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定义,包括从单个城市、区域、国家或跨国三个空间尺度;然后剖析多中心城市区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作用及潜在问题。最后就多中心理念如何应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空间尺度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基于规划过程,提出一种如何从规划目标,规划策略和策略评估三个流程进行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筑环境中的空间尺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区域环境中的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建筑细部都加以分析,研究城市与建筑的空间尺度和人的心理空间尺度概念。本文提出了5种尺度范围,以此作为指导设计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3.
校园空间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静 《山西建筑》2012,38(29):22-23
针对高校校园的空间尺度问题,从规划形式、功能、感性需求等方面,对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与同济校区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尺度的角度总结出两校区产生空间质量优劣的各自原因,最后提出"人性尺度的多中心校园规划"的理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空间传达于人们的尺度感,往往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一片区域的尺度,甚至了解一座城市的尺度。虽然借助于人口数量和用地面积可以了解到城市各个部分的确切规模,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几条繁华的商业街及车辆川流的交通干道可以传达给人们关于城市尺度的更贴切于生活的认识。空间尺度感本质上是人们对空间环境要素的大小进行的心理比较,是对空间尺度关系的认知结果,它形成于人们对环境的整体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空间特征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中心"是当前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趋势。本研究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多中心城市相关研究的分析,首先梳理了多中心城市研究的历史脉络,从理论推导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总结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分别从空间形态特征、规模等级特征、功能体系特征、"互动流"特征、区域协同特征和空间演化的阶段性特征方面,详细解析了多中心城市在各表现维度上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对于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并针对当前大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实践中的困惑,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本研究旨在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大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引导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嘉欣 《城市住宅》2021,28(7):179-180
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城市发展方式,一方面疏解老城区城市压力,另一方面促使其他区域的协同发展,爆炸式的超大城市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由相对独立的小型区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的相对分散有机整体式的城市格局.通过对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的解读,以济南城市扩展轨迹为例,分析说明城市多中心分散格局发展的合理性与发展途径,并找出其发展模式下需要克服的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嘉欣 《城市住宅》2021,28(7):179-180
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城市发展方式,一方面疏解老城区城市压力,另一方面促使其他区域的协同发展,爆炸式的超大城市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由相对独立的小型区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的相对分散有机整体式的城市格局.通过对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的解读,以济南城市扩展轨迹为例,分析说明城市多中心分散格局发展的合理性与发展途径,并找出其发展模式下需要克服的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8.
盛强  周晨 《建筑师》2018,(6):60-67
城市商业功能的分布与道路空间结构息息相关。本文以北京内城为例,应用空间句法模型在城市和街区两个尺度上分析了商业功能的聚集和演变规律。其中在城市尺度基于80年跨度中四个时间节点的商业分布数据分析了10个商业中心,在街区尺度上基于2005和2015年的实地调研的商铺数量,分析了前门、东四和西四三个中心区内的各街道段上的商业分布受城市和局域层级网络影响的程度。结论验证了空间句法参数能够有效地在街道精度上分析商铺数量,但各案例街区受两种网络影响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城市开始进行步行街建设,进入70年代步行街在西方国家大量流行。我国在9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步行街的规划建设。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步行街发展的原因以及城市中心步行环境的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多中心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概念。随着通讯与快速交通的迅速发展及日益网络化,即卡斯特所谓的流动空间的不断扩展,多中心日益成为众多城市与区域谋求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为许多空间规划所推崇,典型如欧洲空间发展展望。在中国特大城市的空间规划中,多中心同样是规划师挥之不去的情结,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就鲜明地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总体空间结构,与此同时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宁波、厦门等众多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都将多中心作为都市区空间发展的核心目标。多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成为都城,其依托的"地理空间"对于其起源和变迁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论文研究地理空间的脉络结构及其对于历史时期城市的重要影响作用,认知历史城市景观系统,明晰地理景观文物价值.以多尺度空间方法辨析地理与城市格局之间相互内在关联,探寻现存山脉河流之中的城市历史景观格局、时空演替和变化轨迹,揭示其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赵炜  杨睿  王倩娜 《室内设计》2023,38(4):31-39
优化流域各尺度间蓝绿空间的嵌套构 建与协同规划技术,有助于解决丘陵城市规划 中蓝绿空间破碎、边界模糊、管控粗放等问题, 为蓝绿基础设施规划得到有效传导和合理实 施提供具体手段。研究构建了“次流域—小流 域—次小流域”各尺度间蓝绿空间协同优化的 框架,提出了多尺度蓝绿空间网络构建的规划 路径以及“衔接点—衔接结构—衔接单元”识 别的关键技术。以川中丘陵地区的典型城市资阳 为例,对多尺度蓝绿空间协同规划框架、技术路 径及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示例,为后续蓝绿基础 设施规划和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发展,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投资争夺、基础设施建设冲突和产业结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国家到县(市)的不同层面,出现了各种管治新形式,相互交织,并正在逐渐形成多层次的区域管治体系。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多中心城市区域与多层次管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发展,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投资争夺,基础设施建设冲突和产业结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国家到县(市)的不同层面,出现了各种管治新形式,相互交织,并正在逐渐形成多层次的区域管治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金广君  邱红 《城市建筑》2005,(12):47-51
本文从探究城市空间尺度的概念和本质入手,揭示了城市空间尺度受交通方式影响而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进而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应该按照此规律认识和设计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相关城市区域重建的思考中,多中心与城市网络的概念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将对莱茵鲁尔多中心城市区域内部的协同运作进行研究。协同,意味着使整个城市网络的功效大于其各部分的相加,我们将在一个模糊战略概念中讨论这一问题,该战略一方面把莱茵鲁尔作为一个构成关键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区”,而另一方面,对这一战略却少有实施。因此,最后文章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区域战略政策更加适用于莱茵鲁尔特殊的多中心结构,以及区域内部潜在的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环境作用具有空间分布特性,借鉴空间多尺度环境作用模型框架(包括全局环境、地区环境、工程环境、构件表面环境、内部环境)及其数学模型,对相对湿度进行了空间多尺度研究:在分析空间各尺度上相对湿度的不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由全局环境尺度开始,通过地区环境尺度、工程环境尺度以及构件表面环境尺度上环境因素的逐步调整,最终计算得到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湿度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统计模型+空间残差”的方法,可有效建立地区环境尺度上的相对湿度值与工程环境尺度上相对湿度值的定量关系;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表面相对湿度与表面温度有关;实际工程结构应考虑构件表面相对湿度与内部相对湿度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人的尺度为基础,从城市公共空间的点、线、面三方面,对空间情境的表达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城市公共空间情境的营造的原则,探索实现“情境统一”的城市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双尺度城市营造--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空间形态存在问题的揭示,认为应从"尺度"向度而不是"风格形式"向度来思考城市,作者提出营造"双尺度城市"的新论点:认为在大的车尺度中融入小的人尺度这种双尺度城市营造方式是实质性地解决现代城市空间形态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从五个向度对双尺度城市营造方式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山地中心城市空间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与城市整体功能之间形成互动影响关系。在深入剖析中心城市特征与山地城市形态矛盾的基础上,遵循山地中心城市多组团、多中心、多维度、多层次特征,从宏观层面构建了山地中心城市多元化空间特性与中心城市整体功能发挥的理论模型,搭建了“四多”特征与城市整体功能的联系,解构了山地城市整体功能受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关系,模型将特征与功能关系进一步数理化和抽象化,是在山地特征规划科学性的基础上,对山地空间与整体功能发挥理论的发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