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起采油厂注水系统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硕  霍海波 《辽宁化工》2013,(10):1203-1205,1208
注水系统结垢是油田注水开采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由于油井含水的不断上升,腐蚀结垢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生产维护成本不断增加而且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为此注采系统特别是油水井杆管腐蚀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由此,以吴起采油厂的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深入开展注采系统防腐阻垢技术研究,摸清重点区块的腐蚀结垢机理,掌握其腐蚀结垢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护措施,对于有效地改善其介质环境,保证油气井的生产寿命、提高油气开采效益、提升油田开发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田注水系统防垢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面对不断增加的原油需求,我国加大了低渗透油田自々开发力度,为了油藏稳产需要,在油田开发中都采取了注水开采方式。油田注入水多为油田采出水,成分复杂,在注水系统中容易形成结垢,这不仅增加了注水系统的能耗,造成了地层能量下降,也导致注水系统高压运行,给油田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低渗透油田的注水系统结垢问题,各个油田采用了许多防垢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注水开发是油田增产、稳产的主要措施,但是随着注水时间的增加,注水系统腐蚀结垢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现场调查,采集了大量腐蚀结垢样,对影响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优选出适合本油田的净水处理剂、缓凝剂,从而为油田能够有效防腐、防垢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油田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注水开发油田的注水系统结垢是油田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的不配伍往往会造成注水系统结垢,这种问题往往造成注水井吸水能力、地层压力及油气采收率下降,并最终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对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垢物的成份及性状、鉴别方法、结垢机理以及注入水与地层水静态配伍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生态安全要求的提高,油田的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影响油田注水开发的各种问题中,结垢和腐蚀是较为突出的难题.注水系统腐蚀和结垢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地层堵塞,不仅影响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还威胁着油田的安全生产.因此,在了解了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研究区油田回注水腐蚀结垢机理进...  相似文献   

6.
油气生产系统中油田注水结垢问题日益严重,如不进行适当处理,可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从垢的生成及危害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油气生产中垢形成的影响因素。结合现有比较常用的防垢处理方法,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油田注水结垢的控制措施。单一的控制措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采用复合绿色环保型阻垢剂技术,不但能够很好的处理油田注水结垢的问题,也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油田注水结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崾先区块A区域注水始于2005年,注采时间长,大部分套管已有渗漏、破损,加之按照“就地脱水,就地回注”的原则,区域以地下水、处理后的油田产出水两种水源进行注水。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逐渐显露出问题,根据生产现场反映区域内D集输站、上渠1399等注水站的供水管道、部分注水设备焊接处、注水井和油井井筒存在严重结垢和腐蚀现象,已严重影响到油田安全生产和注水系统的正常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尤其是在东部大庆油田地区,为了节约水资源,在油田注水开采时,常常会将采出的污水回收。而由于油田污水中常常含有各种无机盐离子、原油、细菌、固性颗粒、溶解性气体和一些油田化学药剂,这给油田污水处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油田注水管线腐蚀和结垢。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油田注水管线腐蚀结垢的成因,并从药剂控制方面探讨了缓蚀阻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属于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油层近井地带均受到堵塞、结垢、污染等伤害,严重制约油田的高效开发。针对此问题,我们运用降压增注技术,通过在井网注采关系完善区。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污染、结垢、堵塞造成注水量下降或注水压力上升的水井,整体实施,收到良好效果。该工艺不仅能达到较好的降压、增注的目的,而且有效期长,是改善非均质油层注水开发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开发中,无机结垢给油田的正常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油田注入水有碳酸钙结垢的倾向。在采用清污混注技术时,应用结垢预测技术优选注水配比降低结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结垢对油田的正常生产危害很大。油田使用的结垢控制方法有超声波处理、电磁防垢、使用阻垢剂等。阻垢剂技术是油气田集输系统防垢的重要手段。介绍了阻垢剂的分类,重点阐述了有机膦系阻垢剂、聚合物阻垢剂与绿色阻垢剂在油田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指出了油田注水用阻垢剂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结垢是油田注水过程中一个破坏性问题,它能使地面注水设备和井筒内造成堵塞或在地层内引起地层伤害。因此研究油田水防垢已经在油田生产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处理油田水后,电导率、表面张力、结垢量等最大变化率分别为5.5%、10.8%、40%。根据试验结果,从分子结构、电磁场诱导微晶的形成方面,探讨分析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B166井区为白豹油田主力开发区块之一,早期井区南部开展强注强采开发试验,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采油速度低、递减快。笔者总结南部开发试验经验,参阅大量注水开发技术文献,并借鉴国内外油田注水开发实例,在超低渗油藏已成熟的超前注水技术基础之上,创新性的提出了温和注水技术。北部试验井组采用超前温和注水开发技术,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平均单井日产油为强注强采井2倍左右,表明了超前温和注水技术适用于B166井区注水开发,该技术在国内外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油田采出污水水质变化幅度和处理难度不断增加,采用常规处理难以达到油田注水标准.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以陕北某低渗透油田采油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斜板混凝沉降-过滤法对该采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机聚合物絮凝剂WXT-766与有机阳离子助凝剂WT-831复配使用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这种处理工艺条件下,可使处理后污水含油质量浓度降至5.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降至3.0 mg/L、悬浮物粒径<2.0 μm,达到了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5.
