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熟后的红火辣椒干,是目前销量最最大的辣调味品,进而加工成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这些传统的加工方法有两个缺点,一是辣椒干或辣椒粉易霉变,保存困难,霉变后辣椒色香味均大为失色。二是辣椒中辣味的利用率很低,大量辣味仍残留在辣椒渣中。为了适应辣味食品发展,提高辣味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以食盐、辣椒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多种香辛料、呈味剂等制作辣椒调味盐。以食盐、辣椒粉、胡椒粉和呈味剂含量为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辣椒调味盐的最佳配方:食盐60%,辣椒粉15%,胡椒粉7%,呈味剂10%。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7,(2):41-44
以小麦粉、辣椒粉为原料制作生鲜面,通过面条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价,研究了辣椒粉添加量、加水量和加盐量对辣椒生鲜面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制作辣椒生鲜面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辣椒生鲜面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辣椒粉添加量0.6%、加水量33%和加盐量1.0%,添加辣椒粉的生鲜面在4℃储藏条件下保鲜期延长了约50 h。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种类辣椒粉产品风味物质构成,初步总结辣椒粉的主体风味及其特征。雪松烯是贵州辣椒风味物质中重要的化合物并且在各品种中都有较高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辣椒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副食品,本文介绍了辣椒的成分、作用和功能.并介绍了辣椒调味品、辣椒粉、辣椒酱等辣椒产品的原料配比与制作.  相似文献   

6.
辣椒粉是成熟红辣椒果实干燥后,碾碎获得的粉状辛辣调味料,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佐餐佳品。其主要成分含有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去甲二氢辣椒素、高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脂肪油、树脂和蛋白质等。近来,有些个体辣椒面加工者和经营者,为牟取暴利,在辣椒面中掺假使杂。据查常见掺伪品,有的掺玉米面、麸皮;有些  相似文献   

7.
预防辐射功勋显著辣椒红素研究再度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色素是熟辣椒中所含有一种天然色素,其主要成分是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经辣椒粉萃取,烘烤后制成粉末色素,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生产。  相似文献   

8.
出口辣椒制品中添加剂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产的辣椒制品主要出口韩国、欧盟等国家,近几年来,国外对于辣椒制品的技术要求日益增多,其中,对于辣椒制品中添加剂的要求,影响了辣椒粉和辣椒调味粉的出口.针对国外对出口辣椒制品中添加剂的通报情况,以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企业和部门提供参考,促进辣椒制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低水分辣椒粉带菌状况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燕  蔡静平  潘峰 《食品科学》2007,28(1):131-134
对48份低水分辣椒粉样品带菌状况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其带菌量在2.2×104~2.8×106CFU/g之间,平均带菌量为4.8×105CFU/g,球菌和芽孢杆菌为优势菌。对辣椒粉生产各环节进行取样分析,指出烘烤虽可以最终减少辣椒粉的带菌量,但不能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样品中芽孢杆菌含量直接影响烘烤灭菌率。用臭氧分别对粉状和整形辣椒进行灭菌处理,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厚度为1mm的辣椒粉1h灭菌率为5.0%,辣椒粉表层会发生褪色且有异味,臭氧处理5d可使整形辣椒的带菌量由1.5×106CFU/g减少到6.8×103CFU/g,再经烘烤、粉碎后其带菌量减少为1.2×102CFU/g,臭氧对不同带菌状况的辣椒均取得较好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辣椒是人民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需求量大,质量的优劣与人民身体健康关系密切。近年来,少数个体商贩利用商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弊端,大肆进行辣椒粉的掺杂和伪造活动,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探索一套辣椒粉的快速鉴定方法,业已成为一个迫不及待的卫生学问题。目前,国内关于辣椒粉掺杂的检查方法尚无报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探讨了一种快速、简便的鉴定方法,现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11.
辣椒是人们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一些不法者采用在辣椒粉中掺假的非法手段谋取暴利。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我们于1996年对全省市场销售的辣椒粉进行了掺伪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表1掺假物检测结果统计表地区试样件数酸性金黄(Ⅱ)检出数%淀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辣椒粉为原料,以吸光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时间、辣椒目数、提取温度以及料液比对辣椒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到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以60目辣椒粉为原料,95%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料液比为1∶7(g/mL)时,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吸光度A可达0.718.  相似文献   

