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在机器人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融合多个传感器提供的冗余、互补或更实时的信息,可以获得系统所需的更准确和更精确的信息。主要论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一般方法,并对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微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和自适应融合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科研领域已迅速发展起来 ,它包含了控制理论、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和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 ,使得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文中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进行了概括 ,并列举了近年来其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即融合多个传感器提供的冗余、互补或更实时的信息,可以获得系统所需的更准确和更精确的信息。介绍了神经网络融合方法,探讨了信息融合技术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机器人避障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基本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马平  吕锋  杜海莲  王瑞  牛成林 《控制工程》2006,13(1):48-51,77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信息融合理论、模型、算法和应用,并对目前信息融合在机器人、故障诊断、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剖析。信息融合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信息融合技术理论尚待完善,在融合算法、融合模型以及关联的二义性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信息融合理论在多传感器分布检测、异类多传感器融合以及建立信息融合数据库和知识库等方面将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概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实例描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移动机器人导航中的应用。在能力风暴机器人平台建立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导航体系结构,并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结果表明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在导航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一种有别于经典数据处理技术的高级处理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智能设备在越来越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有更好的表现,使其能有更强的感知能力和操作精准度;在对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常见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后,针对目前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全面地介绍,并简要阐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一般结构,重点分析不同融合算法的特点和优劣势,明确不同融合模型之间的差别以及对数据处理策略上的影响,充分列举现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重要研究及应用,并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做检验阐述,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秦玉霞 《软件》2007,(5):27-29,47
近年来,基于传感器的机器人研究成为开发智能机器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极大地改善了机器人的作业能力,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就是对同一检测对象,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的信息和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获得该对象的全面检测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在多传感器系统中,信息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大容量,信息处理不同于单一的传感检测处理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信息融合方法利用多个信息源所获取的关于对象和环境的信息获得根据任务所需要的全面、完整的信息,主要体现在融合算法上。因此,多源信息融合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信息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8.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广泛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战场监视、自动飞行器导航与控制、机器人、工业过程控制、遥感、医疗诊断、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介绍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概念、处理模型、融合层次等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传感器在多关节机器人系统实时避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述近几年来在多关节机器人系统实时避障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详细介绍了传 感器的选择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并指出这一领域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和可能 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辛玫  尹怡欣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2):246-248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AIM移动机器人的多种传感器分布.提出一种改进的信息融合算法。该算法回避了对障碍物进行直接的估计,通过融合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提供的冗余、互补的信息.得到机器人能够前进的方向。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算法效果良好,可在AIM移动机器人躲避障碍物和路径规划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搜救机器人对多信息获取与处理、远程监控与运动控制的实时高性能需求,设计了以ARM微处理器STM32为核心、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柔性变形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机器人的远程监控与运动控制、多传感器环境信息采集等功能。整个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硬件可裁剪性。通过模拟灾难废墟场景实验,结果表明: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可实现多信息的实时准确无线通信,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多步态运动稳定性和自主移动性能。  相似文献   

12.
模糊神经网络在移动机器人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移动机器人所用的传感器,提出了一种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将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构建了模糊神经网络,并建立了网络的计算模型.通过建立的模糊神经网络对移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对动态环境中障碍和环境类型的实时识别以及无冲突运动.网络的训练和试验表明该方法在移动机器人躲避运动物体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动机器人编队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和自抗扰控制器的编队控制系统。首先,为提高机器人的定位精度,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激光数据和里程计数据进行融合,以更加精确的获得移动机器人的坐标信息,并建立主从机器人轨迹跟踪误差模型。进而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完成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及控制规律的设计,实现移动机器人的跟踪编队控制。最后,设计了编队控制实验平台,并在该平台上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蒙特-卡洛定位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的不确定环境里,采用单一传感器对机器人进行定位时精度较低,并且易受干扰,可靠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先将激光测距仪和超声波传感器得到的观测信息利用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R-UKF)进行融合。根据更新的状态值和误差方差,构造出机器人蒙特—卡洛定位(MCL)的重要性密度函数,充分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的冗余信息,综合2种传感器各自的优点。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蒙特—卡洛定位决策(SR-UKF-MCL)在定位精度和鲁棒性上都有较大的提高,证明了该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有智能机器人多传感信息加密控制方法多传感信息加密效率较高,导致安全时间较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研究了一种新的智能机器人多传感信息加密控制方法;通过信息位置源备份设置陷阱、信息路径伪装、网络匿名和信息通信控制实现位置传感信息加密,应用封装处理和二次验证加密数据传感信息;设置定位传感器结构控制位置传感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获得加密有效区域,针对智能机器人的眼睛、腕关节、胸部和手部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区块链的智能机器人多传感信息加密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多传感信息加密效率,安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目前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详细阐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尤其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明了移动机器人领域中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结合数据融合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机器人端采用FMCE毫米波雷达与摄像机进行多传感器融合,机器人端与远程PC端采用局域网进行通信,本地PC端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时功能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根据现场作业环境实时控制机器人移动,第二个是在PC端选择目标对象后让机器人生成行驶路径后自动跟踪目标对象,路径跟踪控制器采用的是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这种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具有高效、智能、可靠、精确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机器人协助完成的任务中,如无人巡检、智能交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因强降雨、堤防溃决、暴雨增水等因素导致的水位突然上升而泛滥和山洪暴发,形成复杂多变灾后的地形环境。设计了以FPGA为控制器的多传感器融合机器人,提高灾后救援效率。该机器人通过GPS为机器人作业划定区域,生命特征仪、力矩仪和空气质量仪等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搭建非线性全地形机器人动态模型,利用六轴陀螺仪和霍尔传感器获取机器人状态,数据经过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以及航迹算法推算后,获得机器人在灾后环境中的实际信息,使得机器人能够按要求进行搜救作业。实验结果表面,多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系统,能够在灾后环境完成信息采集与传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