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使用GC—MS联用技术对互叶白千层精油进行分析,从中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5.78%。主要成分松油烯醇-4,达到了45.81%;其次为1-松油烯,α-松油醇,α-松油烯,对伞花烃,α-蒎烯,1,8-桉叶油素,β-水芹烯。抗菌活性研究发现,互叶白干层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分析不同产地肉豆蔻油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比对,从英国、中国云南和印尼三个产地的肉豆蔻油中分别鉴定出69、78和67个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74%、99.87%和99.65%。三个产地肉豆蔻油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较为相似,三者的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α-蒎烯、桧烯、β-蒎烯、α-松油烯、4-松油醇、γ-松油烯、柠檬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壁材,白柠檬油为芯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柠檬油纳微缓释香精。为比较分析包埋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子鼻对白柠檬油和PMMA纳微缓释香精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柠檬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萜品烯、β-蒎烯、萜品油烯、γ-松油烯、α-蒎烯、α-松油醇和p-伞花烃等;PMMA纳微缓释香精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柠檬烯、萜品烯、萜品油烯、α-松油醇、γ-松油烯、β-蒎烯和p-伞花烃等。白柠檬油和PMMA纳微缓释香精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相对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关键香气成分种类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魏永生  杨振  郑敏燕  耿薇 《广州化工》2011,39(4):100-10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性成分,探讨了不同纤维头吸附对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VB/CAR/PDMS纤维头能够有效地吸附花椒的挥发性成分;大红袍花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月桂烯(21.41%)、苎烯(17.06%)、β-水芹烯(10.60%)、γ-松油醇(萜品醇)(9.50%)、桧烯(8.32%)、β-罗勒烯(8.00%)、胺叶油素(7.09%)、罗勒烯(3.82%)、α-蒎烯(3.59%)、香橙烯(1.15%)、α-乙酸松油酯(1.08%)等萜烯类以及醇类或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常山胡柚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GC/MS分析常山胡柚果皮油香气成分,鉴定出叶醇、乙醇α-蒎烯、薴烯、γ-松油烯、辛醛、癸醛,香芹醛、香紫苏醛、乙酸香叶酯、石竹烯、金合欢醇、甜橙醛、圆柚酮等五十五个成分。  相似文献   

6.
白油树是一种具有发展价值的香料植物,其叶、果可供提芳香油。鲜叶出油率为1.26%,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1,8-cineole)56.47%、α-蒎烯(α-pinene)7.46%、β-蒎烯(β-pinene)5.80%、α松油醇(α-terpineol)6.33%、乙酸松油酯(terpiny acetate)4.02%、芳樟醇(linalool)、2.04%白千层醇(melalinol)3.40%等、  相似文献   

7.
艾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不同产地艾叶精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艾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产地艾叶精油的质量收率为0.29%~0.56%,都含有特征成分:α-蒎烯、β-蒎烯、α-松油烯、γ-松油烯、桉叶素、蒿酮、蒿醇、2-环己烯-1-醇、樟脑、龙脑、4-松油醇、反式-石竹烯、丁子香酚。其中具有药效作用的成分有桉叶素(14.32%~26.12%,质量百分数,下同),樟脑(3.66%~14.97%)、龙脑(0.51%~10.53%)、甘菊环(0.00%~23.95%)等,有毒成分侧柏酮含量为0.32%~3.62%。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对玳玳花进行提取制得精油,应用GC—FTIR和GC—MS对精油进行分析,经研究共分离确认组分28种,玳玳花精油主要成份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芋烯、β-蒎烯、罗勒烯、α-松油醇、香叶醇、乙酸香叶酯、橙花醇、乙酸橙花酯、橙花叔醇、金合欢醇等。并用手性色谱柱对芳樟醇进行手性分离,芳樟醇中(-)-芳樟醇(左旋)占90%以上,同时对玳玳进行植物学鉴定,玳玳的学名为Citrus aurantium L.’Daidai’。  相似文献   

9.
桉叶素的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士雨 《精细化工》2006,23(1):35-37
对云南某香料公司生产的某批桉叶油进行了全组成分析,结果为桉叶素、柠檬烯、对聚伞花素、γ-萜品烯、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芳樟醇、松油烯-4-醇、α-松油醇和未知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6.98%、9.10%、0.89%、0.79%、0.57%、0.54%、0.27%、0.39%、0.16%、0.02%、0.03%和0.12%。物性分析表明,主要杂质与桉叶素具有相近的沸点和溶解性质,而熔点相差较大,因而确定采用管式熔融结晶技术对桉叶素进行纯化。40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w(桉叶素)≈80%的桉叶油为原料,通过二次重结晶,即首先将原料在-20~-30℃结晶,缓慢发汗至0.5℃,得到w(桉叶素)≥95%的中间产品;再重结晶一次,可得w(桉叶素)≥99.5%的最终产品。实验结果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滇高良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用GC/MS的方法对滇高良姜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检测出42个成分,鉴定了41个成分。滇高良姜主要化学成分为α-松油烯、异龙脑、丁香酚、甲酸龙脑酯、α-蒎烯、松油烯-4-醇、胡椒烯酮等。结果发现滇高良姜与传统药用高良姜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几乎完全不同,所以作为中药材用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杨再波  赵超 《精细化工》2007,24(2):149-153
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千年健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98个组分,鉴定出70个组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6.26%。主要成分是:γ-松油烯(1.35%)、芳樟醇(29.90%)、松油醇-4(5.73%)、乙酸芳樟醇酯(2.64%)、γ-依兰油烯(1.07%)、β-石竹烯(2.19%)、α-律草烯(1.16%)、α-蛇床烯(1.30%)、(-)-α-依兰油烯(1.09%)、α-紫惠槐烯(1.99%)、δ-杜松烯(6.09%)、α-雪松醇(5.24%)、叔杜松醇(3.21%)、叔依兰油醇(4.65%)、(Z)-6,10-二甲基-5,9-癸二烯-2-酮(2.90%)、2-氨基-3-羟基苯甲酸(2.51%)等。  相似文献   

