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少言 《规划师》1999,15(4):19-22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功不可没,中国城市基本遵循规划建设,但城市发展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其根源一定程度在于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先天不足。针对中国城市规划实践的非理性行为,文章从中外城市规划思想、城市生长规律和生存系统及可持续性城市建立角度剖析了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思想渊源,认为城市规划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程序方法、布局模式、规划实施组织体系和规划管理系统组成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周奇志 《四川建材》2007,33(5):244-246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深入浅出剖析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以及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站在发展的角度对未来城市城镇规划与建设分别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生态规划等各方面进行了思考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3.
杨霖 《建筑知识》2014,(9):135-135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阐述,城市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一旦规划方案得以落实和建设,就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从客观角度而言,城市规划设计系统的划分了城市各区域的功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是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基础,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对于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和环境保护、规划效果都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是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较早和较为成熟的城市,从1985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共宣传开始,公众参与走过了一条不断完善、充实、提高的道路,从城市发展等宏观总体规划到建筑、街区等微观城市设计,从单纯的规划展示到依据公众意见调整规划编制,从规划专家、各职能部门到普通市民,从实物展示到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传媒手段的使用,青岛市城市规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和远景目标起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多年来,有些城市规划设计院(所)在规划城市发展目标时,往往只重视街道的布局、建筑物的造型和层数、标志性建筑构思、建筑立面装饰等,很少考虑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划内容,诸如城市的水体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及噪声污染等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因此,应如何在城市规划中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让城市从行政领导到每个市民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规划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级城市主管部门对城市的生态规划研究愈发的重视。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生态规划原则基本源自于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现代城市管理系统。为了深入阐释我国城市生态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本文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了国内城市规划中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深度融合提供基础,阐明了在生态规划中,必须先重视起城市规划问题,为城市未来城市规划发展指明了路径。充分分析了城市生态规划对于未来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6,(2):81-82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本文分别从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角度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职能部门、城市用地功能、城市经济价值、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之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建清 《山西建筑》2004,30(23):35-36
针对当前丽水市城市体系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城市规划体系的经验,从编制城市动态规划方案、优化空间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城市体系规划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回顾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两张皮"的理论根源;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视角论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融合的可能性、必要性,并指出城市规划的生态化是这一融合的基本途径,也是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最后,指出了城市规划生态化对传统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理想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城市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规划应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途径,并提出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框架.最后得出城市规划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各方协调,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城市肌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山西建筑》2006,32(1):62-63,79
提出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左右中国城市规划思想的看法,介绍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从中心位置选择,对称布局、街道分割、居住模式、市场变迁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实践,以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不仅涉及到局部性的工程设计,而且与整体性的城市规划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认识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优化城市规划体系.本文从规划统筹作用、规划原则以及规划内容三方面去思考海绵城市的内涵,以规划步骤为主线,初步构筑海绵城市综合性规划的雏形,“以器载道”,系统性地体现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力图重塑城市的水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地价、地价评估与城市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探讨地价与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地价、地价评估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论述了规划因素对城市地价、地价评估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的趋同化、雷同化和形象缺失的原因在于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只关注物质形态的规划,忽略精神层面的规划。我国长期以来将城市建设看成单一的经济现象,没有将城市建设当成国家文化的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规划与指导。城市规划只重视物质规划,这造成了城市规划的残缺性。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城市精神形态规划,它应当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失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从现代城市地域性设计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范围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生态规划是生态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城市地域和城市规划学科范围内的综合应用。本文从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出发 ,通过对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的比较分析 ,尝试提出并界定城市生态规划在地域和学科两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理念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定量分析、用地规划以及城市竖向规划三方面出发,总结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不足,并由此提出海绵城市理念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方面的应用,探讨实现海绵城市的新方法及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却面临定位模糊、作用削弱的困境,本文从中央要求和地方诉求两方面论证城市规划未来的专业追求,尝试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城市规划的使命担当”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城市规划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稳步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建立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国家规划体系,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按照“研究真问题、回应真需求、创造真价值、保障真落地”的要求回归城市规划本质,改进规划的制度与方法。规划师不仅要“正确的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要直面当前城市普遍面临的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模式待转型、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弱、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老化增高运行风险、分化带来差异化挑战等问题,着力提高城市安全韧性,着力谋划城市发展动力,着力从破解制度障碍、更好发挥城市设计作用等视角推动城市更新,着力从全龄友好、文化特色、绿色低碳、智慧赋能等方面营建城市未来。新时期的规划师,应当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己任。  相似文献   

18.
控制性规划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从长期的规划实践工作中,提出“控制性规划”的概念与内容,认为它作为一种规划方法应该深入到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与实施工作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法规文件,则应该覆盖到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的全区域,只有当控制性规划具有普遍意义时,才能真正发挥它作为城市规划和控制城市土地使用的立法文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构城市规划基础理论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轨和建立的今天,城市规划在基础理论和政策规范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从当个城市大规模的区段开发和城市结构迅猛更新的现实需要上看.重构城市规划基础理论体系已十分迫切。本文从对现存规划基础理论体系的构成分析出发,提出了建构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区段规划学说的初步设想,以及规划理论与实践接轨的政策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研究和专业教育角度,冷静对待热点,审视理论喧嚣背后的价值危机和责任贫乏问题.开展有意义的城市批评和学术争论,开展有深度的实证研究,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规划理论是当务之急。从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实践角度.重视法制化进程中的规划管理.呼唤有法律意识的城市规划.建立以理想规划为导向的开发控制体系,通过城市规划实践切实地提高政府干预市场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城市规划的实践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