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2.
通过模拟地板送风系统的两种典型系统形式,从获得的温度场、速度场、PMV场表明,下送上回系统较容易满足垂直空气温差的限值,下送下回系统容易超出垂直空气温差的限值,在低热力长度尺度(lm/H)时下送下回系统比下送上回系统容易获得舒适的环境,在高热力长度尺(lm/H)时,两种系统形式均易产生偏冷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数值方法对带有地板静压箱的地板送风空调房间的温速度场进行了模拟,获得了平均壁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及热源表面温度与送风气流在地板静压箱内温升等量值;分析了有、无外墙和外窗及有、无内遮阳对静压箱上、下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地板静压箱内热力衰减的影响;建立了地板静压箱上表面与室内各壁面间的辐射换热模型,计算分析了各壁面与地板间辐射换热量随墙体以及内遮阳状况不同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应用地板送风系统的开敞式办公环境的气流组织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模拟结果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表明了地板送风能够提供具有较好热舒适性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6.
地板送风系统的室内空气分层现象对准确预测系统能耗非常重要。对该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冷负荷减少系数方法来简单而快速的计算人体活动区域的冷负荷大小。首先,把室内热源类型分为墙体、人体、电器设备和照明四种,以定热流作为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动态(CFD)模拟方法可以获得人体活动区域的冷负荷Qoccupied。其次,基于同样的边界条件,对上述四种不同热源单独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人体活动区域四个不同的冷负荷减小系数α,从而得到加和冷负荷Q′occupied。本文分析了一种回风口与排风口分别位于房间中部和天花板上的地板送风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发现Qoccupied与Q′occupied的偏差在10%以内。由于模拟计算单一热源的冷负荷减小系数非常简单,所需时间也远小于前者(Qoccupied计算),采用加和计算冷负荷的方法在工程上是切实可行的。对该地板送风系统,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冷负荷减小系数数据库,以简化整个人体活动区域冷负荷的预测方法,从而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一种实际可行的冷负荷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乌克兰国家大剧院增加空调系统项目的设计思想,并结合该工程中地板送风的应用实例,对地板送风与置换通风的原理进行描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强调了置换通风的空调方式必须要有好的自控策略和控制系统来保证其运行效果.并用CFD技术对剧院观众厅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证明地板送风的方式在剧院空调改造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很好地满足观众的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了现有的几种负荷计算方法,指出在进行地板送风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层高、冷负荷特点、空调系统形式及送风方式来确定空调负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地板送风系统的室内温度分层现象对准确预测系统能耗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用来计算能耗的程序都采用同一的室内温度假设。对天花板送风系统(即混合送风系统)而言,由于空调送风与室内气流混合充分,利用同一室内温度进行能耗分析是准确合理的。而对地板送风系统而言,特别是大空间,室内温度分层是该系统的本质特性,只有从根本上模拟温度分层特性,才能保证能耗分析软件的真实有效性。对地板送风系统采用同一室内温度进行能耗分析并不妥。因此,首先阐述了地板送风系统温度分层现象,分析了该系统的优点。其次,针对温度分层现象,介绍了地板送风系统能耗分析模型和负荷减小系数概念。最后,列举了国外几个常用的模拟程序,指出对地板送风系统,能耗模拟程序需注意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百叶窗翅片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百叶窗翅片空气侧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建立了换热器的三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得出传热与阻力特性与实验关联式吻合较好;同时对不同百叶窗倾角和百叶窗间距的模型进行了计算,比较发现倾角为27°的百叶窗翅片的传热最好;翅片间距不同,对应的传热最好的百叶窗间距不同;阻力随着百叶窗倾角和百叶窗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计算结果为换热器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回热式新风系统中多孔介质回热器在交替边界条件下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值方法针对表面温、湿度交替变化的对流边界条件,对多孔床与空气的非稳态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多孔床内温度场和含湿量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类多孔床的传热传质特性,并比较了关键因素对多孔床内温度和含湿量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多孔床与空气之间的热质交换主要发生在交界面附近较浅的薄层,往底层的传递十分缓慢。多孔床与空气的热、质交换效果受气流流速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工程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较准确地描述了井壁无渗透的裸管形式及井壁处有循环水渗透的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的传热传质特征,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卢春方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4,(2):53-57
本文在极坐标下建立了地埋管换热器周围非饱和土壤的热湿迁移数学模型与纯导热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排热会使得钻孔壁附近的含湿量降低。当土壤初始含湿量较大时,土壤中湿分迁移对土壤热物性基本上没有影响,纯导热模型与热湿迁移模型模拟土壤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换热现象时基本一致;当土壤初始含湿量较小时,热作用对钻孔壁附近的湿迁移影响较为显著,土壤热物性会随之发生变化,此时纯导热模型与热湿迁移模型计算差值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