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三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同时建立了以四级层序为地层单元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揭示了探区主要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三级层序边界和四级层序的水进界面是控制该区岩性圈闭形成的重要因素,岩性圈闭主要分布在四级层序上倾尖灭线附近以及中拐凸起斜坡区297井—克021井一带。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是南海北部陆架区岩性圈闭勘探的首选靶区,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近亿方,对该区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发育类型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岩性圈闭勘探方向,提升陆架区海相沉积体系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受多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复杂水动力条件影响,新近纪古珠江三角洲沉积形成的多成因砂体具有分带性发育和多层系储盖组合纵向叠置的特点,这为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物质基础;东沙运动使东沙隆起在新近纪晚期抬升,断裂体系发育,这为岩性圈闭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惠西南地区岩性圈闭分为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和条带砂发育带3个区带。三角洲平原带以河道型岩性圈闭为主;三角洲前缘带以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前积末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前积内幕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条带砂发育带以形成于局限古地貌背景下的条带状砂岩圈闭为主。分析不同类型圈闭的发育位置、尖灭特征及储层物性,认为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和圈闭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二段层序界面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岩性油气藏油水关系复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层序划分对比。通过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的综合研究发现,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内部可以识别出一个三级层序界面。该界面在岩性上以冲刷面及其之上砾岩或者含砾粗砂岩的出现为标志,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突变接触,该界面在伽马反演剖面上能够识别并且能够追踪对比。界面之下的高水位体系域砂体连通性好、侧向封堵不好、不含油,层序界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及水进体系域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侧向封堵条件好、含油。厘定追踪该界面并寻找该界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层序识别模式和地层叠置样式的建立对于坳陷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预测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为例,通过研究其不同沉积体系的充填过程及叠置关系,建立了坳陷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发育模型:①低位体系域发育,沉积物供给充足,缓坡背景发育广泛的河道侵蚀地貌,下切谷欠发育,在古地貌剥蚀洼陷内(残余可容纳空间)与构造单元转换的斜坡带发育大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沉积,侧向连续分布,油气勘探上应以寻找背斜构造油气藏为主;②基准面逐渐上升,水进体系域物源供给逐渐减弱,发育退积型的正常河流三角洲体系,易形成上倾尖灭型、盆底滑塌扇型岩性地层圈闭;③高位体系域基准面经历上升-停滞的过程,物源供给逐渐增强,发育进积型的正常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结论认为:水进体系域是该区岩性圈闭勘探的最有利层序,分布在凸凹转换部位凹陷一侧的滑塌体具备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目前现实的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白家海—五彩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构造圈闭不发育,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为满足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要,提高储集层、隔层预测的精度,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侏罗系识别出12个基准面升降的转换面,根据基准面旋回划分,将侏罗系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根据精细地层对比分析,侏罗系隐蔽油气藏的圈闭主要是位于层序Ⅲ基准面下降期湖退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层序Ⅴ、Ⅵ基准面上升期的河道砂体。图3参18  相似文献   

6.
白家海一五彩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构造圈闭不发育,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为满足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要,提高储集层、隔层预测的精度,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侏罗系识别出12个基准面升降的转换面,根据基准面旋回划分,将侏罗系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根据精细地层对比分析,侏罗系隐蔽油气藏的圈闭主要是位于层序Ⅲ基准面下降期湖退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层序Ⅴ、Ⅵ基准面上升期的河道砂体。图3参18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的珠江组下段地层中识别出一个半三级层序,且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等多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储集砂体的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北坡的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及特征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随着海平面升降,研究区发育的储集砂体包括低位时期的低位扇砂体、水道化砂体、斜坡楔状砂体,海侵时期和高位时期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其中,低位体系域砂体上倾方向尖灭于陆坡区,侧向受泥岩封隔,易形成隐蔽油气藏,而高位砂体与海侵砂体由于侧向连通性好,在上倾方向受断层的封堵,可形成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伊深1井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新近系狮子沟组试气获得工业气流,指示新近系狮子沟组中可能存在生物气。为突破柴达木盆地一直局限于第四系寻找生物气的局面,拓宽生物气的勘探领域,采用钻/测井、地震及米兰科维奇旋回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湖坳陷北斜坡新近系狮子沟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狮子沟组相当于一个三级层序(长期基准面旋回),在狮子沟组可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进而划分出5个四级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层序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层序Ⅲ(Sq3)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时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尖灭及砂岩透镜体圈闭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
层序地层分析在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良清 《石油学报》2000,21(5):7-11
裂谷盆地演化可分为裂谷初始期、深陷期、后裂谷早期和后裂谷晚期阶段.反映构造阶段演化的关键界面为前裂谷期不整合面、水进面、最大洪泛面和后裂谷早期沉积顶部不整合面.最大洪泛期的沉积物可能是烃源岩最发育的层段.关键界面作图与烃源岩的确定对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裂谷盆地的成藏组合类型为前裂谷期潜山油气藏;裂谷初始期低水位体系域河流、三角洲和水下扇砂砾岩体油气藏;裂谷深陷期水进体系域重力流水道砂体和浊积扇体油气藏;后裂谷早期高水位体系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和河流砂体油气藏;具断—坳叠合结构盆地的坳陷阶段发育下切谷、河流—三角洲和滨岸砂岩油气藏.在21世纪我国油气勘探实践中,应加强含油气大区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成因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寻找新的含油气凹陷与含油气层系、寻找隐蔽圈闭与老区挖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埕岛东斜坡下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的浅海、极浅海海域 ,其东斜坡地区是拓展勘探的新区带 ,主要勘探目标是东营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的非构造型圈闭。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东三段、沙一段的砂体分布规律 ,对东斜坡的继续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根据对地震、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结合邻区的研究 ,将东斜坡地区下第三系划分为 2个层序和 7个体系域。该地区发育 5套含油砂体 ,层序边界附近的低水位体系域、下降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上部沉积砂体最为发育 ,主力含油砂体位于层序Ⅰ与层序Ⅱ之间的层序界面附近。埕岛东斜坡地区下第三系广泛发育在斜坡背景上形成的岩性尖灭型、不整合面遮挡型、超覆尖灭型油气藏 ,层序界面附近往往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层段。图 4参 7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岩性油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丰洼陷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处在凹陷东北边缘的特殊位置,成藏条件优越.古近系岩性油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砂体被断层切穿的岩性油藏3种类型.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浊积岩砂体的性质和分布,砂体分布范围内有利的构造位置和有利的沉积储集相带成为控制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因素.油气勘探方向应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两种成因的储集砂体展开.  相似文献   

