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舟山直流输电工程宁波换流站换流阀避雷器损坏的事故原因,对于13年运行中首次发现的逆变器某个阀不导通产生严重过电压的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进口高压氧化锌避雷器事故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进口高压MOA运行的概况,分析了MOA事故的原因。认为,事故主要是由阀片老化引起。并指出以阿累纽斯公式为基础的加速老化试验还不能准确地解释MOA的老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配电避雷器设计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瓷避雷器》1989,(5):52-58
介绍一种配电避雷器设计的新概念,用环氧玻璃纤维包封氧化锌阀片的组件,装配在柔韧的EPM橡胶外壳内取代传统垫圈密封瓷壳.这种聚合物配电阀片(PDV)的避雷器具有空气隙体积最小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由于密封"呼吸"作用引起内部受潮.此外,在难得有的避雷器事故中,橡胶封装外壳不会有象标准配电避雷器那样的瓷壳炸成碎片的情况.本文论述该配电避雷器的性能问题,聚合材料首先被用于输变电工程中代替瓷绝缘子.  相似文献   

4.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日本公开特许NO。2222102)以金属氧化物阀片为主件的避雷器,在制造时串联阀片组垂直地固定在绝缘套如瓷套内。依靠阀片组与套壁之间的空隙内自然对流来保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动作后各元件有良好的冷却条件。然而,为了保证运输,阀片组需用辅...  相似文献   

5.
<正> 防雷避雷器由空心瓷绝缘子、装在绝缘子腔中的金属氧化物阀片和带盖的金属法兰组成,此法兰盖用以将阀片与线路和地线连接。为了使阀片在绝缘子腔内达到密封和固定的目的,在阀片和绝缘子壁之间的缝隙中填入玻璃状的低熔点(约500℃)粘结剂。研究了温度  相似文献   

6.
<正> 提出了中性点绝缘网路一相长时间接地时线路和变电站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建议。避雷器接在被保护相与地之间,由两部分串连而成。接地的一部分阀片在正常时通过一个专用继电器触头短接。在一相接地时,健全相电压升高3~(1/2)倍,继电器触头跳开,把这部分阀片串  相似文献   

7.
<正> 提出了监视避雷器氧化锌阀片状态的指示装置.氧化锌阀片的状态可通过测定泄漏电流来监视.为此在接地连接线上设置电流互感器,将互感器的讯号传送到控制回路.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必须采用测量准确性高的复杂的电气回路.推荐了控制避雷器状态的另一种原理.由于氧化锌和其他氧化物原料是避雷器的基础,当避雷器劣化时,通常泄漏电流增大,并析出  相似文献   

8.
全国的平均雷击事故率超过50%,在南方地区更是高达70%。造成雷害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ZnO避雷器的热击穿造成的。自然界中75%的雷击过程具有多重性,在多重雷击作用下,ZnO避雷器阀片会持续的流过雷电流和工频短路电流,避雷器阀片柱的温度升高的极快,时间是毫秒级的。本研究将聚焦多重雷击下ZnO避雷器的热击穿问题,通过FLUENT仿真,计算出ZnO避雷器在典型多重雷击作用下发生热击穿时的温度变化过程,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 110千伏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大多采用FZ—35型普阀式避雷器保护不接地变压器中性点,这是电力部门设计操作规程中推荐的保护方式。然而,从多年运行经验来看,这种避雷器发生事故较多,如山西在1978年连续发生两起爆炸事故,河南、四川、湖南也曾多次发生过,故此成为电力部门急待解决的问题。按规程要求,在110千伏中性点直接接  相似文献   

