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光中庭由于其独特的空间设计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已在办公建筑中广泛应用,中庭结构的合理设计对建筑自然采光、建筑能耗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Autodesk Ecotect和Ra-diance数值软件,模拟计算不同中庭平面布局、尺寸比例以及幕墙朝向对办公建筑自然采光系数、全年自然采光满足率DA、天然采光照明节能率、室内照度全年满足率的影响;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esignbuilder数值软件比较分析采光中庭形态优化设计对办公建筑人工照明、采暖空调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隧道照明领域,自然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隧道内亮度,另一方面也可引起“白洞”效应,威胁车辆行驶安全。充分利用自然光对隧道照明的增效作用,降低人工照明的能耗,是实现隧道入口段照明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云南保腾高速公路鹿山隧道内自然光、以及自然光与LED灯复合照明下隧道不同纵深路面照度的实测数据,通过与规范规定值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到了隧道入口段各区段自然光、LED灯复合照明下隧道照度分布规律,并对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价。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自然光、人工光源进行隧道复合照明节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建筑导光管采光系统绿色施工技术在某大型综合体项目中的应用,该系统是通过高透光低辐射采光器将室外的自然光线收集并将其导入系统内部,经高反射率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漫射装置把自然光线均匀高效照射到室内任何需要照明的地方,合理利用自然光改变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减少白天电力照明的使用,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庭玻璃屋面内遮阳对室内环境以及能耗的影响,在有无内遮阳工况下分别进行了自然采光照度测试、中庭玻璃屋面内表面温度测试、室内温度测试以及中央空调冷量监测。结果表明,在遮阳工况下,区域1的照度全天有3.5h满足采光标准,超过了300 lux,区域3在17∶00前均满足标准;遮阳卷帘内表面温度降低了0.6~7.7℃,钢结构表面温度降低了4.3~12.5℃;区域2温度在同一时刻最高降低了5.9℃,区域1温度在2种工况下基本维持在27℃左右,同时有遮阳时的空调能耗比未设置内遮阳时下降了6.67%,说明内遮阳可以改善室内热环境,并对降低室内空调冷负荷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层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天然采光与照明控制方式是影响照明能耗的主要因素,而照明能耗的改变会使室内冷热负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室内采暖空调能耗。以天津市某双层玻璃幕墙办公建筑为模型,应用DAYSIM软件模拟有无双层玻璃幕、墙幕墙朝向以及照明控制方式的不同对照明能耗的影响,并结合TRNSYS软件分析不同照明控制方式对室内冷热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管道式日光照明装置是一种把自然光线通过管道导入室内的自然采光系统,采用这种系统的建筑物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光进行室内照明。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室外自然光线并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反射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从黎明到黄昏,甚至阴雨天,管道式日光照明装置导入室内的光线仍然很充足。  相似文献   

