学进行了“专业设计+双创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将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教师实践项目密切结合,实现了“思维与意识培养+市场认知+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在教学过程组织上,通过设置“创新思维与意识培养—市场和赛事认知—实地调研—团队辅导”的进阶式学习任务、交互式虚拟仿真认知与真实项目体验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竞赛导向的激励式教学等方法实施教学,实现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创新。最后,为保障“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运行,应构建以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协作机制,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政产学研协...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要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办出特色,优化实训设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开放校外实习环境是关键因素。结合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实施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633”实践教学新模式,并以自行开发研制的实验实训装置为依托,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实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育人机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育人时“立德”和“树人”同等重要,两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高校里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教育事业新局面。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提出,高校要承担起所有课程的育人责任,推动每门课程要有“课程思政”。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要融入或者渗透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高校在专业授课时,如何架起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桥梁,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鼓励企业参与高校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在工程管理行业的推广与应用,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产教融合。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存在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校企师资流动差及“双师型”教师缺乏、校企协同中参与各方利益不协调及动力不足、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滞后及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急需构建整合行业发展和本科质量标准的课程体系、校企间教师与专业人才流动的师资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3+1”的培养体系、“全过程+多元化”的监督评价体系与校企相长的协同育人平台,以形成“四体系一平台”的协同育人模式。同时,还需形成校企参与动力机制、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保障机制、激发各方参与的激励机制和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以形成“四位一体”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可持续运营模式。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产学研用支持力度,完善法律、夯实产学研用融合的法律基础,并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方面支持;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工程管理类企业加大高校育人的投入,实施工程管理类产业学院专项发展计划并明确办...  相似文献   

16.
新的科技革命、行业的转型升级及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都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将最新的行业技术融入培养计划制定和教学过程,引入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并建成满足学生培养需要的实践基地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结合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建设智能建造协同育人基地的案例,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协同育人基地建设路径,为新工科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必然目标。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的现状,按照土建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要求,本文深入挖掘了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元素,明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培养目标;构建了“立体化、分层次、全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学体系,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颖多样、有趣灵活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弥补了现有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的不足;并以国家在线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3个维度,对思政元素融入此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而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建筑对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本保障。但目前来看,我国施工企业绿色施工技术明显不足,只有通过构建以开放、制度和流程为原则的,以多元干系单位为主体的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体系,才能全方位系统地解决创新不足的问题,全面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建设专业,在3年的建设中,始终“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充分依托中国西部现代物流学院董事单位资源,努力推进“四个合作,深入构建“院港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育人质量,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通过3年的建设,建设成果突出,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建设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对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以东北农业大学水利类专业为例,在有针对性地系统分析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满足现代水利人才建设需求为导向,探索符合未来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办学定位,创建了“多元联动构建育人载体,方案创新培养优秀人才”的教学新模式,并以“重实践、强能力、提素质、求创新”为目标,在“工学结合”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改革,构建的新工科背景下水利类专业“核心能力与多元联动”培养模式符合水利行业发展趋势,提高了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期为水利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