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J19区块泉头组四段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定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叠置类型主要包括分离式、叠加式、切叠式、替代式4种垂向叠置样式和间湾接触、堤岸接触、对接式、侧切式、替代式5种平面接触样式,并总结了相应的识别标志。研究区单砂体宽度介于200~800m,单砂体厚度介于4~8m。分离式的叠置砂体顶部剩余油富集;叠加式、切叠式、替代式(垂向)叠置类型的砂体厚度不同、注水方向不同,对剩余油分布范围有较大影响。间湾接触、堤岸接触、对接式的砂体横向不连通,在两个单砂体之间易形成侧翼剩余油富集;侧切式和替代式的砂体,横向连通性好,剩余油不易富集。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定边地区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背景下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单砂体横向和纵向间的接触方式,以层序地层学和测井学及沉积学等理论知识为指导,综合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及测井资料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定边油田YGS区块长4+5油藏单砂体进行刻画。研究表明,定边油田YGS区块长4+5油藏中单砂体接触模式主要发育独立型、侧向对接型及切叠型3类;在单砂体3类接触类型细分的6种接触模式中,侧切式、垂向切叠式和侧向切叠式属于连通接触,其他接触类型为不连通或弱连通接触;该区域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主要介于2~6 m,宽度主要介于200~650 m,河道平均宽厚比为103。理清单砂体空间叠置样式,对识别油水沟通路径和多层系油藏的注水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姬塬地区长4+5 油层组发育交错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内部接触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藏分布规律及水驱开发效果。开展长4+5 油藏单砂体界面识别划分、剖析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的精细研究,有利于姬塬地区长4+5 油藏的持续稳产及高效开发。基于单砂体界面的识别划分标志,综合应用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刻画 砂体内部接触关系,进而厘清砂体横向交错与垂向叠置关系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4+5 油藏砂体垂向叠置关系有切叠式、叠加式和分离式3 类,其中切叠式砂体较均质,含油性好,水驱动用程度高,其次是叠加式砂体;单砂体的侧向接触关系可分为侧切式、对接式和孤立式3 类,不同接触关系反映了河道砂体井间连通程度的差异,进而影响油井注水见效周期,其中侧切式接触关系对应的油井注水见效时间短,其次为对接式、孤立式单砂体所对应的油井见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河口坝、滩坝等微相。浅水三角洲砂体划分为4个构型级次(5~8级),本次研究的单砂体属于8级构型单元。综合利用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识别了单砂体的6种侧向接触样式: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河道-河道切叠式、滩坝-滩坝拼接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和泥岩分隔式。井间示踪剂资料显示,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侧向接触样式砂体连通性最好,其次为河道-河道切叠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和滩坝-滩坝拼接式,最差为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模式,其中浅水三角洲平原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和溢岸,单一分流河道砂体间接触样式主要有侧向切叠、侧向与溢岸砂体相连、垂向叠加和斜列叠加4类;浅水...  相似文献   

5.
下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盒8下段)是苏里格地区主要的含气层段之一。为了认识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辫状河砂体发育特征及有效砂体叠合模式,厘清剩余油气制约因素,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密井网区,开展了地下高能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界面约束条件下的河道发育模式及砂体分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盒8下段发育高能水动力为主的辫状河沉积,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心滩、辫状河道,少量决口扇、泛滥平原。辫流河道砂体以水平叠置型为主,河道迁移频繁,砂体垂向上相互切叠、平面上大面积连片、非均质性强。基准面升降控制河道沉积,进而控制砂体发育模式和有利储层。研究区主要砂体叠置模式可归纳为独立式、接触式、切叠式和多期切叠式。低可容纳空间砂体形态主要是切叠式和多期切叠式,砂体连通性好,河漫细粒沉积不发育。高可容纳空间的细粒沉积明显增多,砂体以接触式和孤立式分布为主,砂体连通性变差。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高能水动力环境下形成的叠置型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空间,主要位于5级界面上部;较低能水动力环境下形成的细粒沉积构成了主要的隔夹层,影响油气渗流。  相似文献   