12.
广西产山苍子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C-MS联用仪,对广西产山苍子油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37个峰,鉴定了其中31个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4.15%。其主要成分为α-柠檬醛、β-柠檬醛、柠檬烯、甲基庚烯酮、β-芳樟醇、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α-松油醇、松烯、β-石竹类等。并对三个产地不同的样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杉根精油分离及其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富  黄忠兴  徐芃  朱九珍  刘冬玲 《精细化工》2007,24(11):1095-1098
用干馏工艺扩试提取杉根精油,干馏釜3m3,干馏温度105~420℃,时间6.0h,产品得率为6.08%,是水蒸气蒸馏提取方法的3倍。产品相对密度(25℃)为0.9912~1.021,折射率nD20为1.4799,旋光度+0.5°。应用GC法对100~250℃的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出41个色谱峰,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质量的99.16%,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3.8010%(质量分数,下同),d-柠檬烯2.8893%,β-松油烯7.1880%,长叶烯10.4162%,β-石竹烯4.2064%,α-木罗烯3.017%,β-松油醇2.876%,β-榄香烯4.5719%,柏木醇31.5087%,愈创木醇6.1426%,实验结果表明,精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因树龄、树的部位、提取工艺不同,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4.
王石  谢建春  靳林溪  孙宝国 《精细化工》2012,29(2):134-138,191
研究了从桉叶油副品—松油醇馏分中纯化α-松油醇的间歇减压精馏工艺。GC-MS分析了原料组成。通过绘制目标组分α-松油醇及γ-松油烯、4-松油醇、trans-松香芹醇三个主要杂质组分的馏出曲线,探讨了水和四种有机溶剂进行塔预处理对分离α-松油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回流比,确定较佳工艺:以水进行塔预处理,变回流比操作,在回流比为6条件下收集α-松油醇,绝对压力5.0 kPa左右,沸程129~132 oC,纯度> 90%,回收率50.0%。  相似文献   

15.
松油醇制备中副产物红油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凯  朱新宝  毛连山 《现代化工》2004,24(11):33-35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对松油醇副产物红油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蒎烯、莰烯、对伞花烃、松油烯、柠檬烯、桉叶油素、松油烯醇、小茴香醇、松油醇、龙脑、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4-亚甲基奥、石竹烯等化合物,其中的小茴香醇、十氢-1,5,5,8a-四甲基-1,2,4-亚甲基奥、1,3,4,5,6,7-六氢-1,1,5,5-四甲基-,(2S)-2H-2,4a-亚甲基萘、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4-亚甲基奥、alpha-panasinsen化合物之前未见出之红油的报道。提出采用真空分馏、化学加成、低温结晶和硼酸酯化方法进行分离、提纯,以便得到蒎烯、莰烯、桉叶油素、龙脑、异龙脑、小茴香醇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蓝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乙醚为溶剂提取云南产蓝桉干叶的挥发油,经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得到57种组分,确定了其中54个化合物的结构,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68.61%),α-蒎烯(10.24%),别香橙烯(5.27%),乙酸松油酯(4.05%),香橙烯(1.45%),(-)-蓝桉醇(1.26%),α-松油醇(1.02%)等。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9.69%。  相似文献   

17.
孜然香气与精油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萃取和分析孜然粉末香气,共检测出19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9.695%的18种成分,主成分是两种蒈烯醛异构体(33.174%)、γ松油烯(17.858%)、枯茗醛(17.280%)、β蒎烯(13.940%)和对伞花烃(6.541%).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孜然,精油的得率为2.6%,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28个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99.801%.4的26个成分.主要成分为枯茗醛(39.511%)和两种蒈烯醛异构体(35.249%),其次为γ松油烯(7.096%)、α-7-松油烯醇(5.315%)、β-蒎烯(5.242%)和对伞花烃(3.000%).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甘牛至花序及茎叶中的香味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甘牛至挥发性香味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29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7.66%,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桉树脑(57.5%)、α-松油醇(5.91%)、β-蒎烯(5.77%)、α-蒎烯(4.81%)、芳樟醇(3.76%)、龙脑(2.79%)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GC MS联用仪 ,对广西产山苍子油进行了分析 ,共分离出 37个峰 ,鉴定了其中 31个化学成分 ,占总含量的 94 .15 %。其主要成分为α 柠檬醛、β 柠檬醛、柠檬烯、甲基庚烯酮、β 芳樟醇、月桂烯、α 蒎烯、β 蒎烯、α 松油醇、桧烯、β 石竹烯等。并对三个产地不同的样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赤桉和本泌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赤桉叶和本泌桉叶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二者的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赤桉叶精油共鉴定出57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4.81%,主要成分为w(1,8-桉叶油素)=50.17%,其后依次是w(α-蒎烯)=8.53%、w(蓝桉醇)=5.65%、w(乙酸松油酯)=3.69%、w(α-松油醇)=3.58%;本泌桉叶精油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0.93%,主要成分为w(α-蒎烯)=31.00%、w(蓝桉醇)=15.34%、w(香树烯)=13.80%和w(表蓝桉醇)=4.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