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琳 《新建筑》2002,(3):21-23
介绍“街具”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描述其实用功能与精神价值,介绍其主要分类以及设计评估标准。通过评介、对比国内外“街具”设计发展情况,以期对我国城市外部环境的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中的“街具”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琳  仲德崑 《新建筑》2002,(3):21-23
介绍“街具”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描述其实用功能与精神价值,介绍其主要分类以及设计评估标准。通过评介、对比国内外“街具”设计发展情况,以期对我国城市外部环境的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付杰 《山西建筑》2006,32(24):5-6
介绍了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小品的范围,分析了广场环境小品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运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提高我国城市广场设计中的文化品位,创造出更多景观优美、充满人性化的、宜人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4.
5.
6.
建筑现象学的产生是为了探寻建筑存在的本质意义以及在此意义指导下的空间环境塑造行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城市空间在宏观意义上可以类似于建筑空间.因此,运用"场所精神"对具体的、狭义的空间环境感知拓展至更加宏观抽象的、广义的城市本质的感知,并以此解释城市的本质对于人们的城市辨别感、认同感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鑫 《山西建筑》2010,36(17):20-21
通过对城市景观家具发展状况以及概念的分析,讨论了其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作用,以寻求改善城市视觉环境的方法,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来满足居民生活、交往、认知、文化等广泛需要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涉及的概念、理论及有关设计创作手法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开放空间——记“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研讨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都北京正在迈入国际都示的行列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城市广场在北京各重要地点先后落成,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生活、休息和开展各种休闲活动的场地。为了不断的总结交流经验,创造更加实用、优美的广场,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开展了“城市广场规划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以城市地下街为例的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分析,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并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心理需求;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玉龙  徐磊 《山西建筑》2012,38(18):16-18
在了解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小品的基础上,对城市小品的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城市小品对城市公共空间乃至整个城市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应加强对其的研究应用,从而提高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郭海 《山西建筑》2007,33(3):42-43
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设计中体现广场丰富文化内涵的方法,从周围环境、街道两方面阐述了营造广场中协调场所空间的措施,论述了其环境设计的处理手法,从而优化城市整体性设计。  相似文献   

14.
蔡单婵 《山西建筑》2007,33(26):43-45
通过对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地段的调查,采用“场所—文脉”分析方法和“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分别从历史保护角度和开放空间设计角度分析衡山路地段的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并对这一地段的城市环境进行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重回城市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栋 《中外建筑》2004,(5):17-20
二十世纪是个数字的世纪,城市空间亦成了更纯自然科学的产物,众多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中具体的生活环境及其意义忽视或冷漠,从而不能从精神的高度把握城市的本质意义.本文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概念的探讨,试图将场所精神结合到现代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去,展现给人们一个本真的好的城市空间的可能:城市就是"场所"的创造与组合.  相似文献   

16.
场所是一个充满经济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微观认知单元。场所精神的回归是后现代建筑学、城市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人本主义空间观的焦点与趋势。场所理论从人的行为认知角度来认识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景观是一个被赋予多重行为(文化)意义的地理外观场所的差异性彰显出人的场所感。场所理论在地域文化建筑与本土化城市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城市景观环境认知与形态塑造等空间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试图从人本主义空间观——场所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场所的行为文化认知规律切入,结合国外场所理论应用城市空间设计研究的价值取向及研究趋势.探讨场所理论架构下的城市空间设计的本质与方法论体系。从而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微观原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及其实践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17.
田银生  陶伟 《新建筑》1999,(4):61-62
10-20世纪,经历了封闭型,构成型,功用型和开放型四种城市秩序,西方城市空间中的场所精神逐渐失落。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建筑密集、交通拥挤、绿地减少、空间环境单调等状况,使城市环境从空间到形象都逐渐远离文化气息和自然环境,因而也远离了人的感情。近几年来,国内各地广泛开展的城市绿化、环境美化建设活动从城市建设的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渴求提高生存质量,回归自然、建设美好城市家园的强烈愿望,城市绿地、建筑小品与城市雕塑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数量上都比以往有了更多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戴文 《山西建筑》2010,36(4):28-30
概述了城市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要素中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方面和营造人性化空间的侧重点,以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