6.
三角洲前缘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通过野外露头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和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描述和取样,综合室内分析化验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的沉积特征与砂体构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为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的淡水,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微相,长9油层组浅水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包括非连通式和连通式2种,侧向接触样式包括对接式和切叠式2种。地形坡度和湖平面升降共同控制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是影响复合砂体空间发育样式的重要因素,缓坡使得河道下切能力相对较弱且具有平面交切的特征,湖平面上升和物源供给减少使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之比增大,导致砂体连通性减弱,河道—河道切叠和河道—河口坝切叠的砂体构型模式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完成了南堡1-1区东一段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划分。通过总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分析了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1区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5. 2~11. 5 m,宽度最大可达400 m;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剖面上存在分离式、叠加式、切叠式3种接触关系,以分离式为主;平面上存在分离式、相变式、对接式、切割式4种接触关系,以切割式为主;在空间上可组合成12种基本接触类型,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分离+切割、叠加+切割、叠加+对接、切叠+切割等;湖泊水体周期性变化、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通量比值(A/S)、动态地貌形态变化等因素共同形成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剖面下切能力有限而平面频繁改道交切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南堡凹陷X油田东一段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砂体空间展布认识程度较低。综合应用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及地理环境,建立研究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层次划分体系及空间结构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单一砂体界面识别标志,纵向上主要依据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含砾砂岩层,侧向上通过砂体顶面高程差异、厚度差异及曲线形态差异等;(2)根据砂体接触关系,总结出侧向叠置式、垂向叠置式、分离式及水平搭接式4种砂体空间结构类型;(3)对砂体半定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区砂体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平面上多呈交织条带状,局部呈斑块状,砂体组合样式以侧向叠置为主,占比63.6%。根据研究成果开展优化注水、产液结构调整,有效指导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9.
涠西南凹陷F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一段,现今产量下降快,稳产难度大,急需进行注采优化调整。通过对沉积相和砂体叠置关系研究,分析了储层连通性,厘清储层分布和连通关系。通过岩心相和测井相分析,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背景下,细分出4种微相,采用连井剖面微相对比、储层地震反演及连通性分析刻画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划分出切叠型、叠加型、接触型和孤立型等4种砂体叠置类型,不同砂体叠置关系具有不同的连通特征。依据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砂体叠置关系和地震储层反演综合研究形成储层连通性地质初判,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和软件模拟结果对连通初判进行验证与完善,并创新采用注采对应率对储层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最终得到油田各油层储层连通性评价成果。储层沉积微相和砂体连通性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油田的生产调整优化,解决了老油田稳产增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中探25区块泉头组四段为例,通过对单砂体进行成因分析和层次划分,结合复合河道单砂体叠加模式,开展复合河道平面单砂体识别,并进行单砂体分布及连通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主要包括孤立式和切叠式,单砂体空间接触样式包括多层式、多边式、单边式、叠加式、对接式、孤立式六种。层间隔层划分标准为自然伽马大于84.5 API,微电极幅度差值小于0.2Ω·m;层内夹层划分标准为自然伽马回返程度大于16%,深侧向回返程度大于17%。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石化市场投资主体日渐多元化,中东等具有成本优势的石化企业加大向我国市场投放产品的力度,国内的化工产品销售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要应对激烈竞争,必须在实施服务营销战略方面有所作为,从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架构、形成服务营销文化、培养适应服务营销战略要求的人才队伍、加强客户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与服务营销战略相适应的服务体系,通过优良的服务品质和高水平的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有企业积极开展大规模培训领导人员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与国际著名跨国大公司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推动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工作,在培训理念、培训管理、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方面不断完善与创新,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培训规模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是现代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党建工作,如何通过不断创新以有效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基层党建工作和企业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深入地研究和积极地实践。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化肥事业部在企业党建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点制度,并不断创新完善,经实践检验,成效突出。  相似文献   

15.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应确保会计地位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必须从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角度进行改革。要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相关人员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对财务会计人员也应当区分为主要会计人员与一般会计人员,同时,结合各单位情况进行委派。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二段层序界面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岩性油气藏油水关系复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层序划分对比。通过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的综合研究发现,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内部可以识别出一个三级层序界面。该界面在岩性上以冲刷面及其之上砾岩或者含砾粗砂岩的出现为标志,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突变接触,该界面在伽马反演剖面上能够识别并且能够追踪对比。界面之下的高水位体系域砂体连通性好、侧向封堵不好、不含油,层序界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及水进体系域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侧向封堵条件好、含油。厘定追踪该界面并寻找该界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地质统计学应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质统计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介绍地质统计学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储层预测、解决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数据整合、储层建模及不确定性描述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地质统计学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取自蒸汽过热炉辐射室集气管出口管线管帽失效部位的材料进行了腐蚀部位宏观形貌检查、化学成分、夹杂物、金相组织、氧化物、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认为封头是在高温蒸汽的冲刷腐蚀和高温氧化腐蚀的联合作用下破坏的。材料的成分符合标准要求,夹杂为沉淀强化第二相,金相组织中含晶粒度为10.5级的细晶粒条带,在晶界析出了铬的化合物,铬未完全溶人奥氏体中。结合使用工况、热处理条件,认为管帽固溶处理温度偏低、时间过短、铬未完全固溶、晶粒过于细小是材料在高温下强度过低、抗氧化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应提高管帽固溶处理温度,同时也可对进出口管线端头的设计进行适当改进。  相似文献   

19.
热交换器的污垢问题是国民经济众多产业和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传热学界未彻底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分析热交换器污垢的主要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污垢成分配制了相应的清洗配方,设计了清洗流程及装置,得到了完整可行的热交换器在线清洗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原油进口商。面对世界资源竞争目益激烈的形势,必须树立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的理念,在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加强对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的筹划,将国际石油贸易中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保障中国石化的稳定、健康发展和股东的根本利益,同时为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