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上转换纳米晶体合成玻璃的空间三维投影显示,利用上转换纳米晶体合成的玻璃作为空间三维投影的承载介质,测量其受红外光激发时的荧光光谱,并分析光致发光机制,搭建合理的光路,实现空间三维悬浮显示。  相似文献   

2.
采用烧结法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铝粉含量从0~5%的可加工微晶玻璃,对其可加工性能、维氏硬度、显微结构和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粉能显著提高微晶玻璃的可加工性能,使之能够攻出螺纹;纳米氧化铝粉的加入使微晶玻璃的维氏硬度降低。通过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分析表明,纳米氧化铝粉没有与微晶玻璃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均匀分布在微晶玻璃的晶粒或晶界上,起到"钉扎"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微晶玻璃的可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发光、高分辨率镧系掺杂氧化物玻璃的空间三维投影显示。利用镧系元素掺杂的氧化物玻璃作为空间三维投影的承载介质,测量氧化物玻璃的分辨率以及受红外光激发时的荧光光谱,并分析该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机制,通过搭建实验系统,实现了三维空间悬浮显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热处理方法得到了Eu3+掺杂氧化锌微晶玻璃。利用XRD、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热处理后微晶玻璃的微结构。利用发射光谱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在750℃热处理2h后,在玻璃网络中形成了尺寸约10nm的ZnO纳米晶。结构研究显示结晶后Eu3+进入了ZnO晶格之中。发射光谱显示其发光性能随着ZnO含量的增加以及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熔融热处理方法得到了Eu3+掺杂氧化锌微晶玻璃。利用XRD、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热处理后微晶玻璃的微结构。利用发射光谱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在750℃热处理2h后,在玻璃网络中形成了尺寸约10nm的ZnO纳米晶。结构研究显示结晶后Eu3+进入了ZnO晶格之中。发射光谱显示其发光性能随着ZnO含量的增加以及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纳米压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采用三角锥形Berkovich金刚石压头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超光滑表面(Ra=0.079 nm)进行了纳米压痕实验.结果表明,当载荷低于300 mN时,微晶玻璃表现出延性特性.此外,在不同的载荷条件(20 mN~300 mN)下微晶玻璃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分别是纳米压痕的尺寸效应和材料发生了塑形变形.通过将实验得到的微晶玻璃的纳米硬度值与传统计算方法得到的硬度值进行比较,发现传统方法得到的硬度值较大,其原因是传统硬度计算方法忽略了材料的弹性恢复.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悬浮方法制备了Nd3+/Yb3+共掺La2O3-TiO2-ZrO2前驱体玻璃, 通过热处理获得了微晶玻璃。通过DTA对前驱体玻璃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光致发光谱, TEM和EDS对微晶玻璃进行了表征分析, 并研究了热处理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 玻璃转变温度和析晶起始温度分别为799℃和880℃. 在980 nm激光激发下, 样品发射出中心位于497, 523, 545, 603和657 nm处的五条发光带。热处理后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提高, 经过880℃保温50 min热处理的微晶玻璃显示了最强的上转换发光, 在545 nm处的发光强度是前驱体玻璃的11倍, 这是由于在微晶玻璃基质中存在致密柱状晶和Nd3+离子在晶体中富集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对Li2O-A12O3-SiO2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测得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弹性一塑性与塑性.脆性转变的临界载荷分别为3.906mN和29.78mN.通过对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划痕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得出在纳米尺度的抛光加工过程中,抛光颗粒的载荷越接近弹塑转变临界载荷,则样品表面产生的划痕越少,越易获得无划痕的超光滑表面.通过对比抛光工艺优化前后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的抛光工艺对超光滑表面划痕的抑制效果较明显,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结果对于Li2O-A12O3-SiO2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测得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弹性-塑性与塑性-脆性转变的临界载荷分别为3.906 mN和29.78 mN.通过对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划痕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得出在纳米尺度的抛光加工过程中,抛光颗粒的载荷越接近弹塑转变临界载荷,则样品表面产生的划痕越少,越易获得无划痕的超光滑表面.通过对比抛光工艺优化前后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的抛光工艺对超光滑表面划痕的抑制效果较明显,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结果对于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PbTiO3微晶玻璃陶瓷的结构和热释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PbTiO3微晶玻璃体系中,析出了PbTiO3微晶。DTA和Xr-ary衍射分析表明,随玻璃含量的增加,析晶温度升高,热释电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玻璃含量的增加,热释电系数增大,随烧结温度的升高,PbTiO3微晶玻璃陶瓷的热释系数也随之增大,介电温谱的测量则显示,PbTiO3陶瓷与PbTiO3微晶玻璃陶瓷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磁存储器之纳米相微晶玻璃基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热分析(DTA)探讨了不同成核剂含量(ZrO2 P2O5)对β-石英相纳米微晶玻璃制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分析了热处理制度控制对获得纳米相微晶玻璃的影响。结果表明:4%(质量分数)ZrO2 2%(质量分数)P2O5的复合成核剂含量能促进β-石英相和二硅酸锂的形成,阻止了向β-锂霞石的转变,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核化、晶化,可制备出粒径约为35nm、均匀分布的纳米相微晶玻璃,其抗弯强度达247MPa,抗压强度达414MPa,维氏硬度达659MPa,可用作高性能磁存储器基片。  相似文献   

