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长6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是实施油田稳油控水的前提.对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长6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含水上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含水上升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推导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对应的含水上升率表达式,并通过实践论证。所推导理论关系表达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分别表征3种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及相应含水上升率类型。  相似文献   

3.
从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关系的研究入手,剖析了沉积微相对高产富集规律及油井产能高低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制约油井,特别是高中产井的分布,对特低渗储集最有利的相带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其次为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席状砂储层物性最差,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渗、饱值最高,且平面上彼此相连.由于河流的侧向迁移,水下...  相似文献   

4.
建立能正确反映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地质特征的地质模型,通过对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 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GMSS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确定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所建立的 构造、砂体、属性参数模型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JY油田C335区长8油藏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水驱见效差的问题,通过油藏压力变化、水驱规律及见效特征综合评价了油藏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制定了合理开发技术对策,优化注采比为2.0,流动压力为6.0 MPa,采液速度为0.7%;对比三套方案可知,综合方案为最佳开发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延长油田西部油区三个典型工区长6油组的小层顶面构造特征、砂体展布特征、油层厚度分布特征、顶面构造与油层厚度、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并采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进行地质建模。依据分层数据、井斜数据、小层顶面构造图,建立构造三维模型。分析研究各小层的砂层展布特征及物性变化规律,在相控的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三维地质属性模型;根据油藏工程方法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理论,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对西部长6油藏未注水老区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研究,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上 2 +3油藏的特点和开发实际 ,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基础上 ,研究实施分层调堵配套工艺技术。实践证明 ,在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进行分层调堵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压裂效果,针对特低渗油田水力压裂液伤害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区储层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特低渗砂岩岩心为对象,对不同压裂液造成的伤害进行实验测定和分析,定量评价储层压裂液的伤害程度,分析造成储层伤害的原因。认为黏土的存在是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储层伤害受到黏土含量、黏土类型、渗透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从减少压裂液的滞留吸附、提高破胶率、提高返排率方面着手改进压裂液。  相似文献   

10.
研究华庆地区长6储层超低渗油藏裂缝分布规律.通过井间微地震、井间示踪剂、干扰试井以及生产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对裂缝进行准确识别,明确该井区已发育裂缝26条,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与现今地应力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上2十3油藏的特点和开发实际,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基础上,研究实施分层调堵配套工艺技术。实践证明,在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进行分层调堵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含油饱和度砂岩油藏开发初期含水现象,以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为手段,通过水驱过程中含水饱和度和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水驱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初期含水率是由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决定的.在低含油饱和度条件下,油藏初始含水率存在一个不为0的稳定波动阶段,并且可以根据室内相对渗透率实验得到的一维含水率曲线和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来预测油井初期含水率.  相似文献   

13.
杏子川油田中生界油藏主要分布于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2、长4+5油层组,尤其以长6和长2油层组油气最为富集.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陆续在该区发现长9、长8油藏,这两个油藏具有隐蔽、规模较小及发现难度大的特点.研究发现,长9、长8油藏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鼻状隆起是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15.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通常认为长2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和优质储层控制,构造、裂缝等其他地质因素作用较弱.对陕北斜坡东部蟠龙油田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的研究表明,蟠龙油田长2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受沉积相带和优质储层、鼻状隆起背景、区域盖层与局部盖层、运移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鼻状隆起与局部盖层对长2油藏意义更为突出,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而局部盖层拓展了油层纵向分布范围.长2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以外,以构造-岩性为主的复合油藏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因素尚无明确认识,选择水驱特征曲线的依据仍不够充分,因此水驱特征曲线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为了充分认识水驱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从相对渗透率曲线入手,结合油藏开发过程中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导出了5种典型的含水上升规律方程式。通过研究补充完善了5种典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理论,并确定了根据油藏渗流规律来选择水驱特征曲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安塞油田王窑长6油藏现已处于中高含水阶段。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是导致油区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从基础地质出发,在对油区储层地质和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之后,建立了反映地下地质体的三维模型,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中挖掘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直接的数据体。在建模过程中,采用了基于相元的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的控制下采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物性参数模型,所建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郑庄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长6油层为本区的主要勘探开发目的层,根据钻井岩心资料分析发现,该储层的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自生矿物为主,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石英及钠长石等;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少量铸模孔、微裂隙等;属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19.
West-Tuzkol油田油藏特征复杂,单砂体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确,成藏主控因素研究不成熟。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是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的关键。通过对该区油气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地震地质及目前钻探情况综合分析,指出了研究区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区域,储层主要为白垩系砂层,分布规律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而储量丰度主要受储层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东胜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质构造复杂,气水关系复杂,明确致密砂岩含水气藏不同尺度裂缝内气水两相渗流规律是提高压裂设计针对性的关键。以锦72井区气水同层气藏为研究对象,开展多尺度裂缝内气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研究认为,未充填裂缝内气水重力分异严重,临界含水饱和度26%~38%,充填裂缝内气水重力分异程度小于未充填裂缝,临界含水饱和度14%~21%;驱替压差增加,未充填及充填裂缝内的含水饱和度均先降低,降至临界含水饱和度后保持不变;气水两相流动时,未充填和充填裂缝内含水饱和度主要受气水比和缝宽的影响;同时改性支撑剂水相相渗较高,两相区较大,束缚水饱和度低于亲水支撑剂,留在缝内的水少,最终使得产气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