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章立强 《煤矿机械》2015,36(5):191-193
通过对现有使用的薄煤层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连接结构的分析,提出了薄煤层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的新型连接结构。对薄煤层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新型连接结构的技术关键点作了进一步阐述与分析,保证了新型摇臂行星机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章立强 《煤炭技术》2015,34(3):220-222
通过对现有使用的薄煤层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紧固方式的分析,从生产、加工、安装、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提出了薄煤层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新型的联接方式,彻底解决了薄煤层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的松动问题。对薄煤层采煤机摇臂新型行星机构的联接结构作了进一步阐述,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以期该新型联接方式能得到更好的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蒲新征 《煤矿机械》2013,34(1):43-44
薄煤层采煤机摇臂的行星齿轮机构体积大小直接影响其整机的机面高度和对薄煤层的适应性。融合了优化和有限元分析法对摇臂行星齿轮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进和完善了摇臂行星齿轮机构的设计方案。提高了摇臂行星齿轮机构的设计效率、可靠性,降低了薄煤层采煤机机面高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神东矿区薄煤层高效开采的需求,设计开发一种新型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通过对采煤机滚筒转速、截割功率与牵引功率匹配性研究,得出整机最佳功率匹配组合;对摇臂传动系统深入研究,提出一种直齿齿面修形方法,提高了高速端齿轮的啮合性能;对行星架的可靠性研究,实现了行星减速机构的小体积高传动比稳定传动;对行走系统进行分析,提高了高速复杂工况下行走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已成功应用于新型薄煤层采煤机,可满足神东矿区1.3 m坚硬煤层年产250万t以上的生产需求,同时可为今后薄煤层采煤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实际出发,归纳了薄煤层采煤机摇臂研发过程中传动链的几种布置方法:全直齿传动和直齿传动+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在结构上可分为传统窄摇臂和C形摇臂2种。通过对薄煤层采煤机摇臂齿轮传动链和结构进行优化,使摇臂能够适应各种工作面不同的设计要求,更好地完成截煤和辅助装煤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对较薄煤层高效开采的迫切需求,而国内外又没有合适采煤机机型的现状,开发了一款MG2X250/1200-WD型大功率较薄煤层采煤机,并重点对采煤机的关键技术难点进行研究。通过采用温度场分析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布置了摇臂冷却水路等,解决了高功率密度摇臂齿轮传动系统温升过高的问题。通过对摇臂行星机构关键零件行星架的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使行星架的最大应力降低了20%以上,可靠性大幅提高。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对行走轮和销齿啮合参数进行仿真分析,进而对齿形进行优化;同时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气相碳势等工艺参数,增加了行走轮的渗碳层深度,提高了行走轮接触疲劳强度。通过对导向滑靴受力求解及分析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并对7种不同的耐磨材料试样进行了磨损试验,找出最优的耐磨材料。通过上述研究,有效解决了大功率较薄煤层高效开采采煤机的关键技术难点,大幅提高了该型采煤机的整机可靠性。开发的MG2X250/1200-WD型采煤机,在机面高度最低为890 mm的情况下,装机功率达到1 200kW,为国内外最大,具备较薄煤层高效开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21,40(5):149-151
针对较薄煤层采煤机出现的装载问题,通过较薄煤层采煤机现有装载技术与装载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具有摇臂壳体优化的新型较薄煤层采煤机,并详细介绍了优化的摇臂壳体的装载功能。通过新型装载结构的详细阐述,为较薄煤层采煤机提高装载效果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介绍较薄煤层电牵引采煤机降低机面高度所采取的方法和摇臂行星头的冷却降温技术,以及解决摇臂行星头滑动密封圈漏油问题的方案,为今后设计极薄煤层和薄煤层采煤机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梁感 《煤矿机械》2022,(1):96-98
行星头是采煤机摇臂的重要组成部件,对于大功率采煤机来说,两级行星机构是行星头的核心部件,为了实现旋转密封的功能,其采用浮动油封进行密封,该处是摇臂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浮动油封失效会导致行星头漏油,润滑不足会使行星轮与内齿圈之间产生干磨,温度升高而将齿轮损坏,最后导致整个摇臂失效,摇臂在矿井下一旦损坏,拆解、修复十分困难。装配质量是影响行星头部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行星头部的装配一直是采煤机摇臂装配的技术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了采煤机两级行星机构的装配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广 《煤矿机械》2020,41(4):70-73
分析了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的结构组成,对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配合精度的选择方法。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在ANSYS软件中对比分析了H7/k6和H7/m6配合精度下采煤机摇臂行星机构的刚性数据,得出了摇臂行星机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更适宜采用H7/m6配合精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