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地域和气候条件是建筑设计首先面临的自然挑战,它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的布局模式和舒适性。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如何顺应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定,将医院的复杂功能与特殊的气候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就医者提供更为良好的就医环境是节约型社会对于建筑师提出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4.
5.
儿童医院门诊大厅空间作为门诊部的入口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使用者的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精心设计符合患儿行为、心理需求的门诊大厅环境能减少患儿的不良情绪.文章以儿童医院门诊大厅为研究对象,对儿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揭示出一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尚未充分满足儿童环境心理的内容,以期为儿童医院门诊大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大量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门诊大厅空间以及环境设计中的观念和趋势,对当前门诊大厅设计中不适宜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以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医院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8.
寒冷地区建筑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冷地区建筑的设计要紧密与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外环境设计中 ,注意环境的色彩选择 ,注重向阳避风场所的设计 ;在内环设计中 ,引入四季景观优美的阳光中庭与日光室 ,注重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会使寒冷地区的建筑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10.
在对项目当地气候特点和场地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响应机制与气候适应性设计原理,对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进行绿色设计策略分析,探讨如何在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中融合气候适应性的设计策略和手法,为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响应与气候适应性的绿色建筑创作提出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要求建筑外界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应变性、选择透过性和层次复合性等气候过滤、缓冲特征。通过分析建筑复合界面的要素构成及采用的被动式设计策略,例如分区分层策略、封闭开放策略、适宜的被动式技术策略等,并结合南界面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应变界面模式,从而使住宅室内环境具有动态舒适、节能、灵活等特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严寒地区分布范围广、气候条件复杂,现行标准规范以基准温度18℃的采暖度日数(HDD18)作为分区指标,将严寒地区划分为3个二级气候区。为分析该指标的适用性,通过EnergyPlus软件模拟并地较典型建筑在严寒地区61个城市的年累计热负荷差异,对比部分城市之间的气候特征,分析城市的HDD18与建筑年累计热负荷的关系,探讨HDD18分区指标的适用地区。结果表明:在HDD18相近的条件下,西部高海拔地区城市的建筑年累计热负荷显著低于东部城市;HDD18与建筑年累计热负荷仅在太阳辐射量及夏季温度差异较小的地区呈线性关系;HDD18作为分区指标,适用于太阳辐射及夏季温度差异小的地区,严寒地区宜结合太阳辐射等因素划分二级分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先进精神康复医院的调研,总结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的功能特征,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用的精神康复医院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如何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激发市民休闲体力活动意愿,成为提高寒地城市公园公共健康效能的重要课题。在探讨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性、关联特征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揭示各因子关联机理,并结合散点图划定微气候因子适宜值区间。研究结果表明:1)休闲体力活动时长、代谢量与热舒适呈线性关联,活动人次及强度类型与热舒适呈时段性、滞后性和非线性关联;2)非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下,主观意愿及社交需求提高活动主体7.5℃的对抗强度;3)太阳辐射、风速与休闲体力活动水平存在显著关联机理;4)低温、通风的微气候特征可有效增加低、中等强度活动人次,延长活动时长,低风、低湿、高日照有利于诱发中等以上强度活动发生,旨在为营造微气候适宜性的休闲体力活动空间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健康中国\"国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18.
19.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建门诊楼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儿童医院新建门诊楼设计实例,就其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总体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及立面造型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在功能布局和空间营造上体现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