随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推广,注聚规模的扩大和注聚时间的增加使生产井聚合物采出浓度增高,由此产生的含聚原油乳状液的性质变化对电潜泵工作性能的影响值得关注。针对此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渤海油田含聚原油乳状液,分析其流变性能:乳状液体系粘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含水率的上升而上升,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原油乳状液综合转相点为70%。本文在实验数据和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的粘度预测方程,同时利用软件分析含聚浓度变化对电潜泵特性的影响,发现相同含水条件下,随着浓度升高,电泵的系统效率和排量效率都呈下降趋势,表明采出液含聚浓度增大影响电潜泵的能耗。  相似文献   

16.
宋绍龙  陈文明 《广东化工》2012,39(3):86+69-86,69
油水井出砂是国内外各油田普遍存在的一个自然现象。从油水井完井开始到采油、注水或修井过程中,每一步施工作业对地层出砂都有影响,其中有些因素可以避免,有些则无法避免。如果地层出砂得不到有效防治,油水井出砂会越来越严重,致使油水井减产、减注甚至停产、停注,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砂卡、套管损坏或油水井报废。因此分析油水井出砂原因,掌握油水井出砂规律并适时采取有效的防砂措施,控制油水井不出砂或砂面基本保持稳定,以减少冲砂、检泵及大修作业.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乔丹 《云南化工》2019,(4):162-163
在油田注水开发的后期,油井的含水率随注水量增加而升高,注水井与采油井的连通状态发生动态改变,产量进入快速递减阶段,因此必须动态监测油水情况,实施有助于提升油田采收率的措施和工业技术,才能减缓产量递减速率,使油井维持长期稳定生产能力,获取油气产能的最大效益,达到开发后期油藏生产指标。本次对开发后期油藏开采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提高剩余油的开发率,达到油田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18.
油田管道室内静态结垢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田注水设备及地面管线严重的结垢现象已经影响到油田正常的生产运行,而油田常见的结垢物主要为碳酸钙、硫酸钙等盐类垢,因此有必要对油田管道盐类垢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4种常见的盐类垢进行了室内静态结垢实验,重点研究了结垢温度、作用时间以及管道材质对结垢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0℃和80℃时,垢质晶体的形成速率较慢,而在60℃时,垢质晶体的形成速率较快,相同温度下,不同晶体类型的结垢速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盐类垢均在8 h内的结垢速率最大,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结垢速率逐渐减小;钢制挂片表面的结垢量明显大于聚乙烯管道的结垢量,说明钢制挂片与介质发生的氧化反应对垢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化工》2018,(12):11-12
我国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常用注水的方式来提高地层能量。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会出现水"突进"以及"窜流"等问题。如果严重的话,还会极大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渤海湾海上稠油砂岩油藏,长期实施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含水率上升过快,产量下降快等问题。为了改善注水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应用堵水调剖技术。对渤海湾调堵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轮西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储层特点、渗流模式与常规油藏不同,用常规注水方式来稳定地层压力和水驱油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难以奏效。为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轮西油藏缝洞单元内的油水关系及油井含水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单井注水替油工艺,给出了优选注水替油井、确定最佳注水时机及注水量的决策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为高效开发轮西油藏提供一种新方法。该工艺在LX10-H1井的实践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该工艺前相比较,油井关井时间由150天左右有效缩短至50~60天,而日产油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