12.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赛中洼槽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赛汉塔拉凹陷是典型的单断断槽式凹陷,在构造油藏勘探步入低谷的情况下,提出转变勘探思路"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大胆设想,通过重新处理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体系域研究、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和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选准有利目标取得成功;其洼槽带的油气成藏条件仍然受控于构造背景、油气资源和沉积砂体分布;其岩性油藏主要分布于洼槽带具有构造背景的部位;油藏类型以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透镜体岩性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3.
民丰洼陷岩性油气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民丰洼陷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处在凹陷东北边缘的特殊位置,成藏条件优越。古近系岩性油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砂体被断层切穿的岩性油藏三种类型。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浊积岩砂体的性质和分布,砂体分布范围内有利的构造位置和有利的沉积储集相带成为控制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因素。油气勘探方向应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两种成因的储集砂体展开。  相似文献   

14.
受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控制,沉积盆地地层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旋回的多级次性。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具有自相似性特征。陆相盆地大型三角洲-浊积体系层序地层划分与构成分析表明,沉积旋回的自相似性导致不同级次层序的沉积相构成与储层分布规律的自相似特征。与三角洲大规模进积作用伴生的浊积成因的"低位扇"通常紧邻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在长期旋回内部,具有一定规模的浊积扇体同样出现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早期,沿中期旋回(四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层序地层构成的自相似性特征导致与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伴生的浊积成因砂体乃至岩性圈闭油藏分布的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海相碎屑岩储层是一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在塔中和塔北地区勘探已有突破。但有关这套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利于下一步的勘探。通过野外露头精细沉积学观察及室内镜下分析,揭示柯坪露头区柯坪塔格组由3个三级层序构成,其内发育以大型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等沉积。同时,层序底界大型下切水下分流河道的发现,预示着深水区可能存在大型深水浊积砂体。柯坪塔格组该类三角洲沉积组合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碎屑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较好的油源条件、面状分布的砂体及多套储盖组合构成了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而其深水区可能存在的浊积砂体也是潜在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诸要素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层序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生、储、盖、运移和聚集等成藏诸要素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之下、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附近;体系域和沉积基准面旋回对油藏类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湖侵体系域发育以地层为主的油气藏,低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发育以岩性为主的油气藏;不同级别层序界面附近砂体成藏率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王庄地区沙三上亚段层序地层与非构造油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上亚段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该段是一个三级层序,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由 2 个准层序组组成,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各为 1 个准层序组。通过研究低位体系域两个准层序组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认为该时期发育 3 个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是有利储集体,并对该区的构造特征和砂体配置关系加以分析,指出了非构造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下第三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建立了沾化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7个三级层序、51个体系域、70个准层序组和109个准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终止结构特征、准层序组叠加方式的转换和岩性剖面,识别出层序边界、首次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等关键界面。根据准层序组的叠加型式及地震相区分沉积体系类型,恢复了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低位体系域沉积体系类型丰富,以三阶坡折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低位楔-低位扇为特征;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每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组合具有成因上的连续性。强烈断陷期发育的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断层面相配置的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9.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层序-体系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层序-体系域格架内对库车坳陷西部库姆格列木群各岩性段进行分析对比和沉积古地理恢复,建立层序-体系域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和配置体系,对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区进行预测。库姆格列木群三级层序Esq1低位体系域和Esq2低位-水进体系域发育两套粗碎屑砂体,Esq1和Esq2层序的盐岩、膏岩和泥岩广泛分布,封盖能力好,与两套砂岩储集层构成优质储盖组合。从有利储集体分布来看,北部山前带向盆地推进的河流体系、西部温宿凸起东缘的扇三角洲体系及南部英买古低隆起带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体系形成有利储集砂体,坳陷北缘克拉苏大北区带、南部秋里塔格却勒及其以南地区、西部温宿凸起北部及东部地区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图6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