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狭窄河谷高拱坝泄洪布置存在泄流量大、落差高、河道狭窄易受冲刷等不利因素,泄洪布置较为复杂.文章以黔西县凹水河水库工程为例,介绍峡谷地区高拱坝泄洪建筑物布置方案比选,经详细论证比选,采用"坝顶双表孔+坝身底孔"联合泄洪,且左表孔采用挑流消能,右表孔采用跌流消能,并结合坝身底孔高水头泄洪,使得三条泄洪水舌纵向错开,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左导墙是泄洪坝段与左厂房之间的导水隔墙,其最大高度为97.45m,最大底宽50.52m,由于导墙右侧为泄洪挑流消能区,作用在导墙上的时均压力及脉动压力幅值沿程变化较大,水位变幅也较大。在研究水工模型试验及流激振动计算分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导墙的断面设计,总结了作用在导墙壁脉动压力的规律及其在动水荷载作用下的导墙结构设计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江垭在坝坝高131.0m,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型,溢流坝采用双层孔口、高低坎挑流泄洪消能方式,坝体结构较为复杂,在坝体结构、筑坝材料分区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昼减少施工仓面内异种混种类,使大坝的碾压混凝土量占总量的80%以上,为连续快速施工创造了条件,低水泥用量、高掺偻煤灰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其抗渗和力学性能均能满足高坝要求。  相似文献   

4.
龙潭高以曲拱坝表孔挑流泄洪,水头高,泄量大,河谷窄,溢流堰布置受坝体厚度限制,采用新型分流坎挑流消能工,使水流在空中扩散,碰撞,消能效果极佳,大大减轻了泄流对河床的冲刷破坏作用,在国内已建高薄拱坝泄洪中为首次建成运行。  相似文献   

5.
江垭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垭工程大坝坝高128m,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型。坝址持力层为灰岩岩溶地层,河床狭窄,泄洪流量大,坝身设置表孔和中孔双层泄洪孔口,坝体结构较为复杂。为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工程综合效益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泄洪与挡水大坝(包括左导墙)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建筑物之一,为一等工程,Ⅰ级建筑物,建基面高程由-8.00m~50.00m,建基面面积为8.8万m^2,土石方开挖工程量416万m^3(其中石方挖工程量215万m^3),具有钻爆工作量大,开挖强度高,地质条件复杂,建基面开挖质量要求高的特点。鉴于以上特点,采用传统的保护层分层爆破开挖法无法满足建基面基础开挖工期和质量要求,因此三峡二期主体工程建基面  相似文献   

7.
秦竹芳 《小水电》1999,(1):42-43
雷公井水电站泄洪建筑物的布置,根据工程区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性及枢纽布置方案的比较论证,泄洪建筑物采用了坝身高,中坎自由挑流联合泄洪方案,经水工模型试验论证,泄洪能力和消能防冲满足泄洪安全要求,取得了较好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湾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8个梯级中的龙头工程,地处高山峡谷,地质条件较复杂又属高地震烈度区;双曲拱坝高292m,是当今拟建拱坝世界之最;泄洪总功率46000MW,泄洪消能问题突出且难度大;地下厂房规模巨大,给枢纽布置带来较大困难。经多方案分析比较,以优选坝线为主,综合研究论证后,推荐出适宜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工程要求的枢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小湾水电站泄洪雾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湾水电站枢纽坝高达292m,泄洪流量大,泄洪能量高,雾化问题突出。因此泄洪雾化是枢纽泄洪消能研究专题中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大比尺枢纽整体模型,进行小湾雾化问题研究,较可靠地提出量化的雨强、雨区分布等资料,并对雾化防治问题提出建议,可供设计研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三岔河水库为地方性水利工程,工程投资控制较严。设计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优选坝轴线,优化体形设计,采取合理的基础处理措施;泄洪采用挑跌流结合坝下水垫塘的消能型式;提出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标准和可行措施;大坝结构和构造设计力求简化。设计及建设实践表明,拱坝设计较为合理,75m的高拱坝坝体混凝土总方量仅10万m3,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拉西瓦水电站泄洪消能优化设计中的几个水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建的拉西瓦水电站双曲薄拱坝,坝高250m,装机容量372万kW。优化后的泄洪消能方案,是“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5—208—01—04的研究成果。本项研究成果的简介扼要地论述了拉西瓦深孔体形及其水力特性;水垫塘水力特性;坝身泄洪流激振动特性;以及泄洪雾化影响范围及其防护。该研究成果已经在拉西瓦工程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研究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主要结合小湾高拱坝建设,研究在高山峪谷河段上,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问题。专题分别就泄洪消能布置优化;坝身孔口布设及其型式;水垫塘冲刷平衡及消能机理;坝身泄洪振动对坝体的影响;50m/s高流速空化、空蚀及减蚀措施;高压弧形闸门的伸缩式水封封水试验;高坝泄洪雾化的影响范围等进行研究。并结合漫湾大坝泄洪进行了一系列水力学方面的原型观测,取得了丰富的成  相似文献   