10.
直到目前为止,由于规程没有明确规定,在设计中对于中性点绝缘为35仟伏等级的110仟伏变压器的中性点,一般采用35仟伏级的阀式避雷器(2×FZ—15)进行保护。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过一些爆炸事故,因此对于保护绝缘水平为35仟伏级110仟伏变压器中性点阀式避雷器电气参数的选择问题,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各运行单位各自采取了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仿真模型,研究了MOA在提高电容器换相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暂态稳定性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电容器换相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存在的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恢复期间系统难以进入稳态的问题,采用MOA可达到良好的效果。与其他方法相比较,MOA具有简单,经济以及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同步采样技术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特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阻性电流基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测量阻性电流基波时同步采样的必要性,采用同步采样AD转换器MAX1310,可保证电压电流信号同时采样,避免了投影角的测量误差;采用锁相环技术可实现特定周期内整数点采样。实验证明采用同步采样技术的实验装置,测量精度(特别是夹角测量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步采样技术减小了非整周期采样所带来的栅栏泄漏效应,使普通FFT谐波分析可以应用到MOA阻性电流基波的测量中,减小了采样不同步所造成基波电压和基波电流之间的夹角误差。同步采样技术对于精确测量两个信号基波夹角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发展状况;着重阐述了热硫化型硅橡胶和室温硫化硅橡胶的配方、加工方法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较详细地介绍了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结构、制造设备和制造工艺。本文为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制造和使用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 MOA在线监测的新方法泄漏电流合成法 ,该方法不需要取参考电压信号 ,已取得了一些实测数据。根据相量合成法阐述了测试原理 ,详细分析了阻性电流、容性电流、耦合电容电流、谐波电流的影响 ,并说明了故障的判断方法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浅议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引线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现场不拆引线条件下测试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意义、可行性以及不拆线测试与拆线测试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论述,给出了220kV两节串联、500kV三节串联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引线条件下的测试接线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不拆引线进行MOA测试所需的直流发生器纹波系数<1.5%,额定输出电流应选3 mA为宜;当采用串联附加电阻的方法进行测试时,附加电阻R的额定电流应≥1mA,阻值稳定且应保证试验中的压降<3kV,同时沿面爬电距离足够;除高压引线应采用屏蔽线外,75%U1mA下的泄漏电流的测量也宜采用屏蔽方法;测量系统宜设置主、辅两套,以防仪表出问题后造成的错误测量;引用标准进行判断时,对新、旧MOA要区别对待,应重视历次75%U1mA下的泄漏电流值(包括出厂值)的比较,即使在规程规定的50μA以内,也应注意其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六氟化硫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 GIS用避雷器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介绍了内部电场的布置形式及大面积电场、小面积电场的场强计算公式 ,并对电极形状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详细介绍了电位分布的要求、均压罩形状与电位分布之间的关系及罐体压力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论述了 GIS用避雷器热稳定性的依存关系、几种情况下的放热特性及材料性能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装配对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变电站开关断口雷电入侵波造成的事故,认为此类事故大多由雷击感应过电压造成。可在线路的终(始)端安装带脱离装置无间隙MOA加以限制。并就带脱离装置无间隙MOA的安装、选型、监测;脱离装置等作了讨论,笔者设计了一种适合双回线路的线路型带脱离装置无间隙MOA安装方式,实践证明,采用该安装方式达到了预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单节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带电监测研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要分析了单节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结构特点 ,论述了带电监测的测量方法 ,分析了带电监测的结果 ,并提出了带电监测时需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机械强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机械强度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定量分析公式 ,采用避雷器顶端的转角 θ和挠度 f来衡量载荷对避雷器变形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避雷器及其比例单元的散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避雷器及其比例单元的散热特性是考核避雷器热稳定性的关键。基于引起MOA温升的主要因素,试验研究了在工频电压加热、方波冲击电流及烘箱加热等不同试验条件下MOA及其比例单元的散热特性,并运用工程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解析,给出了相应的散热时间常数和降温曲线。试验及解析结果表明:加热方式对MOA的散热特性影响较大,考核比例单元与整只MOA的热等价性时应保证加热方式和加热时间相同;相同外套等结构下,比例单元的轴向散热能力强于整只MOA,为了保证比例单元的散热能力等价于整只MOA,必须采取隔热措施,特别是注意限制比例单元的轴向散热能力;利用ANSYS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解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