13.
研究沙门氏菌在不同温度和水活度辣椒中的生存情况。采用稀释涂布法检测沙门氏菌48 h内在不同水活度辣椒粉中的生长情况,及其能生长的最低水活度;分析在高、低水活度以及不同温度下沙门氏菌长期存活情况;利用扫描电镜及粘附强度实验观察沙门氏菌在高和低水活度辣椒块内外表皮粘附状况。结果表明48 h内各水活度沙门生长情况不同(p0.05);在测试的辣椒粉中,最低能生长的水活度为0.92±0.01;长期存活实验中,沙门菌在37℃较25℃衰减得快,高水活度较低水活度衰减得快,最长存活时间为25℃低水活度下达到70 d;另外,高水活度辣椒块内表皮粘附情况特别严重,远大于外表皮。可见,沙门一旦污染了辣椒粉,其在辣椒中的长时间存活能力不可忽视,并且与常规思维不同的是低温保存其实有可能会延长沙门的寿命,从而带来食品安全隐患。而由于辣椒外表皮粘附情况没有内表皮严重,提示辣椒干完整保存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辣椒及其制品中红色素测定—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一种既直接、简单、快速、准确检测辣椒干及其制品中辣椒红色素的检验方法,即分光光度测定法进行较全面的研究,这种方法适用于辣椒干、辣椒粉、辣椒丝、辣椒碎、辣椒油树脂等5种产品的抽样、制样、辣椒的测定,并对方法的精密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其结果表明符合进口国家商品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玉华  郭鹤 《食品工业》2021,(1):241-243
辣椒被称之为中国第二大蔬菜,种植面积仅低于白菜。新鲜辣椒容易腐烂变质,所以辣椒一般以辣椒粉、干辣椒为主,但是干辣椒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所以辣椒的深加工,在提高辣椒的附加值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多颗粒态油辣椒属于固液混合物,其流动性较差,密度不均一,为保证装瓶过程中每瓶油辣椒的品质统一,针对油辣椒的灌装方式进行设计研究,旨在为油辣椒灌装的精确度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建立从辣椒中分离制备高纯度辣椒红素对照品的方法———辣椒粉先经丙酮超声提取,皂化后,硅胶柱色谱进行粗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RP-HPLC)采用丙酮/水(体积比85∶15)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V、ESI-MS、1H-NMR和13C-NMR对所分离的辣椒红素进行结构鉴定,分析型HPLC进行纯度测定。从辣椒中制得的辣椒红素对照品纯度为99.3%。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辣椒生产和消费大国,辣椒在我国的食用历史悠久.我国辣椒品种近百,除外形有异,最主要的差异是辣椒中的红色素和辣椒素的含量不同以及由其决定的颜色和辣度不同. 传统方法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含量的产品食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辣椒制品的加工方法越来越多.但一般的加工方法明显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加工出来的辣椒粉易褪色,辣味不稳定,很难保存;二是辣椒中辣味的利用率太低,大量辣味仍残留于辣椒渣中.  相似文献   

18.
《美食》2017,(4)
<正>辣椒的种类卡罗来纳死神(Carolina Reaper)这是目前认定的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史高维尔辣度高达1569300。在它之前最辣的辣椒是娜迦毒蛇。小米椒这种辣椒多产自云贵地区,个头儿小但辣度高,香味较淡,多用来制作干辣椒、辣椒粉、辣椒油。Jalapeno身形小巧圆润的墨西哥常见辣椒,有红绿两种颜色,常用来制作烟熏辣椒。黄灯笼椒去过海南的人都会对这种辣椒制作的辣酱印象深刻。这种辣椒辣度高、香  相似文献   

19.
辣椒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调味蔬菜,食用非常普遍,有良好的开胃作用,但鲜辣椒是季节产品,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变质而不能食用。介绍了12种辣椒系列产品,达到季节收购,常年贮存的目的。此12种辣椒系列产品分别为:红辣椒酱、腌青辣椒、腌红辣椒、豆瓣辣酱、辣椒芝麻酱、酸辣椒、五香辣椒、辣椒糊、泡甜椒、酱红辣椒和辣椒粉。其加工方法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鲜辣椒干燥、脱水,达到使微生物无法繁殖的目的;另一类是通过添加各种调味料来达到杀菌、防腐和调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辣椒系列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调味蔬菜,食用非常普遍,有良好的开胃作用,但鲜辣椒是季节产品,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变质而不能食用。介绍了12种辣椒系列产品,达到季节收购,常年贮存的目的。此12种辣椒系列产品分别为:红辣椒酱、腌青辣椒、腌红辣椒、豆瓣辣酱、辣椒芝麻酱、酸辣椒、五香辣椒、辣椒糊、泡甜椒、酱红辣椒和辣椒粉。其加工方法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鲜辣椒干燥、脱水,达到使微生物无法繁殖的目的;另一类是通过添加各种调味料来达到杀菌、防腐和调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