7.
展览建筑是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室内照明能耗占比较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以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竞赛的获奖作品为例,从建筑设计、材料选取、空间组合等方面,研究展览建筑中的自然采光技术策略。将自然光最大限度引入建筑,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个"吸光的海绵",满足展览建筑内部的基本自然采光需求,降低日间人工采光的频率,节约照明能耗。此外,运用太阳能板供应建筑内部夜晚基本的展览照明,实现建筑自身低能耗目标。希望为展览建筑及一些相关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3M日光照明系统采用管道式日光照明装置,是一种无电照明系统。采用该系统的建筑物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光进行室内照明,从黎明到黄昏,甚至雨天阴天,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仍然充足。通过采光、导光和漫射三部分装置,3M日光照明系统将室外自然光线高效采集并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任何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的民用住宅建筑大多是通过人工照明的方式提高室内照度,造成了很大的建筑能耗。如何在规划设计之初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人工照明的强度和照明时间,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主要针对上海地区民用住宅建筑进行采光规划设计,首先为上海某大型民用住宅小区建立分析模型,然后利用ECOTECT模拟软件对模型进行日照与遮挡、光环境的模拟和分析,从小建筑布局、建筑朝向、室内布局、窗口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从而优化设计方案。为降低上海地区民用建筑的能耗从日照、采光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开放式办公室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自然光和用户需求调整照度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照明系统中每个灯具和工作面分别配备有照度传感器和智能单元向中央控制器提供工作面照度信息和个性化设定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照明系统动态控制模型,并利用约束控制算法确定灯具的最佳调光值,其中灯具的能耗及开销能耗作为照明系统的目标函数。通过利用DIALux软件对该智能照明系统及控制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依据室外自然光的变化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实时自动调光,可减少灯具的使用时间,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1.
建筑遮阳可以降低室内局部区域过高的照度水平,但会降低室内整体照度水平,在室外照度不高的情况下,遮阳还会影响室内照度,增加照明能耗。针对建筑遮阳对建筑室内照明能耗的影响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南向水平遮阳进行研究,利用光环境模拟软件Ecotect和Radiance对五个气候区的典型城市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气候区的不同窗墙比、不同窗户类型、不同遮阳板长度对建筑室内照明能耗的影响,得到建筑遮阳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蒙  胡望社  杨悦  沈小东 《建筑技术》2012,43(4):307-309
结合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的双层玻璃幕墙设计,根据夏季气候条件下玻璃幕墙材料和形式的差异进行模拟计算和定量分析,比较了四种不同形式的双层玻璃幕墙系统,得出减少玻璃材料的透射率,将显著减少夏季室内得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具有当代风格的建筑被设计了出来,并一一矗立在城市当中。其中,双层玻璃幕墙的使用给建筑的外立面增添了许多美感。同时,由于玻璃幕墙对于能源的消耗非常巨大且保温和隔热的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研究及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使用欧美国家常用的生态设计软件Ecotect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建筑中使用的双层玻璃幕墙进行节能分析研究。通过模拟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推算出双层玻璃幕墙之间节能的最佳间距,从而使建筑的外立面更加节能且将能源的消耗降低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4.
李海英  洪菲 《建筑科学》2007,23(6):98-105
本文以清华大学低能耗建筑为例,对可持续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重点探讨相关的详细技术,包括双层呼吸式双通道幕墙(宽通道和窄通道呼吸幕墙)、高性能玻璃技术、屋顶种植技术、自然采光技术、相变蓄能楼面技术、太阳能利用、钢结构适合的高效轻质复合外墙等。  相似文献   

15.
广州塔为国家绿色建筑物,在塔身内设置了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绿化滴灌技术、双轿厢电梯节能模式、铝合金中空Low-e玻璃幕墙、高效的节能光源等大量的节能技术和材料,以推广绿色能源的利用,同时大量的节能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为低能耗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广州市某大厦的双层玻璃幕墙设置三种不同开启状态来模拟普通Low-E中空玻璃幕墙、封闭双层玻璃幕墙和内呼吸双层玻璃幕墙的实际工作状态,并对其玻璃表面和呼吸腔空气的温度进行持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得出人体热舒适度优选的顺序是:内呼吸双层玻璃幕墙、封闭双层玻璃幕墙、普通Low-E中空玻璃幕墙,节能效果也具有相同的排序.  相似文献   

17.
朱颖  张志勇  游向然 《山西建筑》2008,34(17):251-252
结合玻璃幕墙的广泛应用,探讨了玻璃幕墙节能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双层玻璃幕墙和真空玻璃幕墙的节能原理,比较了真空玻璃与中空玻璃的特点,以促进玻璃幕墙节能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中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别改变玻璃间填充气体的种类;间隔条的材质(铝,不锈钢,暖边)和断热条的长度来分析这3个因素对玻璃幕墙整体U值的影响。结论表明玻璃内填充氩气的效果要优于填充空气;使用暖边间隔条可以较好的降低幕墙整体U值;随着断热条的长度增加,玻璃幕墙的整体U值会逐渐减小,二者大致呈现二次多项式曲线的关系。该结果揭示了3个因素对于玻璃幕墙整体U值皆会产生影响,为项目幕墙热工性能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正权 《门窗》2012,(2):13-16
窗墙比是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的一个指标,窗墙比的大小对建筑的能耗和采光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窗墙比不同对门窗幕墙热工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建筑不同朝向的窗墙比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利用MIT Design Advisor模拟计算了不同窗墙比对建筑能耗和热舒适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