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从出生到死亡,墓地似乎是人们最后的归宿.而对于历史较短的美国来说,墓地无疑成为了国家文化和信仰的缩影.它像地壳的沉积岩,以独特视角揭示了历史变迁,时代的发展.从风景园林设计的角度纵览美国的历史,概括性地介绍了美国墓园的发展史.从而隐射出墓园的发展对美国风景园林所起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岚岚 《山西建筑》2006,32(8):36-37
追溯了西方墓葬文化以及墓葬形式,结合欧州部分城市墓园的成功案例,介绍了西方墓地空间的主要构成模式,提出了墓园发展的趋势和今后墓园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风景园林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单一地模仿传统园林造型、有的是过度地追求现代化形象。这两种情况都忽视了设计的创新性,缺乏对整个城市社会文化和人文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考。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传统风景园林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融合的必要性,说明了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提出了传统风景园林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并以湖州江南庭酒店工程为例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殡葬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墓葬建筑也有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既满足人们的传统文化的精神需要又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文章从传统殡葬文化入手,剖析其中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念,在融合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墓葬建筑模型。  相似文献   

5.
洪艳铌 《现代装饰》2013,(2):135-136
当前,土地资源日趋匾乏,在提倡绿色殡葬,节约土地的社会背景下,本文提出,墓地园林化是我国墓园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墓园的规划继承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又反映时代文化特征,除了基本的殡葬功能之外还具有生态、文化传承、文化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使其成为逝者的净土,生者的净园。本文分析其研究背景、生态墓园规划的对策、生态墓园建设的价值,并指出树葬墓区和草坪墓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两种生态葬式,以及墓地如何再利用,如何有效提升公墓用地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该文以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理念,结合茂名市殡仪馆的创作实践,从空间序列、建筑形象、室外环境景观三个层面诠释了殡葬建筑的空间意境和精神内涵,探索了现代殡葬建筑的新形式,提出现代殡葬建筑应体现现代人文关怀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墓园园林化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布局等方面,阐述了生态园林化墓园的规划策略,从而实现城市墓园的生态性、景观性、艺术性及文化性。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墓园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奥本山墓园和阿灵顿国家墓园等实例,探讨美国墓园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对现代公园乃至Landscape Architecture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墓园的产生及发展随着人类世界观、价值观的演变而变化,是人类生死观的具体物质化表现形式.墓园的建设是宗教、自然和艺术的结合,作为文化景观的墓园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是人类寄托情感的场所,其情感和精神功能尤为突出,因而也是重要的精神景观.对应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发展过程,美国墓园经历了从乡村花园式墓园、草坪公园式墓园、战争纪念墓园到自然墓葬运动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殡葬文化及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晟  邓禧 《华中建筑》2007,25(6):99-102
现代墓园是指在城市周边开发的,满足社会公众墓葬需要的,以企业性质经营的大众墓园.在我国现代墓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当代殡葬习俗一直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深刻影响.而殡葬文化发展到今天,应当使之人文化,泯灭对死亡与基地的恐惧.墓园设计者应使墓园公园化,倡导墓志文化.天津东华林陵墓园规划设计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为后辈儿孙营造了淡化生死、淡化贫富、淡化贵贱、净化灵魂、美化生活的胜地名区.  相似文献   

12.
李冰  李桂文  陶恺 《城市建筑》2009,(7):126-128
本文针对城市墓园面临的生态问题,以中国传统的殡葬观分析城市生态墓园,探寻切实可行的生态化墓园的设计策略,为我国墓园的生态化设计提供借鉴,以契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模式"和"视觉至上"思潮的强势介入下,建筑的本土性、民族性日趋消解和扭曲,本应隐喻的传统元素也荡然无存。文章试图在符号学的角度下,从现代审美意象出发,探究传统文化与当代建筑设计的关联性,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意在寻求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中的正确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刘钊  ;赵学义 《城市建筑》2014,(6):310-310
殡仪馆作为埋葬死者以及后辈缅怀先人的重要建筑物,是现代公共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殡仪馆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不仅在功能上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需要从精神营造上,为人们提供心灵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15.
余剑锋 《规划师》2005,21(7):65-67
遂昌公墓规划设计基于现代规划理论、园林又化理论及传统化理论,本着园林设计、规划设计“园地制宜、巧于因借”的原则,采用形似莲花花瓣的分区,构建“轴、环、三线”的立体园林绿化结构体系及路线分离的交通体系,达到天人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陶练  周马风 《新建筑》2001,(3):42-43
以近代欧洲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为例,对其作出简要的评述和分析,探讨现代公园设计中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功能,提出在中国现代公园设计中,不应局限于传统形式,而应寻求更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中国现在的建筑文化主要有 3个源头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外来建筑文化和近百年中国新建筑文化。在分析了这三方面之后的结论是当今中国建筑有几个特点 :1多源——多向 ;2综合流行 ;3超越传统 ;4日日新 ,又日新 ;5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新兴旅游城中,对传统建筑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从中汲取其精华,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百年来中国建筑的变化多矣.我以为最重大也最根本的变化是在过去100年中.我国建筑领域逐步实现了历史性的转轨与转型。于是.在今天的中国到处都可见到两类建筑.一类是老式建筑.一类是新型建筑.前者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后者非中国固有.是百年来建筑转轨与转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在《周子通书·文辞》中提出的:"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他强调了"道"的第一性,而"文"仅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大道信息的工具。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最早在战国时已露端倪。"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战国时候就已在流传的古训。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