13.
二滩泄洪洞泄洪水流落差达180m,单洞泄流量为3800m3/s,为国内已建和在建泄洪洞的首位,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本文介绍了二滩泄洪洞采用浅水式短进水口、龙抬头隧洞洞身、扭曲斜切挑流鼻坎和舌形挑坎体型的设计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拱坝建设的成就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朱伯芳 《水力发电》1999,(10):38-41
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的拱坝建设从零开始,至1998年底已建成高度30m以上拱坝521座,其中包括高240m的二滩拱坝。同时通过研究与施工实践,成功地解决了 谷大流量泄洪消能、岩溶地区高拱坝防渗、,复杂地基加固处理等问题,拱坝体形也有单曲、双曲、单心圆、多心圆、抛物线、椭圆、对数螺旋线等防渗、复杂地基加固处理等问题。拱坝体形也有单曲、双曲、单心圆、多心圆、抛物线、椭圆、对数螺旋线等多种型式,并提出  相似文献   

15.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布置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润德  胡进华 《人民长江》1997,28(10):16-17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总长483m,最大坝高183m,为混凝土重力坝,共布置有3层67个泄洪孔,其中表孔22个,深孔23个,导流底孔22个,表孔,深孔为永久泄洪设备,枢纽最大泄洪能力达102500m^3/s。泄洪坝段3层大孔口,坝体布置,结构复杂,坝基采用了封闭抽水排水措施,以减小扬压力,大坝横缝高程110m以下的进行接缝灌浆,以增强大坝整体性和改善孔口应力;深孔有压段采用钢板衬护,以改善孔口的抗磨蚀性  相似文献   

16.
1996-1999年黄河潼关河段清淤采流冲少,以冲为主,冲扰结合的作业方式,因势利导,理顺河势,集中水流,调整局部河段比降。浅滩段河床冲刷及河道态改善了河道泄洪沙条件,增大了洪水对潼关河床的冲作用。4年来,在汛期水量偏枯50%以上,水沙组合不利的情况下,各年汛末潼关高程基本稳定在328.10m左右,比1995年同期约下降0.20m。  相似文献   

17.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的泄洪消能建筑物位于河床拦河重力坝砼溢流坝段。根据本工程泄流单宽流量小,下游水垫较厚、堰顶无闸门控制、消能区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证,将原溢流坝挑流消能改变为溢流坝面阶梯加底流消能的布置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工程下水库的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8.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的泄洪消能建筑物位于河床拦河重力坝砼溢流坝段。根据本工程泄流单宽流量小,下游水垫较厚、堰顶无闸门控制、消能区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证,将原溢流坝挑流消能改变为溢流坝面阶梯加底流消能的布置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下水库的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湾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八个梯级中的龙头水库工程,地处高山峡谷,地质条件较复杂又属高地震烈度区;双曲拱坝高292m,是当今拟建拱坝世界之最;泄洪总功率46000MW,也是世界第一,泄洪消能问题突出且难度大;地下厂房规模巨大,给枢纽布置带来较大困难.经多方案分析比较,以优选坝线为主线,综合考虑研究论证后,推荐出适宜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工程要求的枢纽布置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汾河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溢洪道、直径4m的泄洪发电洞及新建直径8m的泄洪排沙洞以及非常溢洪道所组成。由于坝址左岸为黄土台地,覆盖层很厚,所有建筑物集中布置于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右岸。整体模型试验表明:全面行洪时,水流互相干扰,形成危及电站及坝脚的强大回流,回流半径达130m,边缘流速不小于1m/s,回流边界距坝脚仅80m,当非常溢洪道建成投入运行时,回流边界直达坝脚。最不利泄洪组合时,最大冲坑深度达24m。因此,对起主要作用的Ⅰ ̄*防洪堤进行了不同方向,不同长度的方案比较,最终选用长168m的刚性防洪堤,在堤的中部及末端与防洪堤轴线成80°、65°的方向设了两道逆向带孔隔板,长度分别为15m、20m,以便切断回流,避免形成太大的集中冲刷,减小沿堤冲刷深度。此方案使原冲刷深度抬高了3m,具有节省工程量,冲刷范围小,流态较好等优点,基本保证了泄量Q=1440m ̄3/s条件下土坝及水电站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