12.
硫硒化镉微晶玻璃制备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明显量子尺寸效应和较大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CdSxSe1-x(O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应用带微型制冷机的低温恒温器,测量了微晶玻璃的导热系数。使用这类低温恒温器进行热学性能研究具有开发性尝试的意义。实验是在300~10K温区内进行的,数据重复性较好。同时,实验结果又发现了微晶玻璃的导热系数在50K及70K附近具有峰值。这一物理现象显示了微晶玻璃有可能在低温下取代兰宝石作薄膜衬底材料,从而可扩大微晶玻璃的应用,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纳米多晶材料,可以看作是在结构上不同于晶体或玻璃的一类新的固态物质。构成纳米多晶材料的各个晶体的尺寸为几个纳米(1~10nm)的数量级。这类微晶材料之所以令人特别感兴趣,主要是由于它们的  相似文献   

15.
PbTiO_3微晶玻璃陶瓷的结构和热释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Pb-Ti-B-Si-O凝胶玻璃体系中,析出了PbTiO3微晶.DTA和X-ray衍射分析表明,随玻璃含量的增加,析晶温度升高.热释电测试结果说明,随着玻璃含量的增加,热释电系数增大;随烧结温度的升高,PbTiO3微晶玻璃陶瓷的热释电系数也随之增大.介电温谱的测量则显示,PbTiO3陶瓷与PbTiO3微晶玻璃陶瓷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硅谷》2012,(1):172-172
<正>12月19日,内蒙古科技大学披露:利用白云鄂博尾矿、钢渣、铁渣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研制并生产出500吨同时具备玻璃陶瓷与金属性能的纳米级微晶玻璃复合管材。这种新型材料目前国内外未见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Er和硅离子共注入热氧化SiO2薄膜的方法制备出Er离子掺杂的含纳米硅微晶的SiO2发光薄膜,在此基础上制备出ITO/SiON/Si-rich SiO2:Er/Si MOS结构电致发光器件,比较研究了硅微晶密度的变化对于MOS结构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随着纳米硅微晶的增多,Er离子在1.54μm处的红外光致发光显著增强,显示出纳米硅微晶对Er离子光致发光的敏化作用。相反,对于电致发光来说,增加纳米硅微晶数量的同时也增加了SiO2薄膜中的电子俘获陷阱,电子在纳米硅微晶之间的隧穿降低了过热电子的数量和平均能量,因而降低了碰撞激发Er离子产生的电致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纳米科技》2012,(1):89-89
内蒙古科技大学利用白云鄂博尾矿、钢渣、铁渣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研制并生产出500吨同时具备玻璃陶瓷与金属性能的纳米级微晶玻璃复合管材。这种新型材料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将此材料作为国家标准于12月上旬进行公示。  相似文献   

19.
固态锂离子电池用锂离子导电微晶玻璃可分为氧化物系统和硫化物系统2类,它们的导电相结构与玻璃成分有关.表征锂离子导电微晶玻璃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基础玻璃的成玻性能及微晶玻璃的离子导电性、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总结了锂离子导电微晶玻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锂离子导电微晶玻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工业废物微晶玻璃是一种以工业废物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含有微晶相的绿色材料。在讨论不同化学成分对基础玻璃熔融和晶化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工业废物微晶玻璃的配方设计;综述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工业废物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工业废